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比较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和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2月--2010年7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72例,随机分为DHS组(行动力加压髋螺钉手术)36例和PFNA组(行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36例。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及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1,P〈0.05);两组术后发生延迟愈合、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方面比较PFNA组明显少于DHS组(P〈0.05);两组术后疗效比较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1)。结论与DHS相比,PFNA是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更为理想的内固定物。
简介:目的建立人源性抗肝癌单克隆抗体细胞株,探讨其特异性。方法用IL-2和美洲商陆(PWM)体外刺激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再与小鼠骨髓瘤细胞NS-1融合,获得3株人源性抗肝癌单克隆抗体AF3,CB7,CH1,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及细胞免疫化学研究。结果3株人源性抗肝癌单克隆抗体AF3,CB7,CH1,可以和肝癌组织发生强阳性反应,和胃癌有微弱阳性反应,和其他3种癌组织无反应,3株单抗均能和肝癌QGY-7703细胞呈强阳性反应,与胃癌细胞有微弱阳性反应,与其他3种癌细胞反应为阴性。结论通过人-鼠杂交瘤技术获得了3株能分泌人源性抗肝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免疫组化与细胞免疫化学证实该单抗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合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实施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文纳入60例老年心房颤动合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均在院内2021年0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者。遵照掷骰子法平均分组,30例/组。常规组:实施常规用药治疗,联用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增加华法林治疗。比较二组的预后时间、治疗有效性、副作用情况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组间的预后时间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联用组的治疗有效性略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意义(P>0.05);组间的副作用情况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实施抗凝治疗,可以使老年心房颤动合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一定程度上增大治疗效果,加快病情恢复,适合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所收治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达96.67%,而参照组仅73.33%,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也低于参照组的23.33%,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中,四联疗法的临床效果要高于三联疗法,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起到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四联疗法更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炎及免疫调理治疗对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共92人进行分析研究,其接受治疗的事件均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间,并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抗感染、补液、血液净化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抗炎及免疫调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d、7d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结果:治疗3、7d时,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镜抗反流手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抗反流手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全部成功通过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其中25例为Rossetti胃底折叠术,35例为Toupet胃底折叠术,40例为Nissen胃底折叠术。患者手术耗时45~210min,术中失血5~105ml,手术中未出现转开腹病例、死亡病例,围手术期无不良病症产生。手术效果确切,多数患者对抗反流手术远期效果认可高。结论重视辨识解剖标志,准确找到外科面,按照技术操作要求,是腹腔镜抗反流术成功的前提;术后,提供饮食规范指导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芹黄素通过AMPK/ERK信号通路抗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50只C57 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芹黄素低、中、高剂量组(5、20、40mg·kg-1•d-1),每组10只。模型组和芹黄素三组注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mg•kg-1)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2周后,测定各组小鼠空腹血糖、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免疫印迹法测定肾皮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层黏连蛋白、纤连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FBG、24 hmALb、Scr、BUN水平和肾皮质中α-SMA、ERK、LN、L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24 hmALb、Scr、BUN和肾皮质中α-SMA、ERK、LN、F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芹黄素具有改善糖尿病小鼠肾功能,降低肾皮质中LN、FN蛋白的过度沉积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ERK信号途径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进而延缓肾纤维化的进程。
简介:目的研究抗Cl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dsDNA抗体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等自身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及肾损害。方法测定93例初诊SLE患者血清抗Clq、Anu—A、抗核抗体(ANA)、抗dsDNA、ANCA、抗Sm。结果狼疮肾炎(LN)患者血清抗Cl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肾炎表现的狼疮对照组。无论患者有无肾损害,狼疮疾病活动患者抗Cl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的狼疮对照组。而AnuA和抗dsDNA抗体只在伴有狼疮肾损害的疾病活动组即活动LN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活动LN对照组。进一步分析,在活动性LN组血清抗Clq抗体和AnuA双阳性的概率为63.6%,而无一例抗Clq抗体和AnuA同时阴性。相反,在非活动LN的SLE对照组患者无抗Clq抗体和AnuA双阳性。LN组抗Clq、AnuA、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LN组。SLE疾病活动组抗Clq抗体、AnuA、抗dsDN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组。活动LN抗Clq抗体、AnuA、抗dsDN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活动LN。活动IN组抗Clq抗体、AnuA、抗dsDNA抗体及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SLE组。结论抗Cl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都是狼疮疾病活动的指标,均与LN有关,可以相互补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LN及疾病活动检出率。
简介:目的:评价3种抗消化性溃疡药(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与铝碳酸镁)联用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与铝碳酸镁联用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与莫沙比利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2.00%(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为6.00%(P〉0.05)。结论:采用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与铝碳酸镁联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奥美拉唑与莫沙比利联用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单个腔隙性梗死病灶的临床特点及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2h以内发生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深穿支供血区域单个腔隙性梗死患者60例,将其根据梗死部位及载体动脉是否存在病变分为2组:腔隙性脑梗死伴有MCA病变组和腔隙性脑梗死不伴有MCA病变组,分别对这2组的病人进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吸烟)、临床特点(NIHSS评分、白质高信号)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3月后mRS评分比较。结果:两组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吸烟、血压变异性、NIHSS、白质高信号及抗血小板物治疗3月后mRS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梗死部位及MCA病变,提示了MCA深穿支单个腔隙性梗死临床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多样性。因此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静脉溶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我科168例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前24小时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比较研究组90例(发病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对照组78例(发病前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结果:研究组短期和长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溶栓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症状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死亡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他汀类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呲格雷片)与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对比两组的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呲格雷片联合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达抗元益生菌对小儿营养不良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小儿营养不良病例样本的时间为2020.7-2022.5,在本院中纳入150例,分组时将抽签法作为依据,开展常规治疗的75例患儿为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达抗元益生菌的75例患儿为试验组,两组进行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的差异评比。结果:两组患者Alb、Hb水平、IgG、IgA水平在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各项均更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儿营养不良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达抗元益生菌辅助,有利于促进患儿免疫功能的提升及营养状况的改善,值得临床采纳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