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值此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不得不再让我追忆起童年时期遭遇日本军国主义在我国发动侵略战争之苦难.我还未入学,年仅六岁半时的一天--1939年2月4日正午时分,贵阳全市突然防空警报大作,虽然这几天都在作防空演习,有些人已显疲塌,但是,我们姐弟四人随父母还是匆匆奔至西郊一坡地的农家草屋躲避空袭.不久,即听到日本轰炸机(后得知总数18架)成群的轰鸣声,随即便响起震耳欲聋连连的炸弹爆炸声;只觉得大地颤动,胆战心惊,母亲忙用手将我双耳蒙住.

  • 标签: 中国 抗日战争 生活状况 军事斗争
  • 简介: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先生驾鹤西去永远地离开了我们。17年后,中国一份著名的报刊《南方周未》通过对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先生的专访,透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如果沈从文先生在1988年能活到10月份。那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便肯定是他了。读完这篇报导不禁更加让人慨叹唏嘘感怀系之。

  • 标签: 沈从文 先生 诺贝尔文学奖 《南方周未》 马悦然 汉学家
  • 简介:一轮甲子几沧桑,苦忆当年未渺茫;千古卢沟桥上月,汗青常照慨而慷。1937年,我参加了大学军事训练,大约在5月末。开始在北京西苑,由国民党的二十九军组织训练。分成两个大队,大学生为第一大队,中学生为第二大队。两个大队归属于一个总队,总队长是冯治安(当时是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师长),副总队长何基沣,还有一个姓潘的副总队长。大队长是程希远,我分在第四中队,中队长是徐存有。

  • 标签: 抗战 军事训练 组织训练 大学生 队长 卢沟桥
  • 简介:1950年,我在北京大学文学院研究部读书时就知道王森先生大名,先生在东方语文系任教,常常携着一件内装书籍的小包袱在红楼里走来走去,听说他教授梵文,精通佛学,虽然认识,却无缘谈话。1952年北京大学院系调整后,先生分到中央民族学院(以下简称民族学院)研究部,我同年毕业,也服从分配到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因工作需要,想知道清初西藏第五辈达赖喇嘛与蒙古固始汗的关系等问题,一次就贸然到民族学院研究部去拜访请教,他和蔼地接待我并给予详细的解答。8年后,1960年,我到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民族研究所(以下简称民研所)工作,先生也在这所,可以说欣然再遇,我印象里先生面貌神态自此一直没有显著变化,头发浓密,只是白了更多。

  • 标签: 固始汗 院系调整 语文系 因明入正理论 对我说 因明学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多次到杭州小住。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的王芳肩负保卫工作重任,成了毛泽东的“大警卫员”。以下就是他警卫毛泽东的回忆

  • 标签: 警卫员 回忆 领袖 新中国成立 毛泽东 保卫工作
  • 简介:从报纸上看到南京长江二桥2001年3月26日通车的消息,不禁思绪万千,因为由此我联想到当年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的难忘岁月。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和建设,正逢“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期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继西方国家对我国长期孤立封锁之后,中苏关系又告恶化,苏方撤走建桥专家,中断建桥援助。在此困境中,我国建桥工程技术人员毅然自行勘测设计,于1961年正式动工。但由于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桥体工程建建停停,建桥后期,又受到“文革”的严重干扰。

  • 标签: 南京长江二桥 中国 江苏 建设过程
  • 简介:谈到抗日战争期间武汉会战中的几次大空战,首先要从苏联的大力援助谈起。1937年7月底.我们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奉命去兰州接受苏联的援华飞机。其他大队也来到了兰州。飞机由苏联驾驶员飞到兰州交给我们。这批飞机总数约250架(每一个中国飞行员都有一架),其中有战斗机、轰炸机和几架运输机。战斗机有E一15和E一16两种,前者是双翼式,装有四挺机枪。

  • 标签: 武汉会战 空战 回忆 抗日战争期间 1937年 中国空军
  • 简介:光阴荏苒,北平和谈已经五十周年了。它在二十世纪中所占地位不是太重要,但在中国现代史上却是个重大转折。我是自始至终直接参与北平和谈还健在的一个人,我把自己亲身经历如实写下来,为百年历史作一个见证。

