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3例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化疗,替吉奥为2次/d,连续14天,剂量按照体表面积计算;阿帕替尼为500mg1次/日口服,21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1次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获得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3例(占13.0%)、病情稳定13例(占56.5%)及疾病进展7例(30.4%),客观有效率13.0%(3/23),疾病控制率69.5%(16/2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5个月。出现不良反应有高血压、蛋白尿、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手足综合症。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显示一定效果,不良反应可以接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接受分层结扎(注射)保齿线配合切剥皮桥整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3月-2016年8月选取58例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参与研究试验,上述患者均在接受常规专科检查、辅助检查及排除相关禁忌证后,择期行分层结扎保齿线+切剥皮桥整形术治疗,评估患者的手术疗效及疼痛情况。结果58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治愈56例(96.6%),好转2例(3.4%),无未愈例数,总有效率100%(58/58)。术后创口疼痛评测,Ⅰ、Ⅱ、Ⅲ度各有24例、31例和3例,所占比重依次为41.4%、53.4%和5.2%。术后创面愈合时间(13.8±2.9)d,无一例产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实施分层结扎(注射)保齿线+切剥皮桥整形术处理,手术疗效可靠、安全,且术后疼痛较轻,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X线联合B超定位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00例肾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在X线联合B超定位下行微创经皮肾镜手术,对照组患者在单纯X线引导下行微创经皮肾镜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效果、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针穿刺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穿刺出血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联合B超定位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可提高穿刺的准确度和成功率,提高结石清除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二线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集的86株进行分析。将所有的标准进行分离培养,确定为耐多药的结核分支杆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按照结核病操作技术,对进行药敏感测定。结果86株中,有27株为初治结核患者,59株为复治肺结核患者。对5种二线药物的总耐药率为74.4(64/86)。初治耐药率为59.3%(16/27)。复治耐药率为71.2%(42/59)。86株对常见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均比较高,按照从低到高进行排列,分别是。特别是对的耐药率非常高,达到了60%以上。根据药敏实验,针对不同的二线抗结核药物或者其组合,86株对其产生的耐药率也有差异的。结论本地区中外来肺结核患者的对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状况很严重。在治疗肺结核病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合理用药。在此基础上,减少的产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X线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5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选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非X线内镜下鼻胆管引流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比对其腹痛消失用时、血清淀粉酶恢复用时、CT胰腺恢复用时、平均住院用时以及平均住院费用,数据之间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非X线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效果良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方法收集我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用药方案分为吉非替尼组(接受吉非替尼治疗)和厄洛替尼组(接受厄洛替尼治疗)。对比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治疗后6月临床缓解情况;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治疗后6月临床缓解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吉非替尼组药物服用中出现2例消化道反应,1例头晕;厄洛替尼组出现1例呼吸困难、1例咳嗽和1例发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厄洛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缓解率高,用药可能会发生消化道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超声、腹部X线平片以及CT这三种影像检查对于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在术前进行腹部X线平片、B超以及CT3种检查并且经过手术证实的肠梗阻患者共60例,以回顾性的方法对这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诊断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超声、腹部X线平片以及CT对于肠梗阻诊断的符合率分别如下83.3%、91.7%还有95%;对于梗阻部位的判断正确率分别如下45%、46.7%还有80%;对于梗阻原因诊断的准确率分别如下36.7%、33.3%还有66.7%;对于梗阻是不是发生绞窄的准确率分别如下75%、16.7%还有80%。相对于X线而言,B超以及CT对于绞窄性肠梗阻有诊断意义,它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肠梗阻的患者应该先进行常规的B超检查;对于粪石、结石以及肿瘤所导致的肠梗阻还有绞窄性的肠梗阻,腹部X线平片联合超声检查有着重要的诊断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X线平片、螺旋CT对脊椎骨折病例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0例脊椎骨折的X线平片、螺旋CT、MRI影像学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80例椎体骨折病例均有脊椎曲度改变,X线平片、螺旋CT均能全部显示;对椎体骨折线、椎体骨折的显示,CT轴位图像结合MPR及3D重建、X线平片的显示率分别71%、31%、CT优于X线平片。结论X线平片是急性脊椎骨折的基础检查方法;螺旋CT的横轴位、多平面重建及3D的联合应用能明确损伤部位、程度,立体直观,有利于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微小单孔腹腔镜下细针带线高位结扎治疗小儿疝的疗效。方法患者全身麻醉后,在脐下穿刺建立气腹,置入5mm微型腹腔镜,探查患侧疝环位置和大小,并观察对侧有无隐性疝,于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切开2mm切口,尖端带线穿刺针由此在腹膜外绕内环口行半荷包潜行穿刺,并在腹腔内留一线圈后退针;同一方法做另一个半荷包潜行穿刺,用第二根线将第一根线的线圈拉出体外,使之在内环口形成一个完整的荷包,缩紧,皮下打结。若有对侧疝则按相同方法处理。结果本组16例病例均顺利完成,2例嵌顿疝在麻醉后镜下探查1例为肠管,另1例为网膜,在手法复位协助下均顺利还纳,镜下观察5min血运良好。第1~3例手术时间单侧疝32~68min,平均52min;双侧疝80min。第4~8例手术时间单侧疝25~45min,平均34min;双侧疝40min。第9~16例手术时间单侧疝15~30min,平均20min;双侧疝35min。麻醉清醒后可进食,患儿能耐受疼痛。术后平均48h可出院,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形成,无阴囊水肿。随访3~18个月,无复发,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微小单孔腹腔镜高位结扎治疗小儿疝不破坏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安全、简单、创伤轻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紫杉醇联合顺铂一线化疗对于老年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深入评价此化疗方案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并确诊为ⅢB期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予以紫杉醇联合顺铂一线化疗。分别统计治疗后鳞癌(n=40)和非鳞癌(n=40)的临床疗效,对治疗后患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级。结果所有患者均未达到完全缓解,非鳞癌组患者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鳞癌组患者,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鳞癌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鳞癌,统计学方法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较少,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一线化疗,有效提高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尤其延长非鳞状细胞癌无进展生存时间,并降低肿瘤转移性。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对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确诊率,探讨和研究在诊疗过程中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160例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X线平片和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对比和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检查中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差异。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应用螺旋CT检查的准确性、特异度以及敏感度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在诊断的过程中要将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表现相结合,尤其应重视CT诊断技术的应用,这样有利于早期发现病灶并确定病灶的良恶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