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能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LH)术后复发的极端梯度上升法(XGBoost)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2016年9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首次接受LH治疗的原发性HCC患者440例为研究对象,确诊方式为病理诊断。使用随机数表法,以2∶8的比例将研究对象分为训练组(n=88)和验证组(n=352)。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复发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生存情况;采用训练组建立COX回归模型和XGBoost模型,筛选预测LH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两种模型的预测能力,并在验证组中进行内部验证;采用Hosmer and Lemeshow Test来评价两种模型的校准度,以P>0.05为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度良好。结果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和XGBoost模型均筛选出了癌栓、分化程度低、肿瘤微血管浸润、肿瘤个数、肿瘤较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是肿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HR=2.477、0.769、1.786、1.905、1.544、1.805;95%CI: 1.465~4.251、0.619~0.819、1.263~2.546、1.354~2.704、1.272~1.816、1.055~2.555)。XGboost模型评分依次为32、29、24、18、16、11分。训练组中COX回归模型和XGBoost模型预测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6(0.730~0.762)和0.802(0.785~0.818),XGBoost模型预测能力较强,且在验证队列中也得到了证实。结论本研究建立和验证了能够预测接受LH的HCC患者术后复发的XGBoost模型。该模型可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辅助医师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术后监测方案。HCC患者复发率高,预后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术后复诊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20例行TaTME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5例,女5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28~81岁。20例患者中,10例行TaTME经肛手术入路采用3D腹腔镜手术系统设为3D组,10例行TaTME经肛手术入路采用2D腹腔镜手术系统设为2D组。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4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腹腔镜中转开腹或经肛手术中转经腹手术,无术中死亡。3D组患者末端回肠造口,吻合方式(手工吻合、器械吻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短期并发症(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术后吻合口狭窄分别为7例,4、6例,150 min(100~220 min),50 mL(30~100 mL),8.5 d (7.0~16.0 d),2、0例,1例;2D组上述指标分别为8例,5、5例,180 min(120~250 min),100 mL(30~200 mL),9.5 d (6.0~17.0 d),1、1例,1例。两组患者末端回肠造口、吻合方式、术后短期并发症、术后吻合口狭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909,1.827,0.687,P>0.05)。两组发生短期并发症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两组各有1例吻合口狭窄患者,内镜无法通过,经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后好转。(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D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肿瘤最大径,肿瘤下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系膜内癌结节,直肠系膜完整性(完整、一般),术后病理学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3.8 cm(1.8~5.0 cm),1.0 cm(0.5~2.5 cm),14.5枚(6.0~19.0枚),1例,9、1例,4、2、4例;2D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8 cm(1.0~8.5 cm),0.8 cm(0.3~1.5 cm),15.5枚(8.0~18.0枚),1例,8、2例,2、4、4例。两组患者肿瘤最大径、肿瘤下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直肠系膜完整性、术后病理学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673,1.772,0.038,0.610,0.482,P>0.05)。两组患者系膜内癌结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下切缘及环周切缘均为阴性。(3)随访情况:3D组和2D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11个月(6~16个月)和13个月(6~21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无肿瘤相关死亡。结论3D腹腔镜应用于TaTME可取得与2D腹腔镜相当的临床疗效,且对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有积极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A组女25例,男20例,年龄(41.21±2.31)岁;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14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4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8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3例,慢性阑尾炎3例。B组女27例,男18例,年龄(41.29±2.15)岁;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13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5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7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4例,慢性阑尾炎2例。A组行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B组行Hem-o-lok结扎夹夹闭阑尾残端。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用时、术后首次肛门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5.48±9.28)min、(2.32±0.84)d、(4.02±1.09)d,B组分别为(40.32±12.96)min、(3.30±1.01)d、(5.78±1.