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敦煌从产生到繁荣发展的百年历史兴衰,与中国现代学术文化思潮密切相关.本文从现代学术、新文化运动、爱国主义、中国文化复兴四个方面论述了敦煌与现代学术文化思潮的关系.

  • 标签: 敦煌学 中国 现代学术 文化思潮 THOUGHT Cultural
  • 简介:一、前言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其发掘工作始于1978年春季.根据遗址主要内涵所反映的文化面貌,初步认为是中原龙山文化的一个地域性变体,定名为'陶寺类型'.遗址还包括了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战国、汉代以及金元时期的遗存.经C14断代校正,'陶寺类型'遗存的年代为B.C.2500-2000年.

  • 标签: 陶寺遗址 居民 人类学类型 中国 比较研究 文物考古
  • 简介:对东胡遗存的探索一直是东北亚考古中的一个重点。本文通过对井沟子类型的分析,认为是研究东胡遗存的重要线索,并通过对井沟子西区墓地殉牲习俗、畜群构成、随葬工具组合以及居民食谱的分析,认为该型的经济形态是由来自更北地区的牧民携带而来的一种季节性游牧的生产方式。这为进一步探讨中国北方长城地带游牧文化带的形成与发展机制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夏家店上层文化 子类型 井沟 经济形态 考古学文化 形成与发展
  • 简介:<正>早稻田大学是日本的名牌大学,创立于1882年,当时叫"东京专门学校",1902年改称早稻田大学。早大有9个学部(系),第一文学部成立于1890年。现设有哲学科、文学科和史学科。史学科设有东洋史学专修,其中有中国史、中央亚细亚史、蒙古史等课程。这个部主要培养本科生。早大大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51年,专门培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研究生。

  • 标签: 早稻田大学 文学研究 蒙古学 内蒙古 大学院 亚细亚
  • 简介:《大纲》首次呈现了清代《孟子》学文献资料的全貌,对《孟子》、四书学史均具有重要的目录价值;《大纲》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宏观研究上贯彻科学归纳法,得出一系列科学结论,并首倡简单性原则和反孤证原则以处理微观争议,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大纲》区分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考察《孟子》中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互动关系而不将眼光局限于学术大家,又注意学者的学术主张和实践的一致与否,从而在写作范式上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大纲》对清代《孟子》核心话题的效度进行科学论定,尤其是对戴震、焦循等在理、道、性、良知等概念上反宋儒的训诂工作加以考量,平议清人诠释技术和方法的效度和历史地位,探讨了朱熹《四书集注》仍然占据清代孟研究主导地位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标签: 清代 学术史 《孟子》学 科学归纳法 写作范式
  • 简介:首次从学科体系出发研究运河,从运河提出的背景意义出发,提出运河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运河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运河的内涵,进而提出了运河的分类:理论运河、应用运河、运河史学;同时讨论了运河的研究方法:整体性研究、综合性研究、比较法研究。对运河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究与展望:明确运河学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的思路;整合力量,多方联手,建立运河学学术体系和专业课程;面向现实,服务社会,为运河的构建创造良好环境。在全面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背景下,对推动大运河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弘扬,助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运河学 中国大运河 大运河文化带 学科建设
  • 简介:整个西方的文学社会由斯达尔夫人首创。法国文学社会研究源远流长,直到今日,法国文学社会学家们以及重要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社会学家大多论及文艺的社会价值之尺度。法国文学社会学理论在国外现当代同类研究中占有举足重轻之地位。本文将法国文学社会研究划分三个大的时期加入论述:①发生期(18世纪初到19世纪初)②,发展期(从斯达尔夫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③,繁荣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今)。

  • 标签: 法国文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 斯达 二十世纪初 文学社会学 文艺理论家
  • 简介:系统论在考古中的运用,与冯伯塔兰菲(L.vonBertalanffy)、阿什比(W.R.Ashby)、博尔丁(K.E.Boulding)、尤其是巴克利(W.Buckley)的工作密切相关。考古所使用的许多源于其它学科的概念、命题以及建模技术(modelingtechnique),很大一部分是由系统论理论家所创建.他们认为系统活动的系统论特点和规律是许多现代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就此而论,系统论在考古中的运用很少会被认为仅仅与利弗(M.J.Leaf)和珀尔曼(M.Perlman)等这些民族学家的工作有关,尽管是他们首先发现了系统论文献的有用之处。

  • 标签: 考古学研究 系统论 建模技术 民族学家 阿什比 理论家
  • 简介:郑樵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献学家。他的《通志》与唐杜佑的《通典》、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是古代知识分子必读之书,有“士不读三通,是为不通”之说。由此可见,《通志》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标签: 《通志》 历史学家 《文献通考》 文献学家 郑樵 杜佑
  • 简介:就文化人类而言,一方面,“田野调查”日益成为其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界定标识;另一方面,学界对“田野调查”何以成其为“田野调查”,至今未有明晰的界定方法。“田野调查”这种悖论性的长期存在,势必将影响到后续的研究工作。本文尝试通过对人类田野调查的多角度考察与论证,提出了“田野性”这一概念,以期运用“田野性”对广义田野调查进行再认识,达到较准确地对人类田野调查内涵的理解。

