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基于青少年积极发展观,以650名流动儿童为被试,在日常压力背景下探讨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以及逆境信念对流动儿童诚信发展的作用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流动儿童总体诚信水平较高,日常压力事件显著负向预测流动儿童的诚信发展水平,教师支持、朋友支持与逆境信念均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诚信水平;(2)家人支持对日常压力与诚信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表现出压力背景下的保护效应;(3)逆境信念与朋友支持具有交互作用,共同调节日常压力对诚信发展的影响,二者的交互作用表现出"增强模式"与"补偿模式"。

  • 标签: 流动儿童 诚信 社会支持 逆境信念 青少年积极发展观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在自我价值和应对方式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探讨自我价值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挑选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学校: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一所市级重点中学,一所一般中学。通过对三所学校746名中学生进行自我价值和应对方式的测试,结果表明:(1)三所学校学生的自我价值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2)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生的总体和一般自我价值差异显著。(3)不同类型的学校,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自我价值感 学校 不同类型 中学生 应对方式 省级重点中学
  • 简介:采用经典的空间线索范式,以成年人和小学二、四、六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内、外源注意对数和计数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六年级学生和成人的数范围为1-3或4,计数范围为4或5以上,二、四年级学生的数范围在1-3,计数范围在4以上,支持数和计数分离的观点。(2)对数加工,成人和六年级学生均不受两种注意条件的影响,而对计数加工,外源性注意条件下的反应比内源性注意快;二年级学生1-6的数量加工受两种注意条件的影响,四年级学生1-5的加工不受两种注意条件的影响。(3)成人和小学生在数和计数加工上都存在线索效应。以上结果说明:二-四年级是发展的关键期,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逐渐有意识地有效利用内源和外源性线索进行数量加工,其注意指向性更明确;从发展的角度为选择注意加工理论提供了发展证据。

  • 标签: 内源性注意 外源性注意 感数 计数 FINST理论
  • 简介:西方组织公平领域的主流观点认为要想提高员工的分配公平,应着力提高分配过程的公平性以及上下级互动的公平性,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本研究发现:在中国组织情境下,较之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人际公平、信息公平),分配制度公平对员工分配公平的解释力最强;在分配制度不公平的情境下,程序公平和人际公平才会影响分配公平,仅仅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

  • 标签: 组织公平 分配公平感 分配制度公平
  • 简介:为探讨基本需要满足对游戏满意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采用基本需要满足问卷、沉醉问卷、积极情感量表和游戏满意度问卷对286名网络游戏玩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基本需要满足、沉醉、积极情绪和游戏满意度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2)基本需要满足对游戏满意度不仅有直接预测作用,还能通过三条间接路径影响游戏满意度:沉醉的中介作用;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沉醉和积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基本需要满足不仅对游戏满意度有直接影响,还能通过沉醉和积极情绪的序列中介作用影响游戏满意度。

  • 标签: 网络游戏 基本需要满足 沉醉感 积极情绪 游戏满意度.
  • 简介:为了分析文化融合、社会变迁背景下大学生自我观的特点,及自我构念与自尊、关系和谐、主观幸福之间的关系,采用了自我构念量表、自尊量表、关系和谐量表及主观幸福量表对4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文化融合、社会变迁背景下,代表集体主义文化价值观的互依我在大学生自我观中仍占优势。大学生自我观可分为二元型、独立型、互依型和边缘型。本研究中,四种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2.5%、18.6%、18.0%、30.9%。(2)自我构念与主观幸福显著正相关;不同自我观类型大学生在主观幸福上差异显著,二元型个体主观幸福水平最高,边缘型最低,独立型、互依型处于中间水平。(3)自尊在独立我与主观幸福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互依我一方面通过关系和谐间接影响主观幸福,另一方面,通过关系和谐对自尊的促进作用影响主观幸福

  • 标签: 大学生 自我构念 自尊 关系和谐 主观幸福感
  • 简介:为了探讨真实型领导、组织支持和教师知识分享行为的关系,对330个有效教师样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真实型领导对教师的知识分享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494,P〈0.001)。(2)组织支持在两者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44.8%。(3)组织支持在真实型领导的下属导向、领导特质、诚实不欺和正直无私与知识分享行为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但在循规蹈矩与知识分享行为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 标签: 真实型领导 知识分享行为 组织支持感
  • 简介:目的:了解地震波及地区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帮助。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控制圈量表(SOC)对1287名地震波及地区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地震波及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佳,主要表现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5个方面。(2)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社会支持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社会支持水平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心理控制影响着社会支持水平,心理控制强的人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更高。结论: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都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研究这二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探讨心理障碍产生的心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理健康 问卷调查 非震区大学生 社会支持 心理控制感
  • 简介:基于毕生控制理论,方便选取杭州市60~95岁的老年人320名,采用问卷法考察了老年人控制策略使用的现状和特点,并在控制了年龄、健康状况、日常活动数量后,探讨了老年人的乐观、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的关系,以及控制策略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低龄的老年男性和女性更偏好选择初级和补偿初级策略,而高龄老年女性更偏好补偿初级策略;乐观和领悟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还可以通过选择初级策略间接影响主观幸福。初级控制在老年人中依然具有首要性地位,老年人的资源越丰富,越有可能采用积极的控制策略(选择初级),进而提高主观幸福,实现成功老龄化。

