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我国的师范院校美术课程中,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内容仅占美术教材很小的比例。片面强调西方美术领域中的素描、色彩.油画、水粉、水彩等课程内容,而忽视民族美术的教育,尤其是民间美术教育,这是相关艺术院校中长期以来固存的弊端。自上世纪”五四“之后,在蔡元培、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等一批艺术教育家的倡导和积极努力下,引进西方美术的教育模式,建立学堂制,开班授课。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写生为主。教育内容中包括素描、色彩,同时开设了裸体写生课程,在当时的环境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并引发军界直接干预艺术教育的滑稽事件。50年代全面套用了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素描教学内容基本限定在明暗调子的石膏系列,以模仿逼真为评价标准,学生的学习时间大量花在基本技能的训练方面。当时的理念是:大学阶段是炼钢的过程,至于创作,则是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生活之后的事。这种教育理念忽视了艺术教育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80年代初,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和对世界教育状况的了解,一些先知先觉的美术教育家开始了对美术教育方式方法的研究与探索。但是,对民间美术列入教材的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体现在大学阶段的教材中。

  • 标签: 民间美术教育 师范院校 学生创造性思维 艺术教育家 美术教材 社会意识形态
  • 简介:朱迪·芝加哥的装置作品《晚宴》不仅对传统艺术史的书写模式和艺术创作方式提出质疑,并凭借此作品使得重释神话学和重读历史的创作行动得以在其后的女性主义艺术中展开。本文通过回顾《晚宴》诞生的背景和分析该作品的创作样式,重新审视《晚宴》及朱迪·芝加哥对当时和后来女性主义艺术的影响,客观、中肯地评价作品及艺术家在女性主义艺术研究中的地位.

  • 标签: 晚宴 女性主义艺术 朱迪·芝加哥
  • 简介:时代的记忆通常是以时间为标尺,追求一种反映那个时间段特征的普世价值;场所记忆则是以地理区位相区别,反映的是传统积淀所形成的场所特征;记忆的组合形成传统,传统文化则是不同时代记忆的升华。通过引入"记忆"这个概念,同时对场所记忆进行阐释,分析环境设计中场所记忆的连续性。

  • 标签: 场所记忆 连续性 环境设计 文化传统
  • 简介:尽管现代艺术评论界将20世纪的西班牙超现实主义油画艺术在绘画表现形式上硬性的区分为两种派别,但它们作为植根于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同一艺术哲学大观念中的艺术创作活动,其艺术主题与内容具有显著的民族文化共性因素。也正是这些形式背后的共性因素构成了20世纪西班牙超现实主义油画艺术的内在价值,成为20世纪西班牙油画的艺术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 标签: 20世纪 西班牙 超现实主义 油画 视觉艺术
  • 简介: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从批评的状态向解释的美术史方向拓展,特别是研究方法引入的自觉,更是一种学术的推进。不过,在方法的选择上也存在不少问题。西方汉学的现代化或现代性理论作为一种研究范式虽然能发挥强大的解释效力,但是,无论怎么对其进行修正,总是难逃文化意识形态的陷阱,这是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在范式选择上的困境。摆脱困境的策略就是进行方法的突围。重新选择文化立场,以一种世界性的视野和比较文化眼光来综合国际学术新成果,建构一种跨学科、跨文化的方法成为一种必要。“辩证历史符号学”作为跨学科、跨文化的方法建构,既可以避免文化中心主义的嫌疑,又可以摆脱文化相对主义的困惑,同时,更是一种历史研究的有效工具。

  • 标签: 比较现代性 文化民族主义 历史符号学 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辩证的历史符号学
  • 简介:  碑派书法的兴起以篆、隶为先导,其中隶书的创作是以汉碑隶书为取法对象,将汉碑隶书那种古拙的审美风格与自然风化形成的残缺之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完全摆脱了唐宋隶书书写的范式.……

  • 标签: 兼隶书 冷落原因 分析兼
  • 简介:看了天强这些年来的油画人物作品,引发了我的一些随想,这是一种新鲜又厚重的感受,它不仅启示了我对其所表现普遍低微人群命运关注的体认,还启示了我对油画人物表现新写意性探索的一种认同。当下油画人物画的视界是一个被观念的、风格的、新媒材的以及丰富的各色人物对象题材等因素织成的万花筒,让人眼花缭乱。实际上其中题材和表现仍是油画人物画的基本命题,任何人的创作实践建构都无法绕过而凭空依止。天强的油画人物画探索正是从此两点上显现出创作的审美趋向和表现的新意。一、低微人群的关注艺术史上对低微人群的关注是人道主义光亮的自然延伸。可惜这道人性的光芒随着伦理水平的下降而日趋式微。在为数不多的坚持表现这些"小人物",乐此不疲的画家当中,陈天强算得上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天强的毕业创作,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天强画了一个坐在门

  • 标签: 后现代艺术 人物画 油画艺术 审美空间 空间建构 现实主义
  • 简介:书法艺术的发展不论是从艺术范式的生成、艺术经典的确立还是审美趣味的形成实际上都不完全是书法艺术自身逻辑的演绎,作为封建政治权力的代表皇权对书法艺术具有相当大的统摄作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进行论述,并以具体的实例对这种政治权力策略、机制和所有这些决策赖以实施并迫使其得到实施的手段进行了阐述.

