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北京要举行大型阅兵,各地政府都在筹备着各种纪念活动,温州的青年志愿者早已行动,在寻访当年的抗战老兵,希望赶在他们即将谢世之前,还给他们应有的尊严迟来的荣誉。温州的市民翘首期盼着能修复松台山抗战纪念碑,借此祭奠为抗日捐躯的先烈。

  • 标签: 抗战期间 精神 先民 元气 国家 故事
  • 简介:一、本刊是河南大学河南省历史学会主办的大型史学专业刊物,发表高水平的史学研究成果,尤其欢迎史学理论、史学评论、社会史、城市史、乡村史、生态环境史、文化史、学术史、电脑与史学应用、新资料的发掘与研究等方面的优秀稿件。二、来稿一般应在15000字以内,重大选题的稿件,也应控制在20000字以内。囿于经费,恕不退稿。稿件一般应为A4纸(36行×36字)打印稿,并使用较宽行距,以便于编校。投稿时,请采用打印稿电子文本同时寄送的办法。打印稿寄至“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史学月刊》编辑部”,邮编:475001;电邮发送信箱见本页下,发送时请在“主题栏”中显示文章标题。

  • 标签: 历史学会 读者 作者 《史学月刊》 河南大学 打印稿
  • 简介:导论:景观的两面景观考古学的概念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后期,皮特里弗斯将军(GeneralPittRivers)在英国CranborneChase周边的调查发掘工作中就已经注意到了将考古发掘的成果融入到特定地区的区域背景中进行观察(PittRivers1987)。这种做法有时能够让考古学家避免过于关注单个遗址。到了20世纪,英国一个主要研究传统是将景观看作弋种不断被改造的物质痕迹,即“真实世界的特征组合,包括纯自然的、半自然的纯人工的存在”,这些东西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能够研究的(Roberts1987:79)。

  • 标签: 考古学家 景观 19世纪后期 考古发掘 发掘工作 20世纪
  • 简介: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决定很好,也是法学界几十年来一直追求的观念。但是碰到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正确解读这个决定,有些部门是歪曲解读,或者不全面解读。二是怎样按照中央的精神、宪法的精神来解读。

  • 标签: 法治中国 法的精神 依法治国 解读 法学界
  • 简介:农救会初露锋芒张予如,原名张英才,字育吾,山西垣曲人,生于1898年2月,1939年2月在垣曲加入中国共产党。张予如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外祖父邓安抚养长大。他1919年考入省模范教师养成所受训,毕业后分配到新绛县任小学教师,1921年到荣河县(1954年荣河县万泉县合并为今万荣县)任高小教师。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民不聊生,学校难以为继,遂返回垣曲。

  • 标签: 邮报 模范教师 中国共产党 1939年 1954年 1921年
  • 简介:2015年2月11日下午,从媒体上获知邓力群已经因病去世,享年百岁。报道中给他加了不少头衔,如优秀的共产党员,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等等。而记得胡耀邦去世后有人曾经希望给胡耀邦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称号,但邓小平坚决不同意。

  • 标签: 力群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交往 马克思主义者 共产党员 胡耀邦
  • 简介:题记:缺乏文化底蕴的教育,那只是知识的堆砌,是乏味的、肤浅的、平庸的;而用文化来引领与熏陶,则对教育的影响是持久的、深沉的。多年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二十小学始终秉承"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结合中华文化的理念精髓,传承学校的办学精华,响亮地提出了"雅教育"的办学思想,用"雅"文化来引领二十小学卓然前行。馥郁芬芳的"雅"文化之花,纵情绽放于二十小学的每个角落,装点着每一个二十小人的教育人生。

  • 标签: 内涵发展 办学思想 德育内化 骨干教师成长 活动课程 班会课
  • 简介: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这对中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来说是一大利好,同时也是一次机遇挑战。教师职称改革带来强力"冲击波"本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共包含四大要点。一是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二是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

  • 标签: 教师职称 制度改革 利好 职称评审 评聘分开 教师资格
  • 简介:今年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在最危难的关头,用生命鲜血谱写了光辉的篇章。青海籍人士来青的各界人士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雄事迹,是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的光辉一页。富有抗战时代特色的青海"花儿",真实地反映了这段刻骨铭心的史实。

  • 标签: 小纪 抗战时代 来青 骑兵师 英雄事迹 马鸿宾
  • 简介:莫道年华随逝水,永存深情在人间。大革命时期,青年毛泽东为了用大量的事实驳斥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种种责难,于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不畏艰苦,风尘仆仆,亲赴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5县城乡考察。

