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探讨了企业女职工生活状况及其婚龄对减少角色倾向影响。结果表明:①女职工生活状况较好,她们减少角色动机不强;②婚龄对她们夫妻关系、独身倾向、离职倾向和家务事有相当显著影响;③新婚期后是个婚姻危机期。

  • 标签: 女职工 角色冲突 婚龄 减少角色倾向
  • 简介:本文旨在揭示儿童对人类心理与对超自然实体心理理解之间联系,探讨儿童究竞是如何理解各种超自然实体心理属性,以及儿童对超自然实体心理理解是什么时候发展。本研究采用两个经过改进心理理论实验任务。实验一是对观点采择任务和表面一真实任务改进,称为“暗盒子任务”。实验二为“密封盒子”任务。首先对儿童进行语言测试和真主认识测试,通过测验儿童进行正式实验。两个实验任务中都要求儿童对三类代表(女孩、超人、真主)能否正确完成实验任务进行判断,并且要求儿童解释为什么代表能或不能正确回答原因。结果显示,儿童对人类心理理解能力随年龄增长不断地提高,4岁是儿童理解人类感知觉局限转折点;3岁儿童认为人类能看见暗盒子和密封盒子里东西,4~5岁儿童认为人类看不见;儿童区别人类和超自然者关键年龄是4岁。3岁儿童认为人类、神、超人都能正确回答,不会犯错。4—5岁儿童认为人类更有可能犯错,而仍然认为超人和真主具有正确信念;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将超凡能力归于超自然者能力在不断增强。4岁以前,大部分儿童对超自然者能正确回答归因主要是基于事实或无法提供理由。4—5岁大部分儿童能够将超自然者正确回答归因于他们超凡心理特性;5岁儿童已经能够正确归因,认为超人是因为拥有超常视觉而能正确回答;神具有超常心理能力因而能正确回答。

  • 标签: 穆斯林 儿童 真主认知 心理理论 宗教认知发展 宗教认知科学
  • 简介:选取1164名流动儿童、525名北京儿童和568名农村儿童为被试,考察流动儿童流动性、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关系。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城市流动性和住房流动性偏高,而学校流动性相对偏低;(2)在社交焦虑和孤独感方面,流动儿童显著高于北京儿童和农村儿童;住房和学校流动性高儿童显著高于流动性低儿童;(3)流动儿童流动性对其孤独感没有显著预测作用,而社交焦虑有显著预测作用,预测系数为30.2%。流动儿童存在较高社交焦虑和孤独感,社交焦虑能够显著预测孤独感。

  • 标签: 流动儿童 流动性 社交焦虑 孤独感
  • 简介:以446名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让被试报告父母冲突形式、内容。对父母冲突认知评价,以及抑郁、焦虑、自尊、学习问题和不良行为,以探讨父母冲突形式和内容、青少年对冲突评价与其社会适应关系,并检验认知评价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适应间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男女生除在父母情绪冲突和自尊方面的报告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各个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随年级升高,儿童知觉父母冲突内容显著增多。抑郁情绪、学习问题显著增多,而自尊水平显著下降;(2)父母冲突不同形式和内容,以及青少年对父母冲突不同认知评价可以预测青少年不同方面的社会适应;(3)认知评价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内部适应中起中介作用,但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外部适应中不起中介作用。

  • 标签: 父母冲突 认知评价 社会适应 青少年
  • 简介:对1708名八年级青少年(平均年龄14.30±0.48岁,男生852名)及其母亲(平均年龄39.17±2.47岁)抑郁症状、母子关系和青少年消极情绪性进行测量,考察了母亲抑郁对青少年抑郁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2)母子关系在母亲抑郁与青少年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母亲抑郁既能增加母子冲突强度,也能降低母子亲合水平,进而导致青少年抑郁;(3)青少年消极情绪性在母亲抑郁影响青少年抑郁中介机制中起调节作用,仅在高消极情绪性青少年中,母子冲突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抑郁;但消极情绪性不能调节母子亲合对青少年抑郁影响;(4)母亲抑郁影响青少年抑郁有调节中介模型不存在性别差异。

