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9年底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肺炎已构成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威胁,我国政府采取高强度的控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世界疫情仍处于大爆发期,我国目前正面临病例输入性的威胁。实验室检查(以核酸检测为主)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筛查、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是检验检查者安全防护的重要防线,疫情期间,我院检验科实施了一系列防护措施,最大程度的规范了检验检查和控流程,有效降低了检验科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的风险。

  • 标签: COVID-19 实验室生物安全 院内感染 心理疏导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不少学者采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进行疫情的趋势分析和发病数的拟合及预测,但由于传染病综合控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很多模型预测不准确。本文论述了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假设、局限性,以及在疫情预警、控决策以及控措施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预测 疾病流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动力学模型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控下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低剂量CT扫描方案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2020年1月20日到2020年2月2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确诊的COVID-19病例的CT影像140例,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120 kV,31 mAs)70例,其中轻症51例,重症15例,危重症4例;常规剂量组(120 kV,自适应毫安秒)70例,其中轻症48例,重症17例,危重症5例。比较两组病例有效剂量(E)、图像信噪比(SNR)、对噪比(CNR),由两位高、中年资影像诊断医生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43,P<0.05)。低剂量组的SNR和常规剂量组的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CNR和常规剂量组的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均满足诊断需求,轻症患者中,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影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与危重患者中,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影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1,P<0.05);但两组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结论对COVID-19患者进行低剂量CT扫描,可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防控 低剂量计算机体层成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急诊科不仅是急危重症的救治阵地,同时也是传染病识别、救治的前沿。把急诊科纳入传染病控体系中,既保证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又保证了医院安全,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急诊科在传染病控体系中的作用,从布局、流程、制度、培训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建立急诊科应对传染性疾病的控体系,加强与感染科施行一体化管理,共同构建应对传染病疫情的新型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 标签: 传染病 感染防控 急诊科 感染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控工作的情况及存在的困难,为下一步基层控工作和应对未来公共卫生疫情提供借鉴。方法2020年2月6—16日,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在来自全国不同等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学领域的医务人员微信群中招募疫情期间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新冠肺炎控工作的全科医生、管理者、辅助科室医生等人员共3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线上个人访谈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访谈提纲包括:(1)在此次疫情中承担的工作;(2)抗疫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3)对本次疫情控工作的看法;(4)对未来疾病疫情控的建议。应用NVivo 12.0软件,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提炼访谈主题。结果基于访谈资料共提炼出6个主题:(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抗疫工作需要进行工作部署,但工作分配和控流程不完善,全科医生工作量较大;(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预检分诊工作,全科门诊持续开放,积极推进线上诊疗、咨询,以减少人员流动及接触;(3)全科医生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深入参与联防联控工作;(4)全科医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防护意识;(5)基层全科医生能力不足,需要加强培训,但目前培训有时流于形式;(6)基层用于防护和诊疗的物资不足,全科医生担心自身感染风险增加。基层医生在疫情期间承担了社区管理、门诊诊疗、联防联控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同时存在物资不足,能力不足等问题。结论基层医生在新冠肺炎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建议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等的设置,加强基层医生传染病控知识培训。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定性研究 基层
  • 简介:摘要本管理建议的主旨是以预防为主,希望提高居家看护者、社区以及基层医生,包括因疫情开展的网络就诊平台医生对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居家防护、血糖管理以及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科学管理能力,便于患儿居家或就近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对于糖尿病患儿,建议加强自我血糖管理,避免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严重低血糖。为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对具备基本条件的家庭及社区诊所提供轻中度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初步处理方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其病原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对2019-nCoV易感的患者中近70%为50岁以上人群,中老年患者的重症及病死率极高。而中老年人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特别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高危人群。在COVID-19疫情控期间,如何在急、门诊对OVCF患者进行COVID-19筛选和防护,如何对疑似或确诊COVID-19的OVCF患者进行准确诊断、病情评估并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诊疗全程防护措施等是骨科医师面临的困难。因此,专家组制订本共识,系统规范疑似或确诊COVID-19的OVCF患者在急、门诊的筛查与确诊流程及防护措施,对确诊COVID-19的OVCF患者按病情程度进行科学分级、分型并推荐不同的治疗方案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从未间断诊疗及护理相关工作。疫情期间,口腔颌面外科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国家及地区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疫情控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制定符合疫情控要求的口腔颌面外科病房诊疗工作模式,有效地开展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从而为口腔颌面部创伤、恶性肿瘤等急危重症患者争取了手术治疗时机。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防控 口腔颌面外科 诊疗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统计显示,6 109例慢性创面患者中50岁以上患者占比达76.74%(4 688例);50岁以上各年龄段慢性创面患者中,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占比为78.25%~100.00%;在慢性创面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中,占比排前4的疾病为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呼吸系统疾病。这些基础疾病以及患者的年龄都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感因素。慢性创面患者按医嘱赴医院治疗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同时因各种原因"舍近求远"赴医院治疗的患者不在少数。在疫情控期间,这种"舍近求远"的就医方式有可能增加就医途中的暴露风险。为此,我们联合上海36家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创面门诊,统一实施以鼓励慢性创面患者就近就医为目标的5项措施。本项行动秉持的原则是尽可能减少慢性创面患者就医交通路程,以降低疫情期间患者的暴露风险,力挺疫情控攻坚战。

