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枢听觉处理(CentralAuditoryProcessing,CAP)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听觉输入信号的感受处理过程以及在该过程中潜在的神经生物活动并由此产生听觉电生理电位的过程,如果该过程受阻,就会产生中枢听觉处理障碍[(Central)AuditoryProcessingDisorder,(C)APD][1,2]。目前,(C)APD的诊断方法分为两类:行为测试和电生理测试。电生理测试较少受到言语、记忆、注意力等干扰,是能够提供声学信号在整个中枢听觉神经系统中传导、整合等相关客观信息的强有力工具[3],在评估听觉中枢处理障碍中具有临床价值[4]。美国听力学会(AmericanAcademyofAudiology,AAA)颁布的《(C)APD儿童和成人诊断、治疗和处理临床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指出,当存在以下潜在的临床指征时,应采取电生理测试做进一步的评估:①行为评估不能清晰揭示障碍的模式;②行为测试的结果不完整、无法下定论或受某些变量(如受试者的注意、动机、认知状态)干扰;③小龄儿童由于其年龄原因不能采用行为测试进行综合评估;④疑似神经系统病变,需要进行医学随访;⑤需要了解中枢听觉神经系统中机能失调的位点信息,且需综合行为评估揭示个体(C)APD的清晰模式;⑥被评估者的母语不适合做行为评估。用于(C)APD评估的测试主要包括听性脑干反应(ABR)、耳声发射(OAE)、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iddlelatencyauditoryevokedpotential,MAEP)、长潜伏听觉诱发电位(long-latencyauditoryevokedpotential,LAEP)如P1-N1-P2波、P300、失匹配负波(themismatchnegativity,MMN)等。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些测试方法在(C)APD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并阐明需注意的问题,最后对其临床应用提出展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控制方法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间在我院住院的200例患者的200份样本,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临床免疫检验在样本采集、仪器设备使用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照组临床免疫检验仅给予常规的质量控制,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从C肽、血清胰岛素、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以及Ca199等这些方面进行检查然后对比效果,观察组的血液样本的变异指数要明显的小于对照组,两组血液样本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临床上,影响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对实验室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注意检验中存在的细节,从而有效的确保检验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检验的40份免疫检验血样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质量控制,作为观察组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检验没有予以质量控制的40份免疫检验血样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样SAg、SAb、eAg、eAb、cAb、hiv指标变异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当肺部结核炎症累及胸膜时引起的胸膜炎症称为结核性胸膜炎。在某些情况下胸膜炎是通过血行感染而致病的,也有部分是与机体的变态反应有关。常有积液少量至中等量,由于结核性胸膜炎渗液中的蛋白质较高,易引起胸膜粘连及肥厚。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一种防止并举的新方法。
简介:徐筱译游离结缔组织移植技术目前被认为对于根面覆盖来说是最可预测的外科技术。但是,由于需要第二个手术部位获取移植组织,使得学者对其他方法产生了兴趣。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根面覆盖的新方法:微孔外科技术(thepinholesurgicaltechnique,PST)的可行性。这篇回顾性研究对采用PST方法治疗的43位患者的121个牙龈退缩位点的疗效进行检查,这些位点中85个为Ⅰ度或者Ⅱ度退缩,36个为Ⅲ度退缩。平均初始龈退缩为34±1.0mm。平均复诊时间为18±67个月。无第二个手术部位,仅用生物可吸收膜或脱细胞真皮组织基质作为移植材料。PST不需要松弛切口、锐性分离和缝合(当使用生物可吸收膜时)。整个过程只需要一个长2~3mm的切口(当作入路)。对于Ⅰ度和Ⅱ度退缩位点的PST疗效预测显示,完全的根面覆盖率可达到81.2%。而对于Ⅰ度和Ⅱ度退缩位点的PST效果分析显示,平均牙龈退缩减少百分率为94.0%±148%。当Ⅰ度,Ⅱ度和Ⅲ度退缩位点的数据集中起来后,疗效预测和效果分析的结果分别显示为69.4%和88.4%±19.8%。单次治疗的平均时长为223±10.1min。患者对于美观的满意率为95.1%,而且平均7.34±13.5d内可以感受到美观的变化。几乎没有术后并发症。这个结果显示PST有希望成为一个微创、可预测、有效并且省时、经济的治疗方法,该方法还可以取得很好的患者疗效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L型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接骨钢板与胫骨远端解剖钢板两种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寻找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共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8例,按治疗方式分为2组分别为L型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接骨钢板(A组)25例;胫骨远端解剖钢板(B组)13例。手术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并随访1年左右,从手术操作,术后软组织并发症的比较,伤口感染、术后功能及骨愈合时间情况。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手术操作、伤口感染、术后功能情况及术后软组织并发症的比较上,(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根据胫骨远端骨折类型及骨质情况和软组织条件的差异,我们感觉到只要手术时机恰当,使用L型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接骨钢板较胫骨远端解剖钢板临床效果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120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分析临床诊断情况及治疗结果。结果本组患者出血性输卵管炎8例、妊娠合并阑尾炎13例、急性盆腔炎19例、黄体破裂15例、卵巢囊肿37例、异位妊娠28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痛与压痛症状,多数患者有反跳痛,部分患者伴有阴道出血、胃肠症状、盆腔内积血、体温上升。经规范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好转及消失,所有患者体温及反跳痛得到控制,仅1例仍有少量阴道出血,3例有轻微胃肠症状、3例盆腔积血未治疗彻底,继续对症强化治疗后均治愈,无死亡病例,治疗后各项症状均改善(P<0.05)。结论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急性盆腔炎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应高度重视,临床上要强化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观察和B超检查、实验室检查,提升诊断效果,并予以及时、科学规范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微量泵针筒更换的方法。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使用双泵更换法,对照组使用单泵更换法,比较两种更换方法操作所需的时间及患者更换药物前后收缩压波动情况。结果观察组不到1秒的时间即可完成药物的更换,对照组需要10秒的时间才能完成注射器的更换;观察组更换药物前后收缩压波动的严重程度和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使用双泵更换血管活性药物的方法避免了因更换药物而造成药物的间断,使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在更换注射器时不易出现较大幅度的血压波动,从而保证了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