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在当下书学领域,碑帖拓本常常仅被当作书法的载体;而且,拓本这一载体被认为是不完美的,残缺的,粗糙的,失真的;采用拓本作为学书范书是出于不得已的妥协,因此,必须对黑底白字的拓本痕迹进行还原。碑帖拓本产生于物理复制而非光学复制,并且经过了特定化;拓本在保存书写原貌、呈现碑刻原貌的功能上,已经可以不同程度地超过已经全部或部分灭失残损的原石。基于碑帖旧拓具备的原物属性,本文还讨论了碑拓拓本审美的心理基础。通过探讨,本文认为:应当承认书法作品存在形式的多样性,碑帖拓本尤其是旧拓可以被视为书法作品本身;理解碑帖旧拓的原物属性和审美属性,是理解 “碑学”审美的基础。碑帖旧拓自身的审美价值,对书学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简介:自宋代以来,版刻古器物图谱一直是记录古物形制的最重要手段,但在清代中叶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全形拓技术的出现使金石研究者获得了更为真切感人的图像。黑白两色拓片夸大的器物本身的质感,其沧桑、厚重之美完全超越了版刻古器物图形。摄影术和现代出版印刷术出现之后,古物拓本的图像纪录功能开始渐渐淡化。但是,全形拓本身的艺术价值却得到新的重视,其复杂的制作技术,及天然的历史气息让它成了极为特殊的艺术品。和版刻图形相比,古器物拓本的感性色彩显然更为浓郁,“审美”的意味也更为明确。对于画家而言,这一点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古物拓片为画家、书法家提供了极为特殊的媒材,并直接导致了晚清民国时期拓本博古花卉的滥觞。
简介:2018年伊始,安徽美术出版社联袂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一辑)》,凡10册,含宋拓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明拓《曹全碑》《孔宙碑》等经典法帖。这些馆藏法帖均为首次面世,或为宋拓,或为明拓,或为原作墨迹本。其中《孔宙碑》明拓本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拓本,《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是北宋早期拓本,《史晨碑》是明代早期拓本,《九成宫醴泉铭》是南宋拓本,并有历代递藏者的注释、题跋、笺注、收藏印等丰富的文物信息,原碑原帖,弥足珍贵。本套法帖由国博专家精选并撰写导读文字,既是入门临习的必备范本,亦是可赏可鉴的书法经典。从2018年第一期开始,本刊陆续刊登部分法帖内容,一期介绍一本,希望广大读者能喜欢并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