  • 标签: 人类学 田野调查 田野性
  • 简介:本文按时间线索对中外《格萨尔》史诗的研究历程进行概观性讨论。从蒙古语文本的发现到后来的翻译和评介,俄罗斯、蒙古国及其他地区的西方学者围绕《格萨尔》史诗开展了早期研究;1900年前后,在印度周边地区和我国藏族地区陆续发现的藏语文本引起了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学界的持续性研究,一门具有现代学术理念的专门学科——“格萨尔”应运而生;20世纪50年代末期,两部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相继面世,进一步奠定了“格萨尔”在国际人文学科中的学术地位。国内的格萨尔研究始于上个世纪30年代,至1950年,这门学问也开始引起新中国政府与学者的高度关注。可以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格萨尔”中心已从西方学界逐步转移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

  • 标签: 《格萨尔》 史诗传统 格萨尔学 学术史
  • 简介:19世纪末,西方学者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需要,开始对壮族进行研究。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开始了对壮族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壮族研究深入开展;90年代随着广西壮学学会的成立,壮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还介绍了20世纪下半期国外学者对壮族的研究情况。

  • 标签: 20世纪 壮学 研究
  • 简介:内蒙古大学蒙古研究院成立于1995年12月,是内蒙古大学培养蒙古学人才和进行蒙古研究的基地.蒙古研究院的成立,是内蒙古大学体制改革的结果,标志着内蒙古大学的蒙古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蒙古研究院由蒙古语言文学系、蒙古语文研究所、蒙古史研究所、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所、蒙古文学研究所、周边国家研究所、蒙古文化研究所、国家教委民族学科蒙古学文献信息中心及蒙文信息处理研究中心等9个教学、科研及文献信息实体组成。设有院办公室、学术委员会、院务委员会。清格尔泰教授任名誉院长,呼格吉勒图教授任院长,全福教授、齐木德道尔吉教授任副院长。由蒙古语言文学系、蒙古语文研究所和蒙古文学研究所组成的蒙古语族

  • 标签: 内蒙古大学 蒙古学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族 蒙古语族语言 蒙古史研究
  • 简介:<正>环境考古是以研究“人”为要旨,从考古与生态环境双重困惑中萌生出来并姗姗起步的学科,它试图将考古文化放在其生存环境的宏观背景中,通过揭示考古遗物与古气候、植被、地形地貌等一些可以复原的有形之物之间的互动关系,趟开一条接近古人类文化本质特征的可行之路.

  • 标签: 环境考古学 生态史 要旨 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研究 器物文化
  • 简介:1993年国内报刊蒙古论文资料索引历史“草原丝绸之路”—亚欧大陆草原通道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流卢明辉《内蒙古社会科学》第3期第73~78页短链生产的特点与蒙古草原游牧民族的兴衰马瑞江《内蒙古社会科学》第4期第44~51页关于“阴山”、“刺勒川”的地望...

  • 标签: 论文资料 蒙古学 大学学报 1993年 蒙古语词 内蒙古社会
  • 简介:伴随着边疆形态的演变,中国边疆经历了由“文化范式”“疆域范式”到“民族范式”的转换,未来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区域范式”。在“区域范式”下的中国边疆建构中,“腹地—边疆—周边”的观察视角和“大—中—小边疆”的层次划分构成了“硬核”。中国边疆的典型事实构成了相应的“保护带”:地广人稀、人口年轻、财政转移、第一产业发达,边疆县在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中表现突出等。通过运用正面和反面启发法,将为中国边疆的学科建构提供支持。

  • 标签: 中国边疆学 科学哲学 范式 硬核 典型事实
  • 简介: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自主开展了系列性的党内教育实践活动,“两一做”蕴藏着诸多法治要素,成为政党治理的重要方式,既有依法治国的宏观法治原则,又有依法治党的党建法治原则,还有全面从严治党的法治实践,共同汇集出若干代表性的法治原则。其中,诚信道德构筑法治基础原则,四个意识和中共领导结晶出法治核心原则,政党治理定位出法治治理原则,主动遵循规则形成法治程序原则,自觉、主动和自律共筑法治内涵原则。

  • 标签: 两学一做 政党治理 依法治党 全面法治 法治原则
  • 简介: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新出的《故宫与故宫》一书不仅书衣典雅精致,简约大方,内容更是让人不忍释手,细读之后,心中几多感慨几多钦佩。他自从于2003年首次提出“故宫”这个话题,身行力践,爬梳整理,连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故宫的高水平论文,经《新华文摘》连续转载了4篇后,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不仅是他对故宫价值评估与研究探索的一个小结,而且也是他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里程碑式的新认识。

  • 标签: 故宫博物院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自觉 自发 《新华文摘》 价值评估
  • 简介:<正>《夏商文化的考古研究》(《夏殷文化考古研究》)日文版,饭岛武次著,1985年2月由日本山川出版社出版。引用考古材料丰富、全面是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全书除序言外共分九章,其中前八章分别是:二里头文化的分布和夏商遗迹;遗址和文化层;宫殿址;小型建筑址;墓葬;陶器;青铜器和玉器。几乎包括了已

  • 标签: 考古学研究 商文化 二里头文化 考古材料 殷文化 青铜器
  • 简介:<正>一、蒙古金石碑刻研究特点及基本概况金石碑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数量繁多。其不仅以独特的载体形式保存了大量的书法篆刻艺术,而且也为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物史料。蒙古是研究蒙古民族和蒙古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风俗、宗教、哲学及语言文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金石碑刻无疑对蒙古研究及史学考证弥足珍贵。近年来,蒙古金石碑刻及其研究成果,正在日益得到国内外学者的

  • 标签: 蒙古学 圣旨碑 石刻文 资料综述 传统文化遗产 勒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