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薄芝糖肽治疗顽固失眠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门诊收治顽固失眠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黛力新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黛力新联合薄芝糖肽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睡眠参数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睡眠参数及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参数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薄芝糖肽治疗顽固失眠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在顽固失眠患者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黛力新 薄芝糖肽 门诊患者 顽固性失眠
  • 简介:目的研究立体定向下双侧腹侧内囊前肢小毁损灶手术治疗难治强迫症临床疗效与安全。方法18例难治强迫症病例,均行内囊前肢毁损术,毁损灶长度左侧内囊为10mm,右侧内囊12mm,术后1、3、6个月短期随访并以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症状改善情况及安全指标。结果术后随访治疗有效11例(61.1%),部分有效1例(5.6%),无明显改善或无效6例(33.3%)。病人术后Y-BOCS评分显著降低,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立体定向下双侧腹侧内囊前肢小毁损术对难治强迫症有明显疗效,副作用多为短期、可恢复,是药物与心理治疗无效后一种增效治疗选择。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立体定位技术 腹侧内囊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总结脑干前非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PMSAH)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共收治43例PMSAH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阴性43例PMSAH患者,2周左右复查DSA或320排CT血管造影,结果仍为阴性。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再出血。43例出院后均随访6~12个月无再出血发生。结论PMSAH是一种预后佳,临床症状较轻、并发症少、主要位于脑干前方而病因不明蛛网膜下腔出血。

  • 标签: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特点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颅脑损伤CT影像特点与颅内压及预后关系。方法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颅脑损伤68例,均行头部CT扫描和脑室型颅内压探头植入,依据CT影像特点进行RotterdamCT评分。结果RotterdamCT评分2分2例,3分20例,4分10例,5分24例,6分12例。RotterdamCT评分3、4、5、6分患者颅内压分别为(20.60±6.07)、(28.50±2.99)、(33.17±1.37)、(40.67±2.06)mmHg,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RotterdamCT评分与颅内压相关系数为0.886(P〈0.05)。预后良好患者RotterdamCT评分[(3.08±0.49)分]明显低于预后不良患者[(5.09±0.72)分;P〈0.05]。RotterdamCT评分与GOS评分相关系数为-0.885(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RotterdamCT评分与颅内压和预后具有良好相关,具有一定评估作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CT 影像学特征 颅内压 预后 相关性
  • 简介:目的门冬氨酸钾(potassiumaspartate,PA)作为一种电解质补充剂,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以往研究发现门冬氨酸钾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中对细胞凋亡有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将探讨门冬氨酸钾对创伤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TBI通过大鼠可控皮质打击伤(controlledcorticalimpact,CCI)产生。门冬氨酸钾组或溶剂对照组在CCI发生后30min以腹腔注射给予生理盐水或62.5mg/kg剂量PA,观察脑血流灌注量,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NeurologicalSeverityScore,mNSS)和皮质损伤体积,并检测脑水肿以及脑组织三磷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乳酸含量和钠钾ATP酶活性。结果在CCI引起大鼠皮质损伤中,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急性给予62.5mg/kg剂量PA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P〈0.05),降低皮质损伤体积(P〈0.01),减轻脑水肿(P〈0.05)。此外,与溶剂对照组相比,门冬氨酸钾治疗组显著减少ATP缺失(P〈0.01),降低乳酸含量(P〈0.05),并增加钠钾ATP酶活性(P〈0.05)。结论PA能通过增加ATP含量和钠钾ATP酶活性并降低脑水肿,对TBI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这为PA在临床脑损伤时应用提供了实验证据。

  • 标签: 门冬氨酸钾 脑损伤 可控性皮质打击伤 钠钾ATP酶
  • 简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组锌离子依赖蛋白酶家族,是维持组织变构重要酶类。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是其中重要一类。近年研究表明MMP-9在脑卒中起着正负双向作用,仔细平衡及协调MMP-9在脑卒中双重角色.将更有利于脑卒中病情判断、早期诊断和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脑卒中 血脑屏障 出血转化 神经修复
  • 简介:额颞叶退行变(frontotemporallobedegeneration,FTLD)是一组以行为和人格改变、失语为特征表现疾病,包括3种临床综合征:行为变异额颞叶型痴呆(behavioralvariantfrontotemporaldementia,bvFTD)即狭义额颞叶痴呆或额颞叶痴呆额叶型、

  • 标签: 额颞叶痴呆 退行性变 诊断标准 临床综合征 人格改变 颞叶型
  • 简介:慢性阻塞肺病(COPD)患者合并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亦称重叠综合征(OS)。OS患者容易产生更为严重夜间低氧血症及CO2潴留,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肿瘤等多种疾病发生,所以临床医生对OS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给予积极治疗。OS患者,发生夜间低氧血症概率较单纯COPD或OSAS患者高,夜间低氧血症导致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进而导致患者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睡眠质量差等发生。现就此症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研究进展
  • 简介:作为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胱抑素C,其表达失衡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很多研究提示它可能参与了心脑血管疾病病理过程,可能与神经细胞失调和神经元损伤有关。进一步研究还表明,胱抑素C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独立危险因素,推测相关机制与其参与血管损伤及炎症反应等过程有关。

