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两家医院接受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的358例直肠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分为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吻合口漏组有52例(14.53%)患者存在吻合口漏现象,306例为无吻合口漏组。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各类别中患者占比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单、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营养状况(≥3分)、吻合口距肛门距离(<5 cm)、术前贫血及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为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营养状况(≥3分)、吻合口距肛门距离(<5 cm)、术前贫血及术前血清白蛋白(<35g/L)等,可对患者术后的恢复状况造成不良影响,显著提高了患者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不利于患者术后病情恢复。

  • 标签: 直肠肿瘤 全系膜切除术 吻合口漏
  • 简介:摘要中低位直肠是常见的结直肠肿瘤,淋巴结转移尤其是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和侧方淋巴结是该部位肿瘤不同引流方向的主淋巴结。笔者结合文献和临床经验,对上述2条淋巴引流途径的特点、主淋巴结区域界定、转移的临床意义、清扫范围及手术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寻找争议焦点,倡导共同关注相关问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作出更合适的临床决策,进一步提高中低位直肠的疗效。

  • 标签: 直肠肿瘤 根部淋巴结 侧方淋巴结 转移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随着饮食结构持续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结直肠不仅已成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仍不断攀升,疾病负担沉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尽早发现和处理结直肠癌前病变与状态,特别是结直肠腺瘤,有助于降低结直肠发病率和死亡率,实现预防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鉴于此,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并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等多个学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肿瘤和健康管理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本共识,内容涵盖结直肠癌前病变与状态的定义、预防、筛查与诊断、治疗与随访等多个部分,以期为我国结直肠癌前病变和状态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癌前状态 癌前病变 结直肠癌 预防 筛查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MRI检查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直肠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2例直肠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盆腔MRI平扫+DWI+增强检查,通过MRI影像表现评估直肠的T、N分期,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情况,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价常规MRI+DWI检查诊断直肠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并通过测定肿瘤的ADC值,探究DWI在直肠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MRI+DWI评估术前T、N分期及CRM情况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745、0.691、0.642);比较不同T分期直肠的ADC值得出T分期级别越高,ADC值越低,组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组与T3组比较,P=0.015,T3组与T4组比较,P=0.01);CRM阳性的肿瘤ADC值低于CRM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常规MRI及DWI成像对直肠术前分期和CRM的评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ADC值对直肠的诊断和术前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值 肿瘤分期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成MRI直方图参数对直肠壁外静脉侵犯(E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的76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4周内接受合成MRI序列检查。由1名低年资和1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EMVI状态。基于T1、T2和质子密度(PD)mapping提取直方图参数,包括均值、方差、最大值、最小值、第10百分位数、中位数、第90百分位数、能量、峰度、熵和偏度。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为EMVI阳性组(n=18)和阴性组(n=58)。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直方图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直方图参数诊断EMVI的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将曲线下面积(AUC)>0.7的直方图参数与医师评估相联合,以ROC曲线评估其预测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分析不同方法预测EMVI的AUC的差异。结果EMVI阳性组与阴性组间T1、T2和PD mapping能量值和PD mapping偏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EMVI的AUC分别为0.744、0.728、0.708、0.652。低年资医师诊断EMVI的AUC为0.711,其与T1、T2和PD mapping能量值联合诊断的AUC为0.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1,P=0.023)。高年资医师诊断EMVI的AUC为0.837,与能量值联合诊断的AUC为0.856。低年资医师与高年资医师诊断EMVI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7,P=0.010),低年资医师联合能量值与高年资医师诊断EMVI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78,P=0.563)。结论合成MRI的能量值有助于提高低年资医师评估直肠EMVI的诊断信心,其直方图参数有助于预测直肠EMVI。

  • 标签: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壁外静脉侵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局部晚期直肠术前同步放化疗前后MRI指标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5-2017年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局部晚期直肠患者,具有放疗前、后MRI且接受手术且随访资料完整患者96例,均接受术前长程同步放化疗,放疗后6~13周接受根治性手术。对放化疗前4周内及之后4~8周的直肠MRI进行评价,并与3年无瘤生存(DFS)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全组患者T3、T4期者分别为80例(83%)、16例(17%),N0、N1-2期者分别为14例(15%)、82例(85%),直肠系膜筋膜受侵[MRF (+)]者69例(72%),肠壁外血管侵犯[EMVI (+)]者58例(60%)。全组患者接受术前放疗中位剂量为50 Gy,均接受同步化疗增敏。同步放化疗后T分期降期率及N分期转阴率分别为24%和50%,MRF (+)率、EMVI (+)率分别降至37%(P<0.001)和27%(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放化疗后MRI显示N分期、EMVI状态转变与患者3年DFS相关(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后MRI显示EMVI持续阳性、N1-N2期是DFS预后不良因素,提示改进治疗的必要性。