  • 标签: 青年毛泽东 乡情 乡愁 大革命时期 1927年 农民运动
  • 简介:书院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与官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它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是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自书院出现以后,我国的古代教育便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即出现了官学、私学和书院相平行发展的格局,三者成鼎立之势,直到清朝末年,它们之间具有排斥,但更多的是互相渗透与融合,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繁荣。

  • 标签: 书院 教育 制度
  • 简介:描写西湖的诗文车载斗量,歌唱杭州的文人纷至沓来。或浅染眉痕,或深留足迹,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值得我们重视研究。宋代的林靖是著名诗人,隐居孤山的本地作家,曾给后世以巨大之影响。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文化遗产?

  • 标签: 文化财富 文化遗产 林和靖 文学作品
  • 简介:文化送戏下乡不仅能够丰富农村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而且是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一个重要措施主要手段。

  • 标签: 文化 下乡 作用 意义
  • 简介:"乡愁"涉及空间地方,且与人之情感密切关联,故关于乡愁的研究与地理学密切相关。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指引人们的空间实践。文化地理学的任务之一则是从文化上理解评判空间地方的现象。本文分析立场是人文主义地理学,以及由之派生的道德地理学。本文从空间地方两个维度分析乡愁的背后的道德,并列举了较为成功的乡愁实践案例。归纳出的结论有三:第一,乡愁的道德具有大小、距离、移动性的空间维度。第二,乡愁的道德具有身体层面、经验层面社会建构层面的地方性质。第三,无论是空间道德评价还是地方道德评价,都在回答对自己、对他者、对自然的态度,在评判留住乡愁的空间规划实践是否"合理"。本文最后提出了文化地理学关于乡愁空间道德地方道德的分析框架,以供读者讨论。

  • 标签: 乡愁 空间 地方 道德
  • 简介:延安电影团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电影机构,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尽管条件极为艰苦,设备简陋,材料短缺,但其成员仍成功拍摄了大量电影资料照片。通过对延安电影团的活动经历以及我馆入藏的这批照片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包括吴印成、徐肖冰等在内的延安电影团摄影师,不仅作为一个创作集体在抗战摄影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他们每个人所拍摄的经典作品也都蕴含着丰富的时代意义。值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重温这些经典之作,更有助于后人体会当年中华民族为谋求独立与解放而奋斗的艰苦历程,以及革命领袖们在特殊年代里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 标签: 延安电影团 抗战摄影 吴印咸 徐肖冰
  • 简介:2008年春,笔者在吐鲁番市红光旧货市场购得一批古钱币(卖方是一位维吾尔族农民,自称是艾丁湖乡人,几年前因盖房在自家大院挖地工时出了这些钱币),约4公斤左右,全是清朝制钱,笔者以每公斤高出废铜一倍的价格买了下来。拎回家拣选出1300余枚,

  • 标签: 吐鲁番市 私铸 清代 出土 2008年 维吾尔族
  • 简介:李健吾这样评林徽因:一副赤热的心肠,日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作仇敌。细数起来,林徽因的女性朋友,似乎真是不多。夸她的几乎都是男人,骂她的几乎都是女人。

  • 标签: 林徽因 费慰梅 相知 李健吾
  • 简介:InstockadedvillagesadjacenttoHongzhoucityinYunnanProvince,Daipeopleliveinmodernbuildingsinsteadofbamboohouses.Concreteyardsandstreetsleadtohouseholdsthatcanbeenteredthroughametalgatelargeenoughfortractorsandotherfarmingvehiclestoaccess.

  • 标签: 民族学 少数民族 汉族 语言
  • 简介:分析临海古城墙的形成与变迁,对建筑历史作出界定。本文从总体布局、重城形制、文化叠压、细部构造等方面分析了城墙的建筑特点;通过横向比较,说明了其保存状态防御设施的完整度在国内处于前列;临海古城墙串联了自然、人文景点,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因子。

  • 标签: 临海古城墙 东晋 防洪 文化叠压 顺应自然
  • 简介:三国曹魏时期的何晏、王弼提出的"贵无"论已进入对人性个体的讨论,导引出一种合乎自然人性的自然生活态度。与此相应的"言""意"之争,则使魏晋时代知识阶层作为"人""士"的主体意识悄然形成。后来"竹林"中人又对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深入论辩,以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最得人心。"贵无"论促成了魏晋之际以建立理想人格、争取精神自由超越为目标、为实践的人文主义大波的兴起。

  • 标签: “贵无”论 生活价值观 得意忘言 越名教而任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