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根因分析理论联合风险管控模式应用于慢性胃炎合并高血压患者对临床护理质量、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分析法,共选取2021年1月至12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及护理的慢性胃炎合并高血压患者共80例;其中2021年1月至6月期间入院的37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并纳入常规护理组。将2021年7月至12月期间入院的43例患者予以基于根因分析理论的风险管控模式干预,纳入联合护理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指标水平变化情况、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血压指标包括舒张压、收缩压对比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干预后两组血压指标较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且联合护理组血压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联合护理组干预期间护理危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联合护理组干预期间护理危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基于根因分析理论的风险管控模式应用于慢性胃炎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降低护理危险时间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等具有积极效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对急性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内容主要是分析不同的麻醉方法对于针80例急性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作用,分组实验对比,将80例病人分为两个小组进行麻醉,采用不同的麻醉手段分别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实验时间时间为最早从2020年1月开始,最晚到2021年2月结束,实验小组两组人数均等,每组40例,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为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的为试验组。分析不同时间段两组病人的各项血清指标。结果 各项血清指标对比结果显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心肌钙蛋白1(cTnl)结果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BIS监测下靶控输注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在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拟全身麻醉镇静下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扎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瑞马唑仑+瑞芬太尼组(RR组)40例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RP组)40例。记录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T0、T1、T2、T3、T4时刻的HR和MAP)、内镜治疗时间、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诱导后,RR组的HR显著降低,且在T1~T4时间点明显低于RP组;RR组的MAP有轻微下降,且RR组在T1~T4时间点明显高于RP组(P<0.05);RR组的镜治疗时间、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RP组(P<0.05);RR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RP组(P<0.05)。结论 BIS监测下靶控输注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在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中的应用成效显著,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中实施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纳布啡的麻醉效果,再分析对患者PGE2(前列腺素E2)水平、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子宫肌瘤患者(共74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0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命名为2组(每组均为37例),一组为对照组(应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瑞芬太尼麻醉方法),另一组为实验组(应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纳布啡麻醉方法)。结果:两组麻醉前PGE2水平、VEGF-C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麻醉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表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麻醉恢复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结果表明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中实施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纳布啡的麻醉效果显著,可积极改善PGE2水平、VEGF-C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