  • 标签: 直肠肿瘤/同步放化疗 磁共振成像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提出与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将结直肠外科手术带入了膜解剖时代。日本提出的躯干筋膜分层延续理论,能很好地帮助理解结直肠手术相关的筋膜及筋膜间层面。腹膜后的多筋膜层次、其向盆腔延续的复杂性以及筋膜间在个别地方的致密粘连,为术中准确把握筋膜间平面提出了挑战。直肠固有筋膜及腹膜后筋膜,尤其是输尿管腹下神经筋膜,有着独特的筋膜表面小血管分布特征,直肠固有筋膜的小血管根部能帮助精准寻找中低位直肠前侧方和后侧方致密粘连处的筋膜间平面,而输尿管神经筋膜表面血管的纵向走行及交通支血管稀少等特点能协助辨认肠系膜融合筋膜层面,增加肠系膜切除的完整性,降低术中神经损伤及肠系膜残留概率。对筋膜小血管的组织胚胎及解剖学认识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结直肠外科手术 筋膜 筋膜间平面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术前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同期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LARC)的5年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DFS)结果,并分析该新辅助模式下的诱导/巩固化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收集2007—2013年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术前3DCRT或VMAT同期联合化疗(主要为Xelox方案:卡培他滨加奥沙利铂)及手术的334例LARCs资料,其中3DCRT组172例,VMAT组162例。VMAT组靶区处方剂量为计划靶区1(PTV1)50 Gy分25次,PTV2 46 Gy分25次;3DCRT组处方剂量为PTV2 46 Gy分23次。全组中185例接受术前同期放化疗(即单纯同期放化疗组),149例在术前同期放化疗前、后接受了1~7个疗程(中位数2个疗程)的诱导/巩固化疗(即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巩固化疗组,主要化疗方案为XELOX)。比较3DCRT组与VMAT组的5年OS及DFS差异,并分析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巩固化疗组与单纯同期放化疗组放化疗期间急性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病理完全缓解(ypCR)率及生存的差异。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62.3个月(2.4~119个月),3DCRT组与VMAT组5年OS和DFS均相近,分别为79.0%与83.2%(P=0.442)和77.0%与82.1%(P=0.231)。同期放化疗组与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巩固化疗组≥3级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相近(7.0%与12.1%,P=0.114及14.1%与16.8%,P=0.491);术后并发症相近(17.3%与17.4%,P=0.971);ypCR率相近(25.4%与30.2%,P=0.329);5年OS相近(80.5%与82.0%,P=0.409)及DFS相近(78.0%与81.0%,P=0.252)。结论与术前3DCRT技术相比,VMAT技术并不显著改善患者5年OS及DFS,即使针对瘤床额外推量。在术前同期放化疗中加入中位2个疗程的诱导/巩固化疗并不显著提高ypCR率与生存,但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三维适形放射疗法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容积调强弧形疗法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化学疗法 预后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对结直肠化疗患者服药偏差、服药依从性及营养管理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化疗的64例结直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利用家庭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管理。于干预后采用服药偏差工具、中文版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偏差发生率、服药依从性;采用BMI、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及改良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得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服药偏差发生率为21.88%(7/32),低于对照组的62.50%(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7,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7,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MI、血红蛋白、总蛋白及白蛋白高于对照组,改良SG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0、-3.007、-2.137、-3.334、3.107;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营养正常例数多于对照组,重度营养不良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67、5.379;P<0.05)。结论家庭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可以减少结直肠化疗患者服药偏差,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营养不良状况的发生。

  • 标签: 信息管理 结直肠肿瘤 药物治疗依从性 营养状况 服药偏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两家医院接受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的358例直肠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分为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吻合口漏组有52例(14.53%)患者存在吻合口漏现象,306例为无吻合口漏组。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各类别中患者占比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单、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营养状况(≥3分)、吻合口距肛门距离(<5 cm)、术前贫血及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为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营养状况(≥3分)、吻合口距肛门距离(<5 cm)、术前贫血及术前血清白蛋白(<35g/L)等,可对患者术后的恢复状况造成不良影响,显著提高了患者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不利于患者术后病情恢复。

