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子宫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经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盆底肌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动态张力、静态张力及肌电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PFIQ-7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子宫脱垂患者实施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盆底肌力及治疗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舌癌半舌以上切除、口底及患侧下颌骨切除,带血管胸大肌皮瓣修复口底,并动静脉吻合骼骨移植重建下颌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1998年至2008年10年间舌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并即刻全面修复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45-68岁,均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结果患者口底肌皮瓣成活良好,下颌重建均取得成功,仅1例,术后1年复查升支吸收较多,双向成活100%。术后随访8年,生存率超过5年,其中12例超过8年。结果35例病人手术时间8-12小时(除血管吻合外,余均需术者操作)出血量均超过800ml,平均输血600ml。结论本手术对患者损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出血较多,术后康复时间略显长些,但是病人一周内均可下床活动,1-3个月可适度活动,3-6个月可基本恢复,能进食半流质及较稀软饮食,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的信心。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化术前计划在提高全髋关节翻修中髋臼旋转中心精确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旋转中心重建病例进行数字化术前计划。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平均72.1岁(56~83岁)。以非手术正常侧髋臼旋转中心为标准,以双侧骨盆泪滴下缘连线及骨盆中垂线为参照基准线设定翻修侧髋关节旋转中心水平及垂直位置距离,制定重建方案。比较计划与手术实际间髋臼中心的吻合程度。结果术前做计划与术后真实情况的差值间无明显差异(t水平=0.416,P水平=0.692;t垂直=0.399,P垂直=0.704)。结论数字化术前计划可为术中内植物及骨重建的组合选择提供更多有用信息,使因骨缺损所致移位的髋臼旋转中心恢复解剖位置,有利于患肢的长度及偏心距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咬肌神经支配股薄肌移植术治疗成人晚期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6—2017年37例接受股薄肌移植术的晚期面神经麻痹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1例,女26例;年龄(40.3±12.7)岁。对股薄肌移植术前、术后口角移动距离(ΔT-C)、患者自评面肌功能量表(facial clinimetric evaluation,FaCE)评分,医生使用电子化临床面神经麻痹评估量表(electronic,clinician-graded facial function scale,eFACE)评分的差异。使用SPSS 11.0软件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随访1年,手术前后患侧口角移动距离[ΔT-C术前为(-1.2±3.1)mm,ΔT-C术后为(6.1±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P<0.01);手术前后FaCE分别为(29.4±14.1)分、(57.6±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P<0.01);手术前后微笑总分、静态评分、动态评分、中面部评分4种状态下eFACE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8、-29.1、-41.3、-43.9,P值均<0.01)。结论咬肌神经支配股薄肌移植是成人晚期面神经麻痹治疗的有效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近端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采用食管残胃双肌瓣吻合(Kamikawa吻合),可以显著降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减少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但因其操作复杂,影响了该术式的普及。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团队对Kamikawa吻合术式进行了改良,通过优化手术步骤,降低了手术难度。本研究探讨改良Kamikawa吻合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入组标准为经术前胃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未发生转移的食管胃结合部癌、胃上部癌,肿瘤直径<4 cm;术前临床分期为cT1~3N1M0。排除标准为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营养状况差难以耐受手术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肠外科(8例)和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17例)在近端胃切除术中采用改良Kamikawa吻合术的25例食管胃结合部癌和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63.0±7.8)岁,开腹手术3例,腔镜手术22例。改良Kamikawa吻合术的改良内容:(1)应用食管胃结合部全系膜切除理念,以利于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和便于进行手工吻合和包埋;(2)吻合口直径根据食管断端口径进行选择,在2.5~3.5 cm之间,以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3)使用超声刀将食管残端切开,既可防止食管残端出血、又可将食管黏膜、肌层与外膜紧密贴合,防止食管黏膜回缩;(4)使用倒刺线将残胃底和食管进行连续缝合固定胃底,以减少在狭小空间繁琐、困难的间断缝合;(5)使用两根倒刺线进行吻合口前后壁的连续缝合并完成肌瓣的缝合固定。分析手术安全性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采用Clavien-Dindo分级)、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炎(洛杉矶分级)发生情况。通过术后随访胃食管反流症状量表(GERD)评分、胃镜、多体位消化道造影等手段,评估残胃动力和抗反流效果。结果25例患者均完成改良Kamikawa吻后术。手术时间(5.8±1.8)h,术中出血量(89.2±11.8)ml,术后住院时间(13.8±2.9)d。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12.0%),为Clavien-Dindo Ⅲ级,经内镜下扩张治疗后痊愈。