  • 标签: 胱抑素C 脑血管疾病
  • 简介: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由Semenza于1992年发现,为连接在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基因低氧反应元件上一个核因子。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1 缺血缺氧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硬膜外炎肉芽肿临床、病理学、放射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颅内硬膜外炎肉芽肿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该疾病临床特点、放射学特征、病理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颅内硬膜外炎肉芽肿至今在临床上极少见.术前往往误诊为脑膜瘤。该病在CT征象中表现为等密度或混杂密度边界清楚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该病在MRI扫描中T1W1、T2W1及T2Flare常呈高、低及等密度多种混杂密度类圆形特征,强化显影时可见病灶内多个条索状或环形强化。其特征影像是靠近脑组织内侧边界有一层强化“增强线”,而靠近颅骨侧则没有。手术对于该病治疗具有良好效果。结论颅内硬膜外炎肉芽肿最终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影像学资料在术前难以诊断正确。最好治疗措施为手术切除肉芽肿,术后也可辅以药物治疗。

  • 标签: 炎性肉芽肿 硬膜外 脑膜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新家兔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方法采用单侧颈动脉结扎后枕大池二次注血方法制成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实验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N组)、结扎右侧颈总动脉组(L组)、枕大池二次注血组(SAH组)、结扎后枕大池二次注血组(L-SAH组)。观察并比较各组动物神经功能改变、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速度变化以及基底动脉和海马形态学变化。结果SAH组和L-SAH组均出现了神经功能症状,SAH组较轻,L-SAH组较重且持续时间长。SAH组和L-SAH组枕大池二次注血后血流速度均明显加快,根据平均血流速度计算基底动脉痉挛程度:SAH组在二次注血后1d、3d、7d分别为32.70±5.81、21.29±7.98、4.21±6.55;而L-SAH组为29.97±6.37、21.51±10.25、12.40±7.46。结论兔单侧颈动脉结扎后枕大池二次注血可制成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可用于研究SAH后神经功能损害及药物干预。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模型
  • 简介:目的:建立大型综合医院监护室护理人员能级划分体系与能级配置模型,以期在保证患者监护质量同时,提高护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方法:运用专家会议、专家咨询方法确定监护室护理人员能级划分体系,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市5所大型综合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现场实验与研究。结果:形成了护理人员能级划分体系,并建立了大型综合医院监护室各级护理人员配置模型。结论:本研究得出大型综合医院监护室护理人员分层配置模型为护理管理者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不同等级护理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医院 监护室 护理人员 配置
  • 简介:目的:探究鼻部因素对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接治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鼻中隔偏曲情况,分为A组(临床鼻中隔偏曲,n=31)、B组(解剖鼻中隔偏曲,n=32)和C组(鼻中隔无偏曲,n=36)。再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变应鼻炎将其分为D组(无变应鼻炎)和E组(变应鼻炎)。通过各组患者相关睡眠指标比较分析鼻部因素对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影响作用。结果:鼻中隔偏曲情况对患者最低血氧饱和度、睡眠呼吸紊乱指数无明显影响作用;变应鼻炎有无对患者睡眠呼吸紊乱指数有明显影响作用。结论:变应鼻炎有无对患者睡眠呼吸紊乱指数有直接影响作用。

  • 标签: 鼻部因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鼻中隔偏曲 变应性鼻炎
  • 简介: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椎动脉(VA)相关面肌痉挛效果及延迟治愈发生情况,同时探讨椎动脉相关面肌痉挛手术策略。方法回顾分析90例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依据责任血管差别分为小血管组和椎动脉相关组,并随访术后疗效及延迟治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椎动脉相关组延迟治愈率明显高于小血管组。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动脉相关面肌痉挛疗效良好,评估椎动脉相关面肌痉挛患者术后疗效时应考虑到延迟治愈现象,并适当延长疗效评估时间。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 椎动脉 延迟治愈
  • 简介:目的:分析治疗依从早期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病影响.方法:本文对两组高血压病住院病人治疗依从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结果:对高血压病患者在早期实施心理干预可提高病人对依从重视,使之切实感受依从行为益处,从而使其治疗依从提高。而未实施心理干预组在治疗依从方面明显低于实施心理干预组。结论:对高血压病病人在早期实施心理干预对依从提高是十分必要,而且是十分有效

  • 标签: 早期心理干预 高血压 治疗依从性
  • 简介: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院外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脑卒中患者8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前常规进行出院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比较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护理能够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脑卒中 院外 生命质量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综合评价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认知功能障碍(包括VaD、VCI—ND、VCI—AD)有效及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MEDLINE、EMBA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HairWir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该库最早时间至现在,收集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文献。应用RevMan4.2.10软件对各个纳入研究结果进行一致检验和数据合并,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5个研究,合计49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FOR=2.34,95%CI(1.16,4.71)];治疗末MMSE量表评分Meta分析[OR=3.71,WMD95%CI(2.07,5.35)];治疗末ADL量表评分Meta分析EoR=1.45,WMD95%CI(-6.36,3.47)];治疗末CDR量表评分Meta分析[OR=-0.57,WMD95%CI(-1.41,0.27)]。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有效,MMSE量表评分提高丁苯酞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但其ADL量表、CDR量表评分改善情况不肯定,安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丁苯酞 血管性认知障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变化对非溶栓出血性转化预测作用。方法选择78例入院时间〈72h且头部MRI检查无出血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7~10d后复查MR/,梯度回波序列显示低信号为出血性转化;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并探讨影响出血性转化可能危险因素。结果78例患者中11例梯度回波序列呈现低信号。脑梗死组患者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2798.46±1072.66)ng/L]与正常对照组[(2173.37±867.77)ng/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出血性转化组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3660.03±629.64)ng/L]明显高于非转化组[(2657.01±1066.89)ng/L]和正常对照组[(2173.37±867.77)ng/L;(P=0.000,P=0.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及房颤为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P=0.005,P=0.017)。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72h内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高于2856.90ng/L,对非溶栓出血性转化发生具有预测意义,可作为预测非溶栓出血性转化标志物之一。

  • 标签: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梯度回波序列 LOGISTIC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