  • 标签: 直肠肿瘤 全系膜切除术 吻合口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Apgar评分和结直肠-生理和手术危险度评分预测结直肠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9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接受结直肠手术的患者资料。全组177例。回顾计算每例患者的外科Apgar评分(SAS)和结直肠-生理和手术危险度评分(CR-POSSUM)。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和有并发症组。根据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为严重并发症组和无或轻微并发症组。严重并发症定义为Clavien-Dindo分级III级以上的并发症。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术中SAS评分和CR-POSSUM评分均不能预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单因素分析还发现:仅术中SAS评分可预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χ2=6.127,P=0.013),而CR-POSSUM评分不能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发现术中SAS评分预测患者结直肠术后发生并发症的AUROC为0.605±0.043[(95%可信区间:0.521~0.689),P=0.017]。取截尾值为9时,术中SAS评分预测患者结直肠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敏感性58.8%和特异性60.0%。结论术中SAS评分与结直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相关,但是预测能力中等,需要配合其他工具共同使用。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外科手术 并发症 预测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武警海警总队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结直肠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行开腹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康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术前和术后24 h应激反应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53.61±27.58)mL,少于对照组的(271.32±23.25)mL(t=22.371,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43.27±6.18)h]、肠鸣音恢复时间[(20.31±3.28)h],均快于对照组[(67.38±9.91)h、(34.54±5.17)h](t=14.153、15.934,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6%)低于对照组(21.28%)(χ2=6.114,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清去甲肾上腺素[(92.13±10.45)μg/L]、C反应蛋白[(17.38±3.01)mg/L]、皮质醇[(137.87±23.15)μg/L],均低于对照组[(136.27±15.42)μg/L、(26.73±2.34)mg/L、(185.42±27.39)μg/L](t=16.245、16.813、9.090,均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对结直肠患者效果良好,可加快术后康复,减轻应激反应。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结肠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C反应蛋白质 四氢皮质醇 去甲肾上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术前安置肠梗阻导管与支架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的便捷性与有效性。方法利用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FMRS、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从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3月,利用RevMan5.3软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便捷性和有效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共1 136例患者。其中导管组566例,支架组570例。导管组安置时间、安置费用、安置成功率均优于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70,4.66,3.22;P<0.05);支架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道准备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导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5,2.31,2.92;P<0.05)。两组安置前后肠管内径减小差异、安置后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腹胀缓解时间的漏斗图提示无发表偏倚(P=0.07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安置肠梗阻导管较支架在梗阻性结直肠的治疗过程中,具有经济、快捷和高成功率优势,但缓解腹痛腹胀较慢、术前肠道准备时间和住院时间更久。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支架 肠梗阻导管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结直肠是常见的恶性肿瘤,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已经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常规影像学可以观察肿瘤治疗前后的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强度、血流等变化,分子影像学可以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监测治疗进程和评价疗效,并能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随着显像评估方法不断改进,分子探针不断研发,多模态诊疗一体化及纳米复合物逐步兴起,影像学为结直肠的诊断、监测、疗效评估及预后判定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分子显像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在结直肠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并需要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169例结肠或直肠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和CVC组,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置管方式的满意度。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PICC组为94.12%,CVC组为91.67%,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ICC组穿刺时间显著长于CVC组,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CVC组,总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CVC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CV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ICC和CVC各具临床应用优势,但结直肠患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选择PICC途径可获得更长的导管留置时间,有利于降低置管并发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PICC CVC 肠外营养 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结直肠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放化疗效果的预测意义有限,近年来,随着图像处理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影像组学的分析方法对结直肠患者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估,疗效预测,制定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该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作者将影像组学技术在结直肠术前分期、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等不同诊疗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应用价值。

  • 标签: 影像组学 结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肠镜检查对人群结直肠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基于浙江省嘉善县结直肠早诊早治筛查项目,以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初筛阳性需要进一步接受肠镜检查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剔除基线信息不完整者、参加筛查前已患结直肠者和基线时发现的结直肠、肠炎或肠道溃疡患者,最终纳入25 894例。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肠镜检查与结直肠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研究累计随访160 113人年,中位随访期为5.67年,期间观察到结直肠新发病例127例。未接受检查组、未发现病变组和发现病变组的结直肠发病密度分别为202.35/10万人年、40.93/10万人年和63.62/10万人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与未接受肠镜检查者相比,接受肠镜检查未发现病变者和发现病变者发生结直肠的HR值(95%CI)分别为0.24(0.16~0.36)和0.29(0.17~0.49)。对病理部位开展的亚组分析和以年龄、性别为分层因素的分析结果均显示肠镜检查与结直肠发病呈负关联。结论肠镜检查能有效降低高危人群结直肠的发病风险。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筛查 结肠镜检查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结直肠(CRC)异时性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1984年1月至2011年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299例CRC异时性肺转移患者,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建立预后评估模型。结果与无病间期(DFI)显着相关的因素是原发灶的病理分期、年龄、化疗和是否无残留切除(R分类)(均P<0.05),肺转移瘤切除术和DFI是总生存期(OS)的预测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亚组间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相应的临床和病理参数构建模型并计算CRC患者的评分,可以准确预测复发风险(曲线下面积为0.732)。结论老年、分期较晚和阳性切缘是影响CRC肺转移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风险模型可以预测肺转移风险的患者并有助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肺转移 预测模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CanPatrolTM CTCs检测技术检测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46例结直肠患者和35例健康查体者外周血中CTC的分布情况,探讨外周血CTC阳性率与结直肠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CTC检测结果与结直肠患者生存差异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以CTC数量≥2个/7.5 ml为CTC阳性作为分界,246例结直肠患者CTC阳性率为71.95%(177/246),明显高于35例健康受试者CTC阳性率5.71%(2/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38,P<0.01)。CTC阳性率与结直肠患者TNM分期(TNM stage)、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7.199、4.200,P<0.05)。CTC≥2组177例中有136例在随访终点时间存活,存活率为76.84%(136/177),CTC<2组69例中有67例在随访终点时间存活,存活率为97.10%(67/6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35,P<0.01)。结论CTC与结直肠患者是否发生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CTC检测有助于结直肠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

  • 标签: 循环肿瘤细胞 结直肠癌 外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