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前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的髋臼前骨折患者20例(22髋),男11例,女9例;年龄(42.1±3.2)岁(范围,24~68岁)。单侧髋臼前骨折7例,双侧髋臼前骨折2例(4髋),髋臼前合并同侧骶骨骨折7例,髋臼前合并骶髂关节损伤4例。髋臼前骨折Nakatani分区:Ⅰ区3髋,Ⅱ区6髋,Ⅲ区13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 d(范围,3~11 d)。髋臼前骨折均采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合并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损伤患者采用Starr架辅助复位后以经皮骶髂螺钉固定。记录患者髋臼前螺钉置入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量。术后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 Aubigné and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22髋的前螺钉置入手术时间为(22±10)min(范围,20~40 min),术中透视次数(30±8)次(范围,21~45次),术中出血量(20±5)ml(范围,10~40 ml)。2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1)个月(范围,12~18个月)。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8髋,满意复位2髋,不满意复位2髋,优良率为91%(20/22)。骨折愈合时间为(13±2.2)周(范围,11~16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18髋,良3髋,可1髋,优良率为95%(21/22)。1例术后前螺钉皮肤切口出现渗出,1例术中损伤臀上动脉分支导致术后臀部皮下瘀斑及血肿。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或骨折再次移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前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不易损伤重要血管及神经,术中出血量少,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激光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牛磺酸滴眼液中三种功效成分牛磺酸、氨基己酸、门冬氨酸的含量的方法。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为衍生化试剂,采用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为C18,以0.05mol·L-1乙酸铵溶液-乙腈(850:150)为流动相A,以乙腈-水(500:500)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温4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360nm。结果:复方牛磺酸滴眼液中三种功效成分牛磺酸、氨基己酸、门冬氨酸可有效分离,门冬氨酸在0.0003~0.3m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牛氨酸在0.002~2.03m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氨基己酸在0.002~2.0m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门冬氨酸、牛磺酸、氨基己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8%(RSD=2.3%,n=9)、97.8%(RSD=1.6%,n=9)、99.3%(RSD=1.9%,n=9)。测定样品5批,检测结果分别为门冬氨酸102.8%、103.1%、102.1%、102.4%、103.4%,牛磺酸102.1%、99.8%、102.6%、104.3%、103.1%,氨基己酸98.8%、99.4%、98.9%、104.2%、105.5%。结论:所建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牛磺酸滴眼液中三种功效成分牛磺酸、氨基己酸、门冬氨酸的含量测定。

  • 标签: 复方牛磺酸滴眼液 牛磺酸 门冬氨酸 氨基己酸 柱前衍生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自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33例患者,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评定其治疗效果。结果:33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和整体护理,均获随访12—72个月,平均42个月,未发现股骨头坏死。其中优26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91%。结论:髋关节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患者,通过采取围手术期的护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髋关节后脱位 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护理
  • 简介:【 摘 要 】 目的: 探究微住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76 例 2016 年 4 月 -2018 年 5 月在我院收治的输血患者为实验组与 2016 年 1 月 -2018 年 4 月无偿献血者 76 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微住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 微住凝胶免疫检测法。对照组:盐水试管法 + 凝聚胺法,对比两组患者血型鉴定结果符合率于交叉配血不符合率。 结果: 两组患者血型鉴定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交叉配血结果不符合率( 34% ),对照组( 18% )实验组交叉配血结果不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临床血型鉴定与数学中应用微住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可有效提高血型鉴定符合率,同时提高交叉配血不符合率,可有效提高患者输血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型鉴定 输血 微住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盐水试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种方法同型交叉配血的结果及其对于临床安全输血的意义。方法分别用两种方法对360份临床受血者标本进行交叉配血,仔细观察并记录交叉配血结果。结果360份临床受血者标本用微凝胶法有349份标本配血结果相合(主侧或次则无凝集无溶血为相合),有11份标本结果为±~+的凝集,为配血不相合(主侧或次侧有凝集或溶血为不相合);凝聚胺法有357份标本为配血结果相合,有3份标本为配血结果不相合,而这3份标本用微凝胶法配血其结果亦为不相合,两种方法交叉配血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P<0.05)。结论用微凝胶卡进行交叉配血灵敏度更高、结果更容易观察,更能减少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卡 同型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凝胶技术应用于临床输血检验中的效果及优势。方法:将时间范围锁定在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之间,从本时间段于我院申请悬浮红细胞治疗的患者中选取20例进行调查。将其按照交叉配血方式分为两组。采用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的患者作为参比组,采用卡式微凝胶技术进行交叉配血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后的配血情况。结果:在对经过不同方式交叉配血后,试验组中出现主侧凝集的患者有0例,出现次侧凝集的患者有0例。参比组中出现主侧凝集的患者有1例,出现次侧凝集的患者有1例。试验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与参比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临床输血检验时,使用微凝胶技术进行交叉配血的检查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建议使用。