  • 标签: 书法艺术范式 政治权力 书法风格
  • 简介:“继往开来”系列研究展的一站,河南行草研究展如期和观众见面,这是河南省青年书协努力推进河南青年书法艺术事业的又一壮举。

  • 标签: 书法研究 河南省 行草 论略 风雨 艺术事业
  • 简介:一从历史的角度说,数千年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文明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这里『遗产』二字,应指『过去时』。中国书法当然还有『现在时』和『过去时』)之所以丰厚,是因为这笔文化遗产是由全民族各阶层——王公贵胄、文臣武将、士子艺人、僧道工匠等等——分别以自己不同的审美取向创造而成。这其中,历代帝王书法,以其独具的力量和特点,也为这门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特择其要者略作梳理——

  • 标签: 一得兼 书法批评 书法赏析
  • 简介:“写意一族”是我的一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他们有的还在读,有的已经毕业,大家能够为艺术聚到一起,是缘分j之所以叫“写意一族”,因为大家都崇尚中国画的写意精神,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从制作层面将“工笔”与“写意”分为精细和粗放两个品种是一个误区,中国画都应该是写意的,写意就是艺术表现,“工”与“写”是可以交,融的,不宜分割。

  • 标签: 苏州园林 写意精神 辑录 写生 师生 艺术表现
  • 简介:对城市的权利还未被落实、说不清、有待被发明时,对艺术的权利就是对前者的预支,是在城市空间中把个人身上的因其城市权利未被落实而造成的症状、痛苦和周遭的病变做成个人的艺术作品的权利,是将城市本身做成其个人作品的权利.

  • 标签: 城市空间 个人作品 艺术作品 权利 建筑
  • 简介:黄弗同教授,生长在书画之家,自幼即受到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厚薰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少年时代就“诗致不凡”,后经长期磨练,作诗填词更是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清词丽句,时发乎篇。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补拙书屋诗集》(1999年出版),收黄弗同旧体诗词三百三十首,反映了诗人“近六十年的生活、思想和感情”,读来倍感亲切。这里只其中的纪游诗.

  • 标签: 黄弗同 纪游诗 美学追求 写实风格 传统文化 审美观念
  • 简介:在社会发展史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上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巨大利益,其生活水平大大超过了自然科学落后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剧增,给这个世界造成了新的不平衡,在当今世界上,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在这个世界上的

  • 标签: 永恒性 这个世界 社会发展史 世界研究 不平衡 生活水平
  • 简介:赵壹《非草书》中“守令作篇”与卫恒《四体书势》中“匆匆不暇草书”二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误读。本文注意到《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正史中所录“匆匆不暇草书”一语前皆有一“号”字,但后代却被篡改为“每书云:”,或是“常曰:”。但“匆匆不暇草书”根本就不是张芝的自述,而是外人对张芝草书的称呼,张芝的草书在当时被称为“匆匆不暇草书”。这是因为今草书写的速度是快速的,钩锁连环,指腕的动作犹如连锁反应,其书写状态是匆匆而令人目不暇接的。后世将此语理解为“匆匆忙忙,来不及写草书”,纯为臆说。由于草书书写技法的复杂性,故尔张芝很可能传一篇《草诀篇》一类的文字,《非草书》中“梁孔达写书以示姜孟颖,皆口诵其文,手楷其篇”,这个“篇”就是张芝《草诀篇》,同样,“后学之徒,竞慕二贤,守令作篇,人撰一卷”,“第以此篇研思锐精”,两句话中的“篇”也是指《草诀篇》。本文还扼要地对《非草书》的可靠性作了粗浅的探讨,认为它的成书时间在汉献帝初平以后,赵壹去世之前。今本与张怀瑾所见或有出入,但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决不可能面目全非。

  • 标签: 《非草书》 赵壹 书法 书体 文学研究 中国
  • 简介:吐鲁番文书以数量大、种类多而着称于世,经过多年的学习与总结,文书的书法特徵比较明显,篆书字体几无,简牍也多在近邻敦煌和楼兰两个地域出现,行书、草书、楷书为吐鲁番文书的主要书体,当然也不排除有少量的硬笔书和外来文书体的出现,本文重点研究吐鲁番汉文书书法发展的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漠代简牍书迹几近杳无,到晋代十六国前凉时期为一个大的书写阶段,书体以楷书、行草书、章草书为主要书体;之後,高昌王国一百八十年的统治历程为第二个书法发展阶段,仍以行草书为主要书体,迨至唐西州时期行草书和小楷达到创作高峰,可视为书法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本文对此三个重要阶段详论之,宋元明清时期略之.

  • 标签: 高昌简牍 高昌国书法 晋代十六国书法 唐西州书法
  • 简介:两年前,我为洪耀写过一篇题为《“零的突破”》的评论。随着我们交往的加深,认识也在深化,这使我越来越感到,先前写的那篇文章,已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而且感到有些观点意犹未尽。于是,就有了写作《再》的强烈冲动。所谓“明显的不足”主要是对“观念·弹线”原创性的认识不够。众所周知,中国的现、当代艺术之所以在国际上缺乏地位和影响力,

  • 标签: 原创性 文化意义 “零” 当代艺术 影响力
  • 简介:灵感是人类创造认识活动中的一种独特而奇妙的现象。20世纪法国著名的美学家马利坦把灵感放在他独特的诗学体系语境中加以阐发,并将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论述,并系统的对灵感的实质及特点、发生过程及类型进行阐述。马利坦所论述的两种灵感类型,与中国传统文论中的"虚静"说有极为相似的地方,本文梳理从老庄到魏晋时期对"虚静"说的认识,这对我国古代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并得到文艺理论家的共识。"虚静"说亦体现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书画理论中,艺术家以虚静之心实现创作上灵性自知的"顿悟",在艺术欣赏上以虚静之心体悟到大千世界之美。

  • 标签: 马利坦 灵感说 虚静说
  • 简介:上个世纪80年代始,中国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批评家在艺术领域盛行一时指点江山大展鸿图,不但评论着各种类艺术形式还指导着艺术家的实践活动,预测着中国艺术发展的前景,艺术界一时间被搅动地活跃异常。

  • 标签: 艺术批评 艺术话语 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风格 艺术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