  • 标签: 老年人 乐观 领悟社会支持 控制策略 主观幸福感
  • 简介:为探究师生关系和自尊在中学生亲子依恋与主观幸福关系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亲子依恋问卷、师生关系量表、自尊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北京地区八所普通中学的273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亲子依恋、师生关系、自尊和主观幸福显著相关。(2)中学生亲子依恋不仅直接影响其主观幸福,而且还通过师生关系的中介作用、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师生关系—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对主观幸福产生间接效应。

  • 标签: 中学生 亲子依恋 师生关系 自尊 主观幸福感.
  • 简介:对自我构念、自我效能感、关系和谐以及主观幸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275名企业员工,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公务员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回归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独立自我比互依自我对主观幸福的预测作用显著更大;独立自我显著地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对消极情绪的预测作用不显著;互依自我显著地正向预测积极情绪,对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绪的影响不显著;自我效能感、关系和谐分别在独立自我与主观幸福、互依自我与主观幸福之间起中介作用.

  • 标签: 自我构念 主观幸福感 自我效能感 关系和谐 中介作用
  • 简介:为探讨中职女生社交自卑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社交自卑量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来自河南省内2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066名一年级中职女生进行间隔半年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89.21%的中职女生有社交自卑体验,中职女生的社交自卑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相关显著,农村生源中职女生的社交自卑显著高于城市生源中职女生;(2)家庭适应性可以边缘预测随后的社交自卑,心理健康可以显著预测随后的社交自卑;(3)社交自卑、家庭功能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式在城市生源和农村生源的中职女生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4)来自再婚/离异家庭中职女生的心理健康对随后的社交自卑的预测作用高于来自完整家庭的中职女生。本研究表明,中职女生存在比较明显的社交自卑,社交自卑与家庭功能、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动态联系。

  • 标签: 社交自卑感 家庭亲密度 家庭适应性 心理健康 中职生
  • 简介:以374名农村青少年为被试,基于留守青少年和非留守青少年的比较,探讨了个体行为自主决策、亲子亲合与主观幸福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亲子亲合与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行为自主决策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农村留守和非留守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父子亲合和母子亲合能显著正向预测两类青少年的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负向预测其消极情绪。(2)对于非留守青少年,行为自主决策与母子亲合对主观幸福的预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行为自主决策仅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非留守男生的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母子亲合则显著负向预测非留守女生的消极情绪;但是,这种性别差异不存在于留守青少年之中。(3)对于非留守青少年,母子亲合在其行为自主决策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显著:低母子亲合水平下,行为自主决策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其生活满意度;高母子亲合水平下,行为自主决策与其生活满意度之间不存在关联。

  • 标签: 留守青少年 行为自主决策 亲子亲合 主观幸福感
  • 简介:交互是新兴的人机交互方式;当前,相关的人因学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采用典型任务结合主观评价法,首次探索了用户运动信息反馈形式对体交互用户体验的影响。笔者从易学性、控制性、情感与心理负荷四个方面,比较了有、无人形反馈形式对游戏体菜单操作可用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二者在心理负荷上无差异,无人形反馈在易学性上优于有人形,但有人形反馈在控制上优于无人形,且更受用户喜爱。基于该结果,笔者建议在体操作界面上使用有人形反馈。

  • 标签: 体感交互反馈形式用户体验
  • 简介:近年来,社会信任问题备受各界关注,民众对家庭幸福的追求也日渐高涨,但尚未发现直接探讨社会信任与家庭幸福之间关系的国内研究文献。本研究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数据,描述并分析了我国民众社会信任状况和特征,探讨了社会信任与家庭幸福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年龄、婚姻状态和健康自评状况群体的社会信任程度存在显著差别;信任他人与被他人信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社会信任呈现"差序格局",对制度的社会信任较高;社会信任更高的人拥有更高的家庭幸福,被他人信任的人的家庭幸福也显著更高。本研究能够促进人们对当前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的理解,启发人们从社会信任角度提升家庭幸福、推进家庭建设的研究思路。

  • 标签: 社会信任 家庭幸福感 家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