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借助脊柱微创通道系统、配合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治疗方案开展治疗,分析实际疗效结果。方法:研究选取了总计9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在随机分组中将其各自分为47例M组与47例N组,对M组患者以常规手术治疗,而对N组患者则以辅助手术治疗手段开展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各自的手术指标与JOA评分状况。结果:从最终治疗结果中可以看到,N组患者在各手术指标参数与M组对比中,均存在明显差异性,其P值大小各自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中为(P=0.0353、P=0.0438、P=0.0237、P=0.0385),差异明显且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最后在ODI评分状况对比中,N组患者在各阶段改善效果最为明显,显著优于M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在对比中显然具有成立条件。结论: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到,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当中,可以充分借助微创通道结合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可促进治疗效果有着十分显著的进步与提升;在ODI评分提升、手术指标完善中可体现出十分优异的治疗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4例,按照单盲的原则将这6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2例患者接受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的32例患者接受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的术后1年腰背部VAS评均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效果理想,与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侧减压术相比对椎旁肌损伤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联合藤黄健骨片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LS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进行MIS-TLIF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藤黄健骨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JOA)评分变化。结果 干预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经后入路长节段矫形融合治疗不同冠状面形态的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DLS)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合并有冠矢状面畸形的患者采取长节段胸腰骶融合术,对通过手术前后临床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分析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平均时间(2.7±0.8)年。患者的手术前后痛觉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和腰椎JOA评分、ODI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结果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在内分泌科临床教学中基于案例学习(CBL)融合翻转课堂(FC)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共6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目的抽样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的学生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学习,研究组的学生按照案例学习融合翻转课堂的模式(CBL+FC)进行学习。4周后,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以及临床综合和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研究组的学生在理论考试、综合技能成绩以及病例撰写等方面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学生的调查问卷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基于案例学习融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法在内分泌科学生临床教学中取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信心,而且在提高内分泌理论知识学习效果和临床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简介:目的研究雷帕霉素联合IL-2融合蛋白对小鼠皮肤移植术后乙肝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寻求移植术后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DBA小鼠为供体,C57BL/6小鼠为受体,行皮肤移植后分为联合治疗组、雷帕霉素组、疫苗组,每组10只,联合治疗组给予雷帕霉素(1mg/kg,腹腔内注射)+IL-2融合蛋白(1μg/只,腹腔内注射)+疫苗;雷帕霉素组只给予雷帕霉素+疫苗;疫苗组仅给予乙肝疫苗。以上3组均在皮肤移植后第一天给予乙肝疫苗(2μg/只,肌肉注射)。空白组不给于任何处理。14d后测定各组血清中乙肝抗体滴度水平、IL-4、IL-10、IL-2、IFN-γ水平,应用RT-PCR测定各组淋巴组织中IL-21、FoxP3及Bcl-6的表达水平,同时随访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移植术后乙肝表面抗体(HBsAb)滴度明显高于雷帕霉素组(P〈0.05),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也明显延长(P〈0.05);联合治疗组Th2类因子IL-4,IL-10的水平明显低于雷帕霉素组(P〈0.05),而Th1类因子IL-2和IFN-γ水平明显较高(P〈0.05)。联合治疗组混合淋巴细胞中IL-21、FOXP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雷帕霉素组(P〈0.05),而Bcl-6的表达水平明显较低(P〈0.05)。结论雷帕霉素联合IL-2融合蛋白联合应用能够在移植术后增强乙肝疫苗产生抗体的滴度,同时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为临床移植术后提高疫苗免疫原性提供了一种治疗策略。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以胸腰椎骨折脱位为诊断而入院患者44例,全部采取自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度、以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植骨融合愈合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4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34个月,平均12.5个月。手术时间为3.0~5.7h,平均3.7h;术中失血320~1250ml,平均440ml;Cobb角度术前(31.6±3.6)°,术后为(13.9±2.4)°;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术前相邻正常椎体(41.1±11.7)%,术后椎椎体前缘高度术前相邻正常椎体(87.7±2.3)%。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前Frankel评价A级患者8例,其中4例恢复至B级,4例恢复至C级;术前FrankelB级患者12例,其中7例恢复到C级,4例恢复至D级,有1例恢复至E级;术前FrankelC级患者18例,9例恢复到D级,另9例恢复至E级;6例FrankelD级患者恢复正常。DR示植骨均获得融合,无松动、断裂,恢复较好。结论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可靠,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也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有效性。方法:研究中共选取 42位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 2018年 1月是开始时间, 2020年 1月是截止时间。使用 Excel表格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纳进后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单数的为对照组( 21例),双数的为观察组( 21例),分别行正中入路治疗、 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方式。最后用统计学的途径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两组患者中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以及 Os-westry功能障碍( ODI)评分存在差异性( P< 0.05),结果有差异。结论:对该疾病患者实施 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具有良好效果。