  • 标签: 母亲抑郁 青少年抑郁 母子关系 消极情绪性
  • 简介:以3045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父母协同教养问卷青少年评价版父亲卷、青少年依恋问卷中父子依恋和同伴依恋分问卷、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情绪性维度进行测量,基于家庭系统理论、协同教养生态模型和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中介模型。结果发现:(1)父子依恋在父亲协同教养团结、贬低行为与青少年同伴依恋之间发挥中介作用;(2)青少年情绪性在父子依恋影响青少年同伴依恋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情绪性调节了中介过程后半路径,具体而言,当青少年情绪性升高时,父子依恋对青少年同伴依恋促进作用减弱。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完善协同教养相关理论,对加强青少年家庭中父亲协同教养行为具有实践意义

  • 标签: 父亲协同教养行为 父子依恋 同伴依恋 情绪性 青少年
  • 简介:本文评述了冯特及其《民族心理学》一书,同时高度评价了陆丽青博士将其翻译为《民族宗教心理学纲要》,并且指出这本译著对中国宗教心理学贡献,同时作者也为中国宗教心理学指出发展必由之路。

  • 标签: 民族宗教心理学纲要 宗教心理学
  • 简介:人际交往敏感是大学校园中较为常见心理障碍问题。本文通过对一名研究生人际交往敏感问题心理分析和诊断,采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巧妙运用其崇拜目标调动其积极情绪及态度,进行个性重塑,解决了其人际问题,学习和生活也步入正轨。研究说明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干预人际敏感问题可靠方法。

  • 标签: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人际敏感 条件性情绪反应 研究生
  • 简介:采用虚荣特性问卷、冲动性购买行为量表以及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对6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虚荣特性(包括外表关怀和成就关怀)与大学生冲动性购买行为关系,以及物质主义价值观(包括以财物定义成功和以获取财物为中心)在其中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外表关怀与冲动性购买行为、物质主义价值观显著正相关,成就关怀与物质主义价值观显著正相关;(2)以财物定义成功部分中介外表关怀与冲动性购买行为关系,但以获取财物为中心中介作用不显著。

  • 标签: 大学生 虚荣特性 物质主义 冲动性购买行为
  • 简介:采用家庭功能与同伴行为模式问卷和学习自我调节问卷,对913名青少年进行了测试。考察青少年同伴行为模式发展特点.以及同伴行为模式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学习自我调节关系中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青少年同伴行为模式对学习支持度随年级升高而下降;随年级升高,青少年在学习自我调节各维度上及总分平均分越来越低;青少年同伴行为模式可以正向预测学习自我调节,并在家庭功能与学习自我调节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功能除直接影响学习自我调节外,还通过青少年同伴行为模式间接影响他们学习自我调节。

  • 标签: 家庭功能 学习自我调节 同伴行为模式
  • 简介:采用眼动记录法,探讨了语境因素对阅读过程中眼动影响.实验为2(工作记忆容量:高、低)×2(语境:高预期性、控制性)×2(靶词:一致性、不一致性)混合因素设计.以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第二次加工时间以及向右跳潜伏时间为因变量指标.结果发现:(1)在初步表征阶段,读者眼动受低水平视觉因素所控制;但在文章整合阶段,眼动却由高水平语义因素所控制;(2)工作记忆容量高低影响读者整合阶段中眼动.

  • 标签: 工作记忆 眼动控制 动眼模型 加工模型
  • 简介:记忆自我参照效应实验范式,常被用来探讨自我概念长时记忆表征问题。不同于以往研究,本研究将作为记忆材料的人格词汇区分为两种性别特征,以此来探讨自我概念长时记忆表征性别化问题。实验设计为2(被试:男性与女性)×2(编码方式:自我参照编码与语义编码)×2(记忆项目类别:男性特征人格词汇与女性特征人格词汇)混合因素设计。首先,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自我参照效应存在。其次,研究发现男性被试对于男性特征人格词汇自我参照效应,显著高于女性特征人格词汇;女性被试情况正好相反。实验结果表明,自我概念长时记忆表征系统对那些与自我性别相一致的人格特征词汇有比较好组织编码形式,反映出自我对性别的认同。

