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公共外交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共外交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见仁见智,但从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这一新兴理论出发分析公共外交原理的研究并不多,这就为拓展公共外交的建构主义理论范式创造了可能。作为建构主义的代表学说,温特的建构主义理论可以解释公共外交的原理:国际体系的规范结构催生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反作用于规范结构,而这一过程所建构的新身份界定国家利益。这一分析为中国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
简介:中国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走向的高度关注,在西方媒体主导世界舆论的背景下,"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一些论调导致某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走向有误解、质疑和担忧。因此,中国需要在继承和发展"和"思想的基础上,向世界传播"和主义",以此来打消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方向的疑问。
简介:
简介:沙特现代萨拉菲主义运动的形成以18世纪瓦哈比运动的兴起为标志。自20世纪60年代起,由于官方乌莱玛宗教权威的削弱、外来思想的影响,以及国内、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沙特现代萨拉菲主义运动经历了多元化的发展。本文根据政治立场、参与政治与否以及对暴力活动的态度三个方面,将沙特现代萨拉菲主义运动划分为五个类型,以此来探讨沙特现代萨拉菲主义运动的发展和演化过程。
简介:在对外传播、交流或进行公共外交过程中,最有效的内容是要用一个词来表述中国文化,那么哪个词能够胜任这一使命呢?"和主义"如何?2015年3月9日,察哈尔学会主办的察哈尔圆桌"‘和主义’与中国公共外交"在京举行。本次圆桌会议邀请了数位专家和学者,围绕"‘和主义’与中国公共外交"进行了讨论。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摘编了部分专家和学者的观点,供读者参考。
简介:2010年以来的阿拉伯变局及后续的暴力事件常令研究者感到疑惑.为了对这些现象提供解释,本文以解构主义的方法,采用8个变量对这些事件进行解读,并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使专业研究者避免一概而论和刻板印象,而且能为非专业研究者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提供便利.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和主义”的起源、意义与目标.“和主义”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和思想,并赋予了鲜明的现实内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主义”与西方社会对现代性的反思互通互补,也对应了非西方国家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因而顺应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和主义”蕴含有美好的价值追求,即在各国之间建立命运共同体,共同打造更美好的未来世界.
简介:历史上,扬州是东南地区的大都会,连接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一直是对外交往的重要城市之一,多年来扬州充分挖掘和利用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崔致远、鉴真、普哈丁、马可·波罗等先贤为文化桥梁,不断加强对韩国、日本、中东、意大利等地区和国家的文化交流,极大地提升了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和美誉度,扩大了在国际上的影响。其中,从2001年起,扬州以崔致远为主题,推动对韩国的全方位交往,逐渐将自身打造为中韩文化交流中心。
简介:由“中国因素”引发国际媒体大肆炒作的“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论”等,对我国公共外交提出了挑战.了解国际媒体中的中国印象,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2012年BBC纪录片TheChineseAreComing的解说词的文本用关键句提取并使用ReplacePioneer软件进行词频统计,这样可以解析中国在国际媒体报道中的印象,由此探寻其对建构中国形象的启示.
简介:尽管美国在许多方面是世界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社会,但该国也表现出令人惊讶的狭隘民族主义色彩.在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中,英国石油公司充分地体会了美国的民族主义.但是,同美国一样,欧洲也存在欧洲例外论,欧洲人必须迎接和面对来自新兴大国的竞争和挑战.
简介:唐纳德·特朗普自宣布竞选美国总统以来就争议不断,他的当选打破了美国选举历史上的诸多惯例,形成了'特朗普现象'。一般认为,特朗普的当选是美国民粹主义崛起的表现。实际上,美国的民粹主义最早来自美国首个具有民粹主义特性的总统——安德鲁·杰克逊以及他所代表的杰克逊主义。'特朗普现象'与其说是美国民粹主义的代表,不如说是杰克逊主义在美国的又一次崛起更为贴切。了解和认识美国民粹主义中的'杰克逊主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特朗普现象'。
简介:“和”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弘扬和创新“和”“合”精神,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和主义”.“和主义”包含了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与和谐世界三个层次,具备严谨的内在逻辑,是一个系统化的科学理论,并通过中国自身的实践不断得到验证.坚持和推广“和主义”,对于发展中外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近十几年,中非关系迅猛发展.随着双方经贸的稳步推进,将有更多的中国人前往非洲求职、创业.如果中国人不主动融入非洲,中非民间关系就难以健康发展,中非关系全面发展也就难以推动.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在非中国人与中国企业需要从以下四点做好功课:把自身的发展同非洲发展联系起来,多雇佣非洲员工;采取开放的态度,多接触非洲人;在前往非洲以前,应当对当地的法律、政策、文化以及政治(战争)风险进行研究评估;重视企业社会责任.
简介:利用互联网新应用进行外交沟通,不仅在表面上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实际上也是媒介新技术在外交应用上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外交部利用微博开展公共外交这一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以期对这一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外交变化进行诠释,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微博外交”的现状及其在公共外交和国家形象建构中的积极作用,总结现有新媒体公共外交模式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较可行的解决方案与具体措施。
简介:《中国新政》(纪硕鸣、周东华著)一书是新近探讨“中国模式”的一本力作,提出“新政”时期的战略目标和核心特色是“和谐社会”,从全新的视角解读了“中国模式”,扩大了“中国模式”的内涵并讨论其发展方向.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对外传播,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其中包括我国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其突出特点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
简介:爱国主义教育要在正确宣传世情、国情和历史使命的基础上,真实宣讲中国与世界相互依存、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大国,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世纪梦.这样才能引导国民鼓起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之劲,克服浮躁的情绪,避免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
公共外交的原理:温特建构主义理论分析
向世界传播“和主义”
试析"人道主义干预"的实质
沙特现代萨拉菲主义运动的演变
“和主义”:中国公共外交的内核
阿拉伯事件的解构主义解读
“和主义”:当前中国公共外交的新思路
文化外交与城市形象的建构——以扬州对韩交流为例
国际媒体报道与中国形象建构--以BBC纪录片The Chinese Are Coming为例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 美国民族主义泛滥
美国杰克逊主义与“特朗普现象”研究
美国残疾人社会福利考察
“和主义”:对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探讨
非洲的中国人应积极融入当地社会
新媒体时代我国的公共外交和国家形象建构——基于新浪微博“外交小灵通”的案例分析
和谐社会:“中国模式”的新内涵——评《中国新政》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对外传播的几点思考
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要点:世情、国情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