简介:【目的】揭示6-苄基-1-[(苄氧基)甲基)]-5-异丙基尿嘧啶(6-benzyl-1-[(benzyloxy)methyl]-5-isopropyluracil,TNK-651)和埃替格韦(elvitegravir,GS-9137)融合型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type1,HIV-1)逆转录酶(reversetranscriptase,RT)的非核苷类抑制剂(non-nucleosideRTinhibitors,NNRTIs)作用位点和整合酶(integrase,IN)活性位点的双靶点抑制剂RT(NNRTI)/IN与RT和IN的结合模式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对选取的7个RT、11个IN复合物晶体结构中的底物分子进行相似性分析;综合运用自身对接和交叉对接方法分别从中优选出RT和IN的最佳受体结构模型;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分别建立RT、IN与抑制剂的结合模型,据此阐明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结果】对接结果显示,TNK-651和GS-9137融合型HIV-1RT(NNRTI)/IN双靶点抑制剂结合于RT的NNRTIs结合位点,与其形成氢键作用、π-π堆积作用、阳离子-π作用、疏水相互作用;结合于IN的IN-DNA界面活性位点,与其形成氢键作用、π-π堆积作用、疏水相互作用、金属离子螯合作用。【结论】TNK-651和GS-9137融合型HIV-1RT(NNRTI)/IN双靶点抑制剂通过与RT的Lys101和Tyr188形成关键的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与IN的Asp128、Asp185、Glu221及Mg2+和高度疏水性亚结合口袋形成关键的金属离子螯合作用和强疏水相互作用,发挥抗RT和IN双重活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实施改良微创前踝正中入路踝关节融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46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n=23)与研究组(n=23),对23例常规组患者实行开放性踝关节融合术,对23例研究组患者实行改良微创前踝正中入路踝关节融合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与康复情况、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住院时间、关节融合时间为(59.39±4.45)、(120.38±5.36)、(7.89±1.25)、(9.45±2.88),常规组为(97.49±4.41)、(145.71±9.02)、(10.49±1.64)、(13.21±2.17),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研究组更优(p<0.05)。结论:实施改良微创前踝正中入路踝关节融合手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具有效果显著的优势,还可以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避免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快速恢复,提升生活质量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简介: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复发率、自杀率“三高”的精神心理病症,最明显的特征是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语言及行为减少“三低”症状。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加上学习就业压力较大、人际关系不良甚至手机依赖等因素,成为抑郁症的高发人群。有研究表明,通过不同强度、不同时间的运动干预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为改善大学生健康状况及未来运动健康促进研究指明了方向。因此,本研究秉持主动健康理念,利用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建设“体医深度融合下大学生抑郁症个性化精准运动处方库”,为大学生运动促进健康和落实体医深度融合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南。
简介: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腰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肥胖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62例肥胖患者LDH的临床资料。患者BMI均≥28kg/m2。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MIS-TLIF组(30例)与PLIF组(32例)。术前2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差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采用疼痛VAS评分、ODI、JOA、血清CK水平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PLIF组相比,MIS-TLIF组手术时间较长[(154±54)minvs(103±31)min,t′=4.489,P〈0.01],但术中出血量较少[(134±20)mLvs(357±43)mL,t′=26.350,P〈0.01],术后引流量较少[(48±13)mLvs(375±26)mL,t′=61.730,P〈0.01],术后卧床时间较短[(4.8±1.3)dvs(8.7±2.9)d,t′=6.760,P〈0.01]。与PLIF组相比较,MIS-TLIF组术后第1、3、5天血清CK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0.01),术后第3天及3、6个月MIS-TLIF组腰背痛VAS评分低(P值均〈0.01),术后3、6个月MIS-TLIF组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3、6个月MIS-TLIF组JOA评分增加(P值均〈0.01)。PLIF组有3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其中感染1例;MIS-TLIF组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与传统PLIF手术相比,MIS-TLIF术式治疗肥胖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既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又可以减少术后腰背痛及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的86例强制性脊柱炎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对其平均分组,分别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方式(实验组)进行治疗干预及单纯柳氮磺吡啶方式(对照组)进行干预,判别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对照组为,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AS患者病症采用rhTNFRFc进行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关节的肿胀程度,缩小患者晨僵时间,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显著。
简介:背景:使用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rhBMP-2)联合自体骨植入治疗骨缺损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而椎间植骨中rhBMP-2使用量与临床效果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评价rhBMP-2联合自体骨椎间打压植骨在腰椎融合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因腰腿痛接受腰椎融合术的60例≤65岁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自体骨组、rhBMP-2(1mg/椎间)联合自体骨组、rhBMP-2(2mg/椎间)联合自体骨组;常规行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后路椎间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融合节段为1~2个椎间隙;其中单纯自体骨组共26个椎间隙;rhBMP-2(1mg/椎间)联合自体骨组共27个椎间隙;rhBMP-2(2mg/椎间)联合自体骨组共26个椎间隙.临床疗效评价包含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影像学评价腰椎正侧位和动力位片;CT矢状位重建,观察上下终板间连续性骨小梁,横断面观察有无椎管游离骨粒、异位骨化.术后随访2年.结果:6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3组疾病组成、融合节段、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未出现深部感染;2例出现伤口浅表感染(单纯自体骨组和2mgrhBMP-2联合自体骨组各1例).无内固定失败.未见椎管内游离骨粒脱出及异位骨化.术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3组末次随访融合率比较,仅2mgrhBMP-2组与单纯自体骨组及1mgrhBMP-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椎间融合使用自体骨联合2mgrhBMP-2,可获得良好的融合效果,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简介:背景:腰椎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经典手术方式之一,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OLIF)因其采用解剖入路,手术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可行性。目的:探讨OLIF联合影像学评估在腰椎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及其间接减压机制。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行OLIF治疗的4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31例,女12例;年龄38~74岁,平均(54.2±11.5)岁。记录患者术前及随访过程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指标评分。结果:手术时间为34~70min,平均(46.0±11.5)min;术中出血量为25~110ml,平均(58.0±22.7)ml;术中未出现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分别记录腰痛VAS、腿痛VAS、ODI、JOA和SF-36的数据。腰痛VAS、腿痛VAS、ODI在随访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P均<0.05);JOA和SF-36在随访过程中均呈上升趋势(P均<0.05)。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指标评分,椎间隙背侧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内径及椎管面积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并发症5例(11.6%),随访或二次手术后均缓解。结论:OLIF通过间接减压的方式达到缓解患者症状的目的,其手术可行性高,疗效好,并发症少、可控,为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提供新的手术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