术后上消化道造影显示并出现反流症状1例(4.0%),为Clavien-DindoⅠ级,胃镜检查未见其有反流性食管炎征象,洛杉矶分级为A级。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出血、局部感染和死亡。术后6个月,食管胃反流测量表GERD评分为(2.7±0.6)分,与术前(2.4±1.0)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5,P=0.148)。结论改良Kamikawa吻合术在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抗反流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襻消化道重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4—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例壶腹部疾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3例,女8例;中位年龄为60岁,年龄范围为35~76岁。21例病人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在Child重建方式基础上,行P襻消化道重建。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生存和不适症状。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21例病人均顺利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为(317±74)min、P襻吻合时间为(14±3)min、术中出血量为375 mL(100~800 mL)。21例病人中,17例胰腺质地软、4例胰腺质地硬;3例胰腺直径≤3 mm,18例胰腺直径>3 mm;14例病人放置胰管支架,7例未放置胰管支架。(2)术后情况:21例病人中,2例发生A级胰瘘,无B、C级胰瘘;1例发生胆肠吻合口漏;2例(非胰瘘病人)发生胃排空延迟;术后无腹腔感染及腹腔出血病人。21例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为(16±5)d;无术后30 d死亡病人。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21例病人中,十二指肠乳头癌10例,胆管下段癌4例,胰头导管腺癌3例,十二指肠间质瘤、胃窦癌、IgG4胰头肿块型、胆总管囊肿3型各1例。(3)随访情况:21例病人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0~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3个月;无死亡病人;术后5个月发现肝转移1例;无腹痛、腹胀及消化不良。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襻消化道重建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较好。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8例成功行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且各切缘均为阴性。平均手术时间305.76 min,血管吻合时间38.13 min,出血量321.25 ml。其中3例行肠系膜上静脉楔形切除局部缝合重建,1例行门静脉节段切除4 cm并人工血管植入,1例肝动脉、脾动脉离断后行脾动脉-肝动脉吻合术,2例行肝动脉节段切除并肝动脉端端吻合重建,1例行肝动脉楔形切除,吻合重建。8例患者术后恢复均良好。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腹膜重建对腹腔镜直肠腺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腹腔镜直肠腺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7例,根据手术方案是否采取盆底腹膜重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研究组在腹腔镜切除术后行盆底腹膜重建,对照组则不进行盆底腹膜重建。比较2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肛门功能Wexner评分、直肠肛门测压结果、便意感正常率、盆底解剖结构、术后并发症,并进行5年生存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61.25±10.38)和(59.47±11.40)岁(P>0.05),男性占比分别为 60.4%(29例)和55.1%(27例)(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肛门功能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4.29±2.07)比(16.33±2.18)分,P<0.001;(9.57±2.34)比(11.26±2.85)分,P=0.002;(5.41±1.36)比(7.86±1.95)分,P<0.001]。研究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56.29±7.31)比(52.88±6.65)mmHg,P=0.018;(129.33±17.36)比(110.45±15.22)mmHg,P<0.001](1 mmHg=0.133 kPa)。研究组患者直肠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肛管高压区长度均大于对照组[(32.15±4.38)比(29.76±4.29)ml,P=0.008;(209.57±40.27)比(184.39±37.56)ml,P=0.002;(3.07±0.52)比(2.80±0.49)cm,P=0.010]。研究组患者术后3和6个月便意感正常率分别为47.9%(23例)和70.8%(34例),均高于对照组的26.5%(13例)和51.0%(25例)(P值分别为0.029和0.046)。研究组盆腔内肠管堆积检出率为12.5%(6例),低于对照组的38.9%(19例)(P=0.003)。2组患者吻合口瘘、腹腔感染、肠梗阻、坠积性肺炎、尿道感染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18.8%,9例;对照组:24.5%,12例;P=0.493)。研究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71.6%,对照组为68.2%(P=0.309)。结论腹腔镜直肠腺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进行盆底腹膜重建能改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减少盆腔内肠管堆积,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成人烟雾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的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70例。观察单侧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术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Matsushima分级标准评估术侧的脑血流重建情况。结果37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75例(20.3%)发生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其中脑出血6例、脑梗死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29例、癫痫26例。