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1例52岁胃肠间质瘤女性患者,术后1个月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0.4 g口服、1次/d。约5个月后,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乏力及皮肤黄染。肝功能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88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36 U/L,总胆红素(TBil)32 μmol/L。考虑药物性肝损伤,停用伊马替尼。进一步检查示白蛋白29.5 g/L,HBV DNA 3.57×106 IU/m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21%;腹部增强CT示腹腔积液。患者为e抗原阴性慢性HBV携带者(20余年),结合上述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很可能为伊马替尼诱发的HBV再激活所致。给予抗病毒、保肝与人工肝治疗,24 d后ALT 25 U/L,AST 39 U/L,TBil 165 μmol/L,HBV DNA 659 IU/ml。约5个月后,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HBV DNA 262 IU/ml。
简介:摘要目的对国内外报道的肾移植术后BK病毒(BKV)激活的危险因素进行荟萃分析,为临床BKV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7月公开发表的关于肾移植术后BKV激活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论文,并通过其参考文献进行手工补充搜索。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篇文献,其中英文15篇、中文7篇。结果显示血液中检测到BKV的危险因素为排斥反应(OR=1.91,95%CI:1.30~2.80)、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OR=1.51,95%CI:0.99~2.31)、服用他克莫司(OR=1.50,95%CI:1.22~1.84)、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诱导(OR=1.75,95%CI:1.02~2.98)、使用输尿管支架(OR=1.98,95%CI:1.19~3.30)和合并CMV感染(OR=2.23,95%CI:1.61~3.09);而尿液中检测到BKV的危险因素为持续服用糖皮质激素(OR=1.49,95%CI:1.09~2.04)。结论肾移植术后服用他克莫司、合并CMV感染、使用输尿管支架和ATG诱导的受者发生BKV血症的风险更高,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肾移植受者发生BKV尿症的风险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科手术对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从我院选取60名HBV携带者,这些患者的入院时间是2011年的1月到2012年的6月。之后对其进行一下项目的定量检测抗-HBe、抗-HBs、ALT、HBsAg、HBeAg、、抗-HBc以及HBV-DNA。一周之后,对HBV血清学标志物5项和HBV-DNA含量变化进行监测。结果有19患者的HBV被激活,没有激活的人数是41。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之后,发现HBV激活的危险因素有手术创伤程度以及术中输血,OR值分别为4.671,3.818。单因素分析携带者的HBV-DNA、性别、以及对HBV激活会存在影响。结论外科手术引发的免疫抑制可以激活HBV复制,因此在手术之前应对风险进行评估,HBV再激活的预防工作一定要做好。
简介:摘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原发性感染通常会引起儿童期水痘,之后病毒可潜伏于人类外周神经节中,在数十年后重新激活造成带状疱疹,也与危及生命的脑炎、血管病变和脑膜炎等疾病有关。VZV潜伏和再激活的机制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原因之一是VZV只感染人类,无法使用大多数动物及动物来源的神经元模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VZV潜伏是表观遗传学调控的,可用于信号通路分析和表观遗传调节鉴定的体外模型为探索VZV潜伏与再激活机制提供了帮助。此文综述了VZV的分子生物学和VZV潜伏与再激活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腺病毒7型(human adenovirus type 7,HAdV-7)感染对于炎症小体激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检测HAdV-7对于THP-1分化的巨噬细胞的感染;应用ELISA方法检测HAdV-7感染对于IL-1β的激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感染对于NLRP3、pro-IL-1β、caspase-1等mRNA表达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检测病毒感染后细胞内NLRP3、pro-IL-1β的表达及上清中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检测显示HAdV-7可感染THP-1分化的巨噬细胞,WB显示HAdV-7感染诱导细胞内pro-IL-1β蛋白表达上调,ELISA检测表明HAdV-7感染可诱导IL-1β的分泌表达(MOI=0.5,P=0.0008)。使用Ac-YVDK-cmk抑制caspase-1表达后,HAdV-7感染上清中IL-1β的表达被明显抑制(P=0.0025);HAdV-7感染caspase-1缺陷的THP-1分化的巨噬细胞,IL-1β的表达同样被显著抑制(P=0.0191)。荧光定量PCR检测HAdV-7感染可以诱导细胞内pro-IL-1β和NLRP3 mRNA表达上调(NLRP3:P=0.0004;pro-IL-1β:P=0.0007),同时WB显示HAdV-7可以诱导细胞内pro-IL-1β和NLRP3蛋白表达上调;使用NLRP3特异性抑制剂MCC950处理细胞,可抑制HAdV-7感染的细胞上清中IL-1β的表达(P=0.0027); HAdV-7感染NLRP3缺陷的THP-1分化的巨噬细胞,IL-1β的表达被明显抑制(P=0.0189)。分别使用TLR2、TLR4、TLR7/9信号传导抑制剂,抑制HAdV-7感染THP-1分化的巨噬细胞,结果显示抑制TLR4信号传导,细胞上清中IL-1β的表达水平有明显下调(P=0.0122);使用ROS抑制剂、组织蛋白酶B抑制剂,或抑制K+外流,分别处理HAdV-7感染THP-1分化的巨噬细胞,结果显示抑制组织蛋白酶B(P=0.0292),或抑制K+外流时(KCl, P=0.0022;Glibenclamide, P=0.0275),细胞上清中IL-1β的表达水平有明显下调。结论HAdV-7感染THP-1细胞激活NLRP3炎症小体,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第一信号通过Toll样受体4(TLR4)信号传导,第二信号主要通过半通道模型介导K+外流的和溶酶体破坏模型释放组织蛋白酶B的激活NLRP3炎症小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再激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转归。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诊断为肝衰竭,并进行血清CMV DNA检测的住院患者共75例,根据CMV DNA检测结果分成CMV DNA阳性组和CMV DNA阴性组,比较两组的肝衰竭分类、糖皮质激素使用、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预后评估。统计学方法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和χ2检验。结果75例肝衰竭患者中,CMV DNA阳性17例,CMV DNA阴性58例。17例CMV DNA阳性组患者中,急(亚急)性肝衰竭9例,使用糖皮质激素13例,占比分别高于CMV阴性组的20.7%(12/58)和20.7%(1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0、18.40,均P<0.05)。CMV DNA阳性组患者的CD3+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高于CMV DNA阴性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和B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低于CMV DNA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74.50、165.50、273.00、185.00、189.00,均P<0.05)。急(亚急)性肝衰竭[比值比(odds ratio,OR)=4.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12.6]和使用糖皮质激素(OR=12.5,95%CI 3.4~38.3)是肝衰竭患者CM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CMV DNA阴性组患者疾病好转率为56.9%(33/58),CMV DNA阳性组的17例患者中5例好转,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P=0.04)。结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增加了肝衰竭患者CMV再激活的风险,且CMV再激活肝衰竭患者存在免疫紊乱,严重影响其预后,因此应重视使用糖皮质激素肝衰竭患者的CMV DNA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