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1989年6月22日,我和宫胁淳了在剑桥大学蒙古内陆亚细亚研究机构进行了访问和演讲。现以我们的见闻为基础,对该研究机构和英国蒙古协会的情况作一介绍。毋须多言,剑桥大学是英国排名第二的古老大学,究其起源,应追溯到1284年最初设立书院之时,1318年经罗马教皇认可成为大学。剑桥大学的蒙古内陆亚细亚研究机构(MongoliaandInnerAsiaStudiesUnit)成立于1986年5月。在英国,蒙古学研究主要是在伦敦大学的东方、非洲学部(ScboolofOr-ientalandAfricanStudiesUniversityofLondon)和利兹大学进行的。领导伦敦蒙古学研究的是C.鲍登教授,他在1984年退休。此前,O.拉铁摩尔教授已于1970年退休,其继
简介:北宋的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被称为“三苏”,他们都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正因为这个缘故,“三苏坟”便成为人们凭吊的一项古迹。“三苏坟”在河南郏县。据1932年重修的《郏县志》载,在郏县城西北45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峨眉山。山南麓有一所院落,院中隆起三坟,这就是“三苏坟”。居中的是苏洵墓,苏轼和苏辙墓分列于左右。三苏是四川眉山人,死后,却葬在河南郏县。为什么?若想弄清其中缘由,我们有必要简单地了解一下苏轼一生中的坎坷遭遇。苏轼差不多一辈子都在贬谪中过日子。北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他受到政治诬陷,被贬到惠州;在惠州住了两年多,又被贬到更遥远更荒凉的海南儋州,一直到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年)才离开。公元1101年6月,苏轼在江苏常州病逝。他病重期间,曾写信嘱咐其弟苏辙把自己葬在嵩山脚下的郏县。1102年,苏辙遵照苏轼遗嘱,将他从常州迁葬到郏县。那么,这位杰出的文学家为何要葬在郏县?近900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我认为,比较可信的是这样一种观点———公元1094年闰三月,苏辙因一篇谏议激怒了宋哲宗皇帝,被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