  • 标签: 微柱凝胶技术 临床输血检验 不规则抗体检出率
  • 简介:摘要介绍FRP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的建立,采用ABAQUS建立FRP筋体和混凝土,并在ABAQUS中考虑两者间的粘结滑移及其在偏心受压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去掉代表滑移的弹簧单元后,再对其承载力进行研究,并最终验证考虑FRP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即在筋体与混凝土之间加入弹簧单元后进行模拟是可行的。

  • 标签: FRP筋 混凝土 弹簧单元 滑移
  • 简介:目的探讨根据三理论原则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三理论对于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6年2月本院41例按照Pilon骨折三理论原则指导下行开放手术治疗并有1年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2例,女9例;年龄22~84岁,平均45.6岁;均为单侧骨折;高处坠落伤19例,交通伤12例,行走摔扭伤10例。按三理论分型为单纯外侧柱骨折7例,单纯内侧柱骨折5例,内侧+外侧柱骨折16例,内、外、后三骨折13例。手术切口选择以进入主要力线骨折块的直接入路为主,钢板也按各力线方向固定,术后8周采用Burwell-Charnley骨折复位放射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41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6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病人均骨折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化脓、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出现切口周围软组织轻度坏死,1例出现切口脂肪坏死液化等并发症,均换药后痊愈。Burwell-Charnley放射学标准评估:解剖复位30例,复位一般11例,复位差0例;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70~91分,平均81.6分。结论Pilon骨折三理论指导手术治疗疗效明显,能使骨折获得更佳的愈合和内固定选择,取得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胫骨骨折 三柱理论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16例受血者以微凝胶卡和凝聚胺技术联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配血不合的受血者、供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微凝胶卡式法配血不合3例,凝聚胺法配血不合2例,其中两种方法配血均不合2例。经筛选细胞检测系受血者的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结论微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在配血工作中联合使用,有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配血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分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创伤骨科自2008年7月至2012年5月采取动态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分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31例。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29.6岁。结果本组31例均获随访,时间为3~48个月,平均22个月。按Mazur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评估,优23例,良6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3.5%。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保护软组织,恢复关节面平整,稳定骨折端,同时能够允许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是一种较为满意的治疗办法。

  • 标签: 动态外固定架 有限分柱内固定 C型Pilon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固定治疗高能量损伤Pilon骨折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46例严重损伤Pilon骨折采用经皮微创三固定.结果4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X线片示骨折位置好,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38个月,平均22.6个月.骨折端全部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9个月.术后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为优25例,良1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9.13%.结论运用经皮微创固定治疗高能量损伤Pilon骨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高能量 PILON骨折 微创
  • 简介: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血清中左卡尼汀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清样品乙腈(内含100k甲醇)沉淀蛋白,加入衍生剂,60℃恒温水浴2h后进样5μl。色谱为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100k异丙醇的甲醇.水(内含1.6mmol·L^-1柠檬酸和4mmol·L^-1三乙醇胺),体积比(80:20),流速0,85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60nm。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血清左卡尼汀分离良好,回归方程为Y=41713X+1E+06,r=0.9999,线性范围为15~250μmol·L^-1。结论通过加入衍生剂,建立了HPLC法测定血清中左卡尼汀浓度的方法。HPLC法测定血清左卡尼汀浓度灵敏、可靠、简便,适用于检测血透病人芹卡尼汀缺乏症的临床工作,

