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乙哌立松片联合复方牵正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显著低于观察组(96.3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SFMA和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方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符合标准的持续性、慢性IT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予扶正解毒方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对照组予中药模拟剂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的有效率、血小板计数、血栓弹力图各参数及中医证候积分、出血评分量表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脱落1例,每组共完成14例。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4.3%,包括完全反应率42.9%、有效率21.4%,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比较两组血栓弹力图中R、K、Angle、MA、LY30、CI数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点对MA值进行自身前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M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主证、次证的积分变化,患儿紫斑出血、神疲乏力、气短、口干、便溏、自汗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后两组出血评分量表,治疗组总改善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异常。结论扶正解毒方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效,且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莆田地区癫痫患儿在长期使用丙戊酸钠(VPA)治疗过程肝功能变化等的相关性。探讨临床用药过程中进行个体化给药进而提升临床患儿用药依从性的方法及依据。方法:收集莆田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6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期间单用丙戊酸钠治疗的0-14岁癫痫患儿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及相关生化检测的350例数据,按照VPA血药浓度结果分为低血药浓度组()、治疗血药浓度组(50~100 μg/ml)和高血药浓度组(>100 μg/ml)。随机抽取350例同期在我院健康查体的0-14岁儿童的生化常规作为对照组。结果:①VPA治疗组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各VPA血药浓度范围组间肝功能ALT、AST、AST/ALT、TBIL和DBIL存在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的价值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3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间段33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采集样本检测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不同指标在筛查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胱抑素C联合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敏感性、特异性明显高于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能够提高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在糖尿病肾病筛查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的价值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3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间段33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采集样本检测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不同指标在筛查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胱抑素C联合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敏感性、特异性明显高于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能够提高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在糖尿病肾病筛查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