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8 h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CD4+/CD8+、CD3+较术前明显降低,A组CD4+/CD8+、CD3+为(1.05±0.26)、(44.17±6.35)%,高于B组的(0.75±0.32)、(36.68±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使用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虽会延长手术用时,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术后恢复进程,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治疗肥胖症患者的减重效果及其对合并疾病的改善情况,评估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接受LSG手术的58例肥胖症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减重效果、合并疾病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LSG手术,术后第3、6、12个月平均多余体质量减轻百分比(%EWL)分别为(65.4±12.3)%、(71.2%±15.2)%、(74.7±16.7)%;合并疾病脂肪肝、肝功能异常、血脂异常、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的术后1年疾病缓解率分别为74.3%、78.3%、70.0%、56.3%、85.7%、100.0%、80.0%,术后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4%(2/58),远期并发症主要为胃食管反流症、胆囊结石和急性胰腺炎。结论LSG可有效减轻肥胖患者的体质量,改善肥胖相关合并疾病,而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相对安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67例行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TL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10例:无门静脉高压症,TLS使用一级脾蒂离断法;B组13例:无门静脉高压症,TLS使用二级脾蒂离断法;C组20例:有门静脉高压症,TLS使用一级脾蒂离断法;D组24例:有门静脉高压症,TLS使用二级脾蒂离断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和住院时间C组高于A组,D组高于B组(P<0.05);住院总费用,手术损伤、术后并发症和二次手术的总发生率C组高于A组和D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门静脉高压症是TSL的危险因素,但不是手术禁忌,无门静脉高压症的TSL两种脾蒂离断方法均是安全可行的,有门静脉高压症的TSL二级脾蒂离断法或两种脾蒂离断法的联合使用较单一的一级脾蒂离断法更加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空肠手工吻合重建在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TLT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35例早期及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4例,女11例;年龄为(60±10)岁,年龄范围为35~75岁。所有患者行TLTG+食管空肠手工吻合。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电话、门诊、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术中情况:35例患者均完成TLTG+食管空肠手工吻合。3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05 min(232~406 min),术中出血量为94 mL(50~300 mL),食管空肠手工吻合时间为37 min(20~65 min),术中切除及重建所需耗材费用为13 674元(11 929~15 255元),食管空肠缝合所需耗材费用为491元(223~1 044元)。35例患者中,4例术中输血。(2)术后情况:35例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2 d(1~3 d)、术后胃管留置时间为4 d(2~11 d)、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5 d(4~12 d)、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为8 d(5~15 d),术后住院时间为9 d(7~16 d)。35例患者中,3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其中1例出现胰尾部炎症感染,通过禁食、给予生长抑素减少胰液分泌、充分引流、抗感染、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后,于术后第16天顺利出院;1例出现术后小肠不全梗阻,经过胃肠减压、灌肠等治疗解除梗阻症状后,于术后第12天出院;1例发生肺部感染,经对症支持治疗后于术后第9天出院。35例患者未发生围术期吻合口漏、出血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35例患者中,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左右出现食管空肠吻合口狭窄,在内镜下扩张后好转。35例患者远期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9%(1/35)。(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5例患者上切缘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阴性。35例患者中,肿瘤位置位于贲门16例(4例累及食管下段),位于胃体19例;术后肿瘤病理学类型为高中分化腺癌21例,低分化腺癌11例,印戒细胞癌3例;早期胃癌14例,进展期胃癌21例;肿瘤侵犯黏膜固有层及肌层7例,黏膜下层7例,肌层1例,浆膜下层1例,浆膜层17例,浆膜外脂肪组织2例。35例患者TNM分期,ⅠA期14例,ⅠB期2例,ⅡB期4例,ⅢA期3例,ⅢB期4例,ⅢC期8例。35例患者中,有脉管侵犯15例,有神经侵犯16例。35例患者肿瘤直径为3.9 cm(0.6~12.0 cm),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4枚(10~40枚),阳性淋巴结数目为2枚(0~11枚)。(4)随访和生存情况:3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个月。35例患者中,1例术后6个月复查时发现肿瘤肝转移,带瘤生存,其余34例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TLTG食管空肠手工吻合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技术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对肝外胆管实时显像避免胆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5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诊断为复杂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行LC的患者资料。按照显像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LC,试验组在ICG荧光显像技术导航下完成LC,术前12 h经外周静脉(肘静脉)注射ICG 5 mg,ICG荧光显像在行LC时识别胆囊管和肝外胆管系统。观察两组患者术前胆总管、肝总管和胆囊管识别率、建立胆囊三角时间、术中出血量、胆管损伤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试验组纳入45例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27例,年龄(60.9±9.3)岁,体质量指数(26.2±2.0)kg/m2。对照组纳入45例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57.5±8.7)岁,体质量指数(26.7±2.7)kg/m2。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中,40例(88.9%)成功显示胆总管,34例(75.6%)可显示胆囊管;对照组患者中,13例(28.9%)可观察到胆总管,12例(26.7%)可观察到胆囊管。试验组建立胆囊三角时间为(33.4±9.0)min,对照组建立胆囊三角时间为(52.7±15.0)min;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为(15.5±5.4)ml,对照组为(23.0±15.6)ml。对照组1例患者中转开腹,试验组无患者中转开腹,对照组出现1例右肝管损伤、1例胆总管损伤,两组各有1例剑突下切口感染患者,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前胆总管、肝总管和胆囊管识别率、建立胆囊三角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LC中早期利用ICG荧光显像观察胆囊管、胆总管有助于预防胆总管损伤,加快手术进度。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用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价值。