  • 标签: 记忆 自我 自我参照效应 性别角色
  • 简介:在两个实验中使用比例控制范式,研究了基于空间位置注意定势及时间不确定性对检测任务中IOR出现时程影响.实验1以75名本科生为被试,将SOA水平作为组间变量从而消除了时间不确定性.结果发现,当被试形成"更依赖于提示位置"注意定势时,IOR出现时程延长.实验2以22名本科生为被试,将SOA作为组内变量,从而将时间不确定性引入实验任务.结果表明,存在时间不确定性时,IOR出现时程恢复到正常水平.两个实验结果表明,IOR时程受到内源和外源性注意之间交互作用影响,而注意定势和时间不确定性是决定IOR何时出现及持续时间两个十分关键因素.

  • 标签: 返回抑制 注意定势 时间不确性
  • 简介:为探讨公正世界信念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并说明时间管理因素在二者关系中作用机制,研究1以20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了公正世界信念通过时间管理对大学生实际学习成绩起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在公正世界信念和学习成绩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2随机选取12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启动实验范式考察了公正世界信念对时间规划影响。结果表明,当启动不公正信念时,个体计划学习投入时间显著减少,同时伴随娱乐等其他时间增加。总之,公正世界信念可部分通过影响大学生时间管理进而影响其学习成绩,而且大学生对不公正信念更敏感。

  • 标签: 公正世界信念 学习成绩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倾向 大学生
  • 简介:旨在考察父亲养育、儿童气质与其社会性发展关系。让355名2岁儿童父亲报告自身养育方式、儿童气质及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结果发现:(1)父亲越严厉,儿童内隐问题行为越多;父亲越鼓励成就与独立,儿童问题行为越少,社会能力越好;(2)儿童抑制控制能力越高,其社会能力越好;儿童越害羞,其内隐问题行为越多;(3)父亲严厉与儿童外显问题行为之间关系随儿童抑制控制能力不同而不同;父亲鼓励社交与保护与儿童问题行为和社会能力之间关系随儿童交际性不同而不同。本研究结果表明,父亲养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随着儿童气质不同而不同。

  • 标签: 父亲 养育方式 气质 社会性发展
  • 简介:采用问卷集体施测,收集了405名大学生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自尊以及物质主义状况,探讨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关系及自尊在二者之间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客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相关不显著;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与自尊均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2)自尊在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即主观家庭社会阶层通过自尊间接影响物质主义。表明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低大学生由于感受到更低自尊.因而更容易形成物质主义倾向.

  • 标签: 家庭社会阶层 自尊 物质主义 大学生 中介作用
  • 简介:为明确手机成瘾对其拖延行为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注意控制在二者关系中中介作用以及意志控制调节作用。以121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其手机成瘾、注意控制、意志控制及拖延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后,手机成瘾对拖延行为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注意控制能够在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手机成瘾对拖延行为直接预测作用及注意控制在二者关系中中介作用均会受到意志控制调节。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从注意控制理论及自我调节失败理论视角理解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关系,而且对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为其心理社会适应服务具有启示意义

  • 标签: 拖延行为 手机成瘾 注意控制 意志控制
  • 简介:对10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现实、网络社会排斥和自我控制与大学生抑郁关系。结果显示:(1)现实社会排斥与网络社会排斥在发生频率上没有显著差异;网络社会排斥、现实社会排斥、自我控制以及抑郁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现实社会排斥不仅能够对抑郁产生直接预测作用,而且能够通过自我控制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3)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只能够通过自我控制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

  • 标签: 网络社会排斥 现实社会排斥 自我控制 抑郁
  • 简介:朱智贤先生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朱老先生对中国心理学研究所做出重要贡献,分析了其学术思想时代性与前瞻性;其次,介绍了以林崇德教授作为带头人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心理学研究工作者们以朱老学术思想为指导.在“弘扬理论联系实际,践行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目标中所做出不懈努力以及所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最后,本文指出了在朱老的人才培养思想指导下,我国当代心理学研究梯队建设主要成果和发展方向。值朱老诞辰105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先生。

  • 标签: 林崇德 朱智贤 发展心理学 心理学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