  • 标签: 左卡尼汀 血清 HPLC衍生化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卡式微凝胶试验在输血检验血型鉴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凝胶技术在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输血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凝聚胺试验行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观察组采用凝聚胺试验联合微凝胶技术行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对比两组患者血液匹配相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匹配相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凝胶技术在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能保障患者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微柱凝胶技术 输血治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凝胶法( MGT)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抽取我院输注红细胞成分患者共568例,回顾性分析MGT交叉配血情况。结果:568例输注红细胞成分受血者中有34例出现次侧不合,其中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30例,假凝集1例,献血者抗体筛查阳性2例,加样错误1例。结论:因DAT阳性引起的次侧配血不合应确保不是自身免疫性溶贫后,可为受血者输入悬浮红细胞。因假凝集、加样错误等原因引起的次侧配血不合,需要对其采取相关策略,以避免不合。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次侧不合格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凝胶免疫检验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22年7月至2022年9月接诊的86例体检人员,分别采用试管法和微凝胶免疫检验法分别对患者ABO、RhD血型抗原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据统计分析,微凝胶免疫检验法和试管法在健康体检人员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符合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采用微凝胶免疫检验法操作更加简便,检测结果快速可靠、长期有效,且容易保存,准确性极高,对提高输血治疗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微柱凝胶免疫检验 试管法 血型 抗原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凝胶技术交叉配血对临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患者98例作为研究目标,应用微凝胶技术和凝聚胺法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对比两种技术对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和交叉配血情况,以及灵敏度。结果:两种技术方法检出不规则抗体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技术方法对比,微凝胶技术交叉配血不合格率高于凝聚胺法(P<0.05)、微凝胶技术灵敏度高于凝聚胺法(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凝胶技术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方便,结果容易读取,可作为临床输血治疗有利保障。凝聚胺法检测快速,适用于急诊患者应用,且灵敏度较好,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可依据患者情况,选择2种方法同时使用,为输血安全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凝聚胺技术 交叉配血 输血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凝胶技术交叉配血对临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患者98例作为研究目标,应用微凝胶技术和凝聚胺法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对比两种技术对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和交叉配血情况,以及灵敏度。结果:两种技术方法检出不规则抗体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技术方法对比,微凝胶技术交叉配血不合格率高于凝聚胺法(P<0.05)、微凝胶技术灵敏度高于凝聚胺法(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凝胶技术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方便,结果容易读取,可作为临床输血治疗有利保障。凝聚胺法检测快速,适用于急诊患者应用,且灵敏度较好,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可依据患者情况,选择2种方法同时使用,为输血安全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凝聚胺技术 交叉配血 输血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式微凝胶试验联合盐水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8月-2023年9月阶段我院接收的具备输血治疗指征的患者78例,均实施卡式微凝胶试验联合盐水法检验,统计患者的正向定型符合率、反向定型符合率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78例患者经卡式微凝胶试验联合盐水法检验,其正向定型符合率为100.00%,反向定型符合率为94.87%。78例患者发热、头晕头痛、胸闷、乏力等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结论:卡式微凝胶试验联合盐水法可显著提升输血检验准确率,并能够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盐水法 输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微凝胶免疫检测方法在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对临床价值分析。 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入的输血患者120例(男性61例,女性59例,年龄为25-69岁,平均年龄为45.52±4.05岁),并抽取120例健康人群供血标本(男性60例,女性60例,年龄为25-69岁,平均年龄为(45.12±4.21)岁),所有输血患者在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时,均采用盐水试管法和微凝胶免疫法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法下,血型鉴定结果的一致率和交叉配血的成功率。 结果 两种检测正反定型不符情况、正反定型符合情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0.122,P=0.727),P>0.05;微凝胶免疫法交叉配血不合2.50%低于盐水试管法9.17%,交叉配血成功97.50%高于盐水试管法90.83%,(χ =4.048,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凝胶免疫方法在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会带来更好的效果和更高的准确性,其操作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对患者血型与交叉配血情况实施分析,且保存时间长,对临床输血具有重要意义,以便于患者及时获得明确血型检结果,及时进行输血挽救生命,值得应用。

  • 标签: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 血型鉴定 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