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Child-Pugh分级A级,NYHA心功能分级Ⅰ或Ⅱ级,预计手术时间3~5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ERAS组(CE组)和常规ERAS组(E组)。CE组使用限制补液、调整体位、使用血管扩张药等方法维持中心静脉压小于5 cmH2O,E组维持中心静脉压5~12 cmH2O。分别于术前、术后1和4 d时抽取动脉血样测定肝肾功能指标;记录切肝前后输液量、总输液量、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结果与E组比较,CE组切肝前输液量、总输液量、出血量、输血量减少,切肝后输液量增多,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出院时间缩短,住院总费用减少(P<0.05),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用于ERAS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儿童膀胱横纹肌肉瘤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4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儿童膀胱横纹肌肉瘤切除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平均68(11~122)个月。膀胱镜检查见肿瘤位于膀胱前壁1例,膀胱后壁1例,膀胱三角区及后尿道1例,膀胱弥漫性分布并累及后尿道1例。4例均经PET-CT检查证实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4例均经膀胱镜活检确诊后,行术前化疗并评估疗效。2例化疗疗效不佳,加行术前放疗,在尿道膜部无肿瘤残留后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1例肿瘤弥漫性分布于全膀胱的患儿行根治性膀胱切除、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及双侧输尿管Politano-Leadbetter再植术;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1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结果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89(104~316)min,平均出血量为32.5(20~50)ml。肿瘤平均最大径为4.48(2.7~6.0) cm。术后病理均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切缘阳性,3例切缘阴性。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发生Clavien-Dindo Ⅲ级以上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18(14~24)d。出院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4.7(7~21)个月。4例术后予VAC方案行8周期化疗,切缘阳性患儿加行36Gy放疗。4例患儿至末次随访均无肿瘤复发。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儿童膀胱横纹肌肉瘤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长期肿瘤控制及尿控情况仍有待于进一步随访研究。
简介: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0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和并发症法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同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进行研究和推广。
简介: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0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和并发症法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同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进行研究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APN)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对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20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43例巨大RAML(直径>7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RAPN,20例行LPN。RAPN组男4例,女19例;中位年龄45(17~65)岁;体质指数中位数20.3(18.0~25.7) kg/m2;肿瘤位于左侧11例,右侧12例;上极9例,中极5例,下极5例;多发肿瘤4例,其中1例为双侧,3例为单侧;R.E.N.A.L.评分中位数8(4~12)分,瘤体最大径中位数7.5(7.1~17.0)cm。LPN组男1例,女19例;中位年龄53(27~78)岁;体质指数中位数21.4(19.0~25.5)kg/m2;肿瘤位于左侧9例,右侧11例;上极7例,中极4例,下极5例;多发肿瘤4例,其中2例为双侧,2例为单侧;R.E.N.A.L.评分中位数8(4~12)分,瘤体最大径中位数7.3(7.0~20.0)cm。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肾功能等指标变化,以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未中转开放手术。RAPN组和LPN组手术时间[115(90~220)min与145(120~240)min]、热缺血时间[15(10~25)min与23(20~2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1(1~2)d与1(1~3)d]、拔管时间[4(3~16) d与5(3~14)d]、术后绝对卧床时间[4(3~7)d与4(2~12)d]、住院时间[7(5~16)d与8(4~14)d]以及手术前后肌酐差值[11.3(1.6~44.8) μmol/L与18.2(1.0~54.8)μmol/L]、eGFR差值[21.5(1.8~43.5) ml/(min·1.73m2)与22.1(5.6~51.3)ml/(min·1.73m2)]、血红蛋白差值[22.5(11~43)g/L与23.0(9~62)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N组和LPN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15%(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PN组中3例输血,其中2例为肾脏创面出血,术中行超声刀电凝止血及止血棉填塞,缝合后好转;1例为术后第2天肾脏创面动脉活动性出血,行输血及栓塞治疗后好转。2例术后发热,予抗感染及退热对症治疗后好转。RAPN组无术后输血及发热病例。RAPN组和LPN组术后均无漏尿。RAPN组和LPN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2(6~45)个月和15(8~5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肾残端迟发性出血。结论RAPN治疗巨大RAML较LPN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热缺血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二者在肿瘤控制和肾功能保护方面,短期随访结果相似。