15例患者预后差(mRS 3~6分),其中2例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首发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OR=2.616,95%CI:1.442~4.744,P=0.002)、合并高血压病史(OR=2.308 ,95%CI:1.326~4.015,P=0.003)、术前mRS 3~5分(OR=2.371,95%CI:1.236~4.547,P=0.009)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37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5.6±5.3)个月(6~32个月)。末次随访mRS的中位数为1分(P25、P75分别为1、2分),与术前的2分(P25、P75分别为1、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62例患者行DSA检查,术侧Matsushima分级0级12例,1级121例,2级198例,3级31例。结论术前首发症状为TIA、合并高血压病史、术前mRS 3~5分的成人烟雾病患者,应用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双通道重建改良术式─近端胃切除背驮式间置空肠单通道重建术(PJIR-STR)应用于早期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双重抗反流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山西省肿瘤医院诊断为SiewertⅡ型AEG并且行PJIR-STR 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对患者术后3、6、12、18个月的反流情况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后3、6个月时复查胃镜,采用洛杉矶分类标准对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本组8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段均未见明显胃食管反流症状(GerdQ评分均<8分)。术后3、6个月复查胃镜,1例患者诊断为B级反流性食管炎,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7例未见B级或以上反流性食管炎。结论PJIR-STR治疗SiewertⅡ型AEG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双重抗反流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自体半腱肌带状移植物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早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65例膝关节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13例;年龄16~50岁[(30.5±8.4)岁]。根据重建方式和移植物选择,将患者分为带状重建组(31例)和圆束重建组(34例)。手术重建方法均为解剖重建,其中带状重建组采用新型自体半腱肌带状移植物解剖重建ACL,圆束重建组采用传统圆束状移植物解剖重建ACL。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即时ACL移植物与原始ACL形态差异、术前及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术后即时及术后3个月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15个月[(6.0±3.1)个月]。带状重建组手术时间为(61.6±6.7)min,圆束重建组为(48.0±6.3)min(P<0.01)。关节镜观察可见原始ACL在关节内为带状,带状重建组重建移植物主体也是带状,而传统圆束状移植物主体为束状。关节镜下发现带状移植物重建组术后移植物相比圆束重建组更好模拟了原始ACL的带状结构,在屈膝时模仿ACL发生自然扭曲。带状重建组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为(82.8±5.2)分,较术前的(47.5±8.7)分显著提高(P<0.01)。圆束重建组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为(79.9±7.5)分,较术前的(44.2±9.4)分显著提高(P<0.01)。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即时及术后3个月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带状重建组术中4例发生克氏针断裂或磨损,1例发生空心钻变形;圆束重建组术中2例发生克氏针磨损(P>0.05)。术后3个月带状重建组出现1例胫骨切口感染;圆束重建组未出现切口感染,创面均Ⅰ期愈合;两组均无韧带失效及功能受限发生(P>0.05)。结论新型自体半腱肌带状移植物重建ACL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圆束移植物相当。然而,关节镜下发现带状移植物实质部为带状,更好地模拟了原始ACL的生理形态,在屈膝时模仿ACL发生自然扭曲,可能会更好模拟原始ACL的生理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重建联合子宫全切除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重度子宫脱垂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盆底重建联合子宫全切除术。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9例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为8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DI-20、PFIQ-7护理前对比差异不明显,护理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用全子宫切除术联合盆底重建治疗的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给予质围手术期护理可增强临床效果,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不同形式消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间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Orr式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和行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手术死亡率、术后半年营养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消化道重建方式手术时间A组少于B组,术后6个月后总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比较,B组明显好于A组,6个月后手术并发症、手术死亡率比较,B组明显少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消化道重建方式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是胃癌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比较理想的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