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1708名八年级青少年(平均年龄14.30±0.48岁,男生852名)及其母亲(平均年龄39.17±2.47岁)的抑郁症状、母子关系和青少年消极情绪性进行测量,考察了母亲抑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的抑郁;(2)母子关系在母亲抑郁与青少年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母亲抑郁既能增加母子冲突的强度,也能降低母子亲合水平,进而导致青少年的抑郁;(3)青少年消极情绪性在母亲抑郁影响青少年抑郁的中介机制中起调节作用,仅在高消极情绪性的青少年中,母子冲突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的抑郁;但消极情绪性不能调节母子亲合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4)母亲抑郁影响青少年抑郁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不存在性别差异。
简介:在注意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分别探讨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对注意网络功能的影响,同时考查认知负荷是否是焦虑干扰注意网络功能的调节变量。研究一,52名被试参与试验,根据特质焦虑得分高低,将被试分为高特质焦虑组和低特质焦虑组。采用注意网络测验任务(ANT)对注意网络功能进行测量,并使用N—Back任务对认知负荷进行操控。结果显示高认知负荷条件下的注意网络功能效率高于低认知负荷条件;认知负荷是焦虑影响执行控制功能的调节变量。研究二,使用电击和噪音2种惩罚方式,以及限时反应、摄像等方法诱发状态焦虑;使用ANT任务测量注意网络功能;使用N—Back任务对认知负荷进行操控。结果显示:高状态焦虑组的注意网络功能效率低于低状态焦虑组;高认知负荷条件下的警觉功能和执行控制功能效率高于低认知负荷条件;状态焦虑和认知负荷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1)特质焦虑干扰目标导向的注意系统,状态焦虑干扰刺激驱动的注意系统;(2)认知负荷可以提高警觉功能和执行控制功能效率;(3)认知负荷是特质焦虑影响执行控制功能的调节变量。
简介: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手机依赖量表、社交焦虑量表(IAS)和Campbell幸福感量表对江苏高校大学生进行施测,收回有效问卷598份。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社交焦虑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且社交焦虑在手机依赖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由此可见,手机依赖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降低.而且也能够通过导致社交焦虑进一步影响主观幸福感。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随访护理对改善成人癫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癫痫患者为探索对象,并实施随机化分组,两组各有6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护理干预和随访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97.85±1.05)分、躯体功能(96.33±1.05)分、物质生活(96.44±1.52)分、社会生活(95.36±1.46)分、抑郁评分(34.18±3.54)分、焦虑评分(41.05±2.34)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随访护理在成人癫痫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抑郁、焦虑情绪。
简介:摘要目的连续心理干预对脑肿瘤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治疗的84例脑肿瘤患者及84名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42例,对照组家属42例,观察组患者42例,观察组家属42例。观察组采用连续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和对照组患者及家属焦虑抑郁情绪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均有好转,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即P<0.05。两组家属焦虑抑郁情绪均有好转,观察组家属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好于家属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即P<0.05。结论连续心理干预对脑肿瘤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了有效改善,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