简介:摘要受益于全新的手术入路途径,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TME)相比,尤其是对于男性、肥胖、骨盆狭窄或前列腺肥大的患者而言,手术视野更佳。尽管如此,taTME术后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及与之相关的生活质量是否优于laTME依然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在男性患者泌尿系症状方面,taTME相较于laTME没有显著优势,而且taTME术后尿路机械性损伤的发生率更高。目前,并没有研究对女性患者泌尿系症状及生活质量作详细阐述。taTME与laTME对男性患者术后性功能均有损害,随着术后恢复时间的延长,患者性功能会有不同程度好转,但两者相比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女性患者的性功能方面,taTME相比laTME更具有优势。目前,taTME与laTME术后短期泌尿生殖系统功能比较未见明显的差异,因此,taTME作为一种新的术式对术后泌尿生殖系统功能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然而,taTME与laTME术后泌尿生殖功能是否有差别,有何差别,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外,患者功能学结果需要综合评定,且需完善术前基线资料评估,男性与女性的功能学评估应该分开进行,不能混为一谈。用于评价患者功能学结果的量表也需要验证其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对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相关腹腔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宝鸡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210例结肠癌患者资料,其中79例术中行腹腔内吻合(内吻合组),另131例术中行腹腔外吻合(外吻合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等)以及术后腹腔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吻合组比较,内吻合组术后腹腔感染(伴吻合口瘘)[13.9%(11/79) vs 1.5%(2/131)]、腹腔感染(不伴吻合口瘘)[10.1%(8/79) vs 0.8%(1/131)]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呼吸系统感染[1.3%(1/79) vs 3.1%(4/131)]、泌尿系统感染[2.5%(2/79) vs 0.8%(1/131)]、手术切口感染[1.3%(1/79) vs 3.1%(4/1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采用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相比虽然有着相同的手术效果,但有升高患者术后腹腔感染危险可能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对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相关腹腔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宝鸡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210例结肠癌患者资料,其中79例术中行腹腔内吻合(内吻合组),另131例术中行腹腔外吻合(外吻合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等)以及术后腹腔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吻合组比较,内吻合组术后腹腔感染(伴吻合口瘘)[13.9%(11/79) vs 1.5%(2/131)]、腹腔感染(不伴吻合口瘘)[10.1%(8/79) vs 0.8%(1/131)]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呼吸系统感染[1.3%(1/79) vs 3.1%(4/131)]、泌尿系统感染[2.5%(2/79) vs 0.8%(1/131)]、手术切口感染[1.3%(1/79) vs 3.1%(4/1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采用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相比虽然有着相同的手术效果,但有升高患者术后腹腔感染危险可能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中输注小剂量氯胺酮(ketamine, Ket)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疲劳(postoperative fatigue, POF)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Ket组(K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45例。K组患者诱导后予Ket 0.5 mg/kg缓慢静脉注射,随后以0.25 mg·kg−1·h−1泵注至手术结束,N组按同样方法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使用疲劳量表-14 (Fatigue Scale-14, FS-14)评分评价患者POF发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术后3、7 d及30 d的FS-14评分及POF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术中心率、MAP,术后VAS评分,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K组术后3 d的FS-14评分及POF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K组术后7 d及30 d的FS-14评分及POF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K组患者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较高(P< 0.05)。与N组比较,K组患者术后3、7 d 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30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心率、MAP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小剂量Ket可以降低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术后3 d POF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8月至2021年1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29例)与开腹组(29例)。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炎性因子水平、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少,手术时间较开腹组短(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较开腹组短(P<0.05);术后1 d,腹腔镜组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较开腹组低(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6.90%)与开腹组(13.7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复发率(3.57%)、术后肿瘤致死率(10.71%)、远处转移率(10.71%)与开腹组(3.70%、14.81%、14.8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采用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有利于改善围术期情况,并可改善远期预后,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缓解炎性应激,手术具有安全性。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普外科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的70例患者,均选择Roux-en-Y方式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其中食管-空肠功能性端端吻合(FETE)组39例,开放圆吻组31例。结果表明,FETE组在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4.46±1.97)d]、引流管留置时间[(8.72±2.31)d]、术后住院时间[(11.18±2.79)d]方面均优于开放圆吻组(均P<0.05);FETE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圆吻组(P<0.05),有4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全部来自于开放圆吻组;随访6个月未发生远期并发症及复发。2种手术方法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均安全可行,腹腔镜行FETE吻合不增加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在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具有优势,并显著降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