  • 标签: 北平 经历 中国现代史 转折 回忆 参与
  • 简介:往事如云,岁月如梦,即使时光相隔了半个多世纪,当年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雄伟历史画卷,至今仍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1949年4月,我只是一名16岁的参战小兵--战地卫生员,虽然没有什么值得记载的英雄业绩,但由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感触极深.如今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已经成为我和我的子孙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 标签: 回忆渡江 渡江战役
  • 简介:阿甲,原名符律衡,曾用名符正,1907年生于江苏武进,著名戏曲导演、理论家。自幼随父读书,习书画,生性聪颖,在当地有“十灵童”之称。1938年春,他奔赴延安,考入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始用艺名“阿甲”。毕业后,任该院平剧(京剧)研究团团长,专门从事戏曲的编导及理论研究工作,探索京剧的改革实践。1942年,任延安平剧研究院院务委员、研究室主任,后任副院长。延安时期,他参加了著名新编历史京剧《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的改编和演出,受到毛泽东的赞扬。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处副处长、中国戏曲研究院研究室主任、中国京剧院总导演、中国京剧院副院长兼艺术室主任等职,并参与编导了现代戏《白毛女》《柯山红日》《红灯记》等。

  • 标签: 延安时期 回忆录 研究室主任 中国京剧院 戏曲导演 《逼上梁山》
  • 简介:读了《上党晚报》登载的《长子县追寻留日学生》一文,得知相关部门与社会贤达对外公张景拭的历史资料甚为关注,也不由得引起我们对他的回忆

  • 标签: 外公 留日学生 历史资料 长子县
  • 简介:福生樊庄的由来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各大城市先后沦于日军之手,国民党南京政府迁至四川重庆。当时除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全国各地开展游击战争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外,国民党的军队大多退守在西南、西北各省,全国人民都陷入苦难之中。沿海各地沦陷后,抗战后方花、纱、布供应匮乏,国民党政府经济部特在重庆设立农本局福生总庄,担负全国花、纱、布购销业务,以解决后方军民衣被之需。为便于开展业务,总庄及各地(分庄)分支机构都采用商场上惯用字号,因此,福生总庄设在鄂北樊城的分庄,被称为福生樊庄。樊庄成立经过1939年初,福生总庄(经理吴味经)鉴于湖北是全国三大产棉区之一,而鄂北棉

  • 标签: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 第五战区 训练所 鄂北 棉花收购 共产党
  • 简介:  孙越崎是我国著名爱国人士和社会活动家,现代能源工业的创办人和奠基人.1994年春节前夕,我有幸与河北省委统战部的同志代表河北省政协、省委统战部赴京慰问孙越老.翌年12月9日,孙越老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回想起14年前的事情,孙越老的音容笑貌,他对祖国的伟大贡献、对河北的殷殷期望,仍历历在目,感念至深.……

  • 标签: 回忆慰问 孙越崎老人 慰问孙越崎
  • 简介:2013年7月27日是朝鲜停战协议签字60周年。我曾经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的记者,有幸在板门店目睹协议签字的前前后后,虽然60年过去了,但翻开当年在朝鲜采访时记录的4个已经泛黄的笔记本,那段特殊的战斗生活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再细想当初的许多细节,更感到今日朝鲜半岛的纷争在那时就埋下了祸根。

  • 标签: 朝鲜停战谈判 采访 回忆 新闻代表团 朝鲜半岛 板门店
  • 简介:"他是一位慈祥、朴实、和霭的老头,是一位很有学问的老头,常说自己是一位乡下老头。"年近80的魏铁祖老人,每每谈起70年代"文革"期间与文学大师沈从文相处的一段日子时,总是充满着深情地以"老头"来称谓沈从文。沈从文,这位从湘西凤凰古城走出来的"世界乡土文学之父",作品先后

  • 标签: 魏铁 凤凰古城 双溪 湘西凤凰 露天电影 文学大师
  • 简介:著名作家张天翼去世有15年了。张天翼一生写过很多小说,是中国文坛久负盛名的老前辈。在他的众多作品中,以儿童为题材、写给儿童们看的作品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也是一位深受孩子们爱戴的儿童文学家。当我还是一名儿童时,曾与张天翼有过一段“共患难”的生活,结了“忘年之交”。记得那是1947年,解放战争炮火连天。作为国统区的四川成都,正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特务大肆搜捕中共地下党员和民主进步人士。我父亲张漾兮和张天翼等一大批文化界的民主进步人士都被列入了黑名单。在地下党的及时通知下,父亲几经周折终于脱险,躲在成都郊区的“两路口”的“河心”。这“河心”是岷江上的一个江心洲,面积颇

  • 标签: 张天翼 竹蜻蜓 作家 日本鬼子 中共地下党 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