  • 标签: 伤口愈合 慢性创面 基础疾病 疫情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暴露风险
  • 简介:摘要我国目前已基本控制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并处于常态化控形势下。此时对2020年疫情期间游戏障碍风险的相关问题进行回顾和思考,可为精神卫生工作者控游戏障碍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在澄清疫情期间游戏厂商的不当宣传和媒体的不实报道,回顾人们游戏使用行为大幅上升和游戏市场快速扩张的趋势之后,指出了人们因过度的游戏行为模式而可能增加的健康风险;同时也指出并分析了疫情期间女性游戏使用人群扩大的新趋势,以及游戏与赌博进一步深度复合的动向;最后,本文为精神卫生工作者在疫情常态化控中和“后疫情时代”应对上升的游戏障碍风险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游戏障碍风险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由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疫情期间如何安全有效的开展电子鼻咽喉镜检查,避免交叉感染,成为我们面临和要解决的问题。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通过对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的工作流程进行调整,同时运用安全防控策略,在有效完成患者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的同时,以期避免疫情期间医患双方交叉感染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控期间各方面人员需居家隔离、眼科医院无法正常开诊的情况,探索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眼科远程专属医生平台进行在线就诊、问询、取药及会诊的应用效果,助力该平台下一步开发和应用。方法于2018年联合开发和研制眼科远程专属医生平台系统,并依据国家医疗政策、医保政策的制定和2019年末COVID-19疫情的暴发进行修改和完善,在COVID-19疫情控期间进行全面的应用验证。该平台采用B/S架构对接微信公众号,在服务器端采用J2EE的Struts2,Spring和Hibernate三大框架的集成开发,以Oracle作为数据库,移动客户端采用React-Native和Redux配合开发,并在业务逻辑层采用Restful WebAPI的微服务架构。采用终端数据信息对平台为眼科患者提供远程诊疗、在线处方、物流送药和健康宣教等功能服务结果进行总结,对疫情控期间服务的各类数据进行统计,验证平台各项功能的运管能力。结果眼科远程专属医生平台系统在COVID-19疫情控期间每月问诊次数由2019年9月1~30日的1 063人次提高到2020年2月1日至2月28日的3 002人次,该平台诊疗人次占诊疗总人次比例由19.1%(203/1 063)增加到92.3%(277/3 002),即可有效避免人员接触感染风险,又满足了患者的就诊需求。患者非常满意比例为95.8%。结论眼科远程专属医生平台在疫情期间所建立的医患沟通渠道,是有效解决患者就诊取药需求的重要途径。

  • 标签: 远程专属医生平台 互联网诊疗 眼科 新型冠状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旋髓内钉(PFNA)与解剖锁定钢板两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国药同煤三医院骨科收治的7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40例,女34例,年龄(58.14±3.28)岁,年龄范围为48~76岁。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解剖锁定钢板组和PFNA组,每组37例。解剖锁定钢板组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方式治疗。PFNA组采用PFNA方式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PFNA组患者的疼痛[(38.04±3.07)分]、功能[(40.46±3.23)分]、关节活动度[(3.17±0.42)分]、肢体畸形[(3.20±0.38)分]及总分[(85.27±3.15)分]均高于解剖锁定钢板组[(33.53±2.64)分、(35.86±2.71)分、(2.38±0.36)分、(2.65±0.42)分、(77.32±3.47)分];治疗后3个月PFNA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90.61±3.65)分]显著高于解剖锁定钢板组[(82.72±4.08)分];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2.76±12.98)min]、住院时间[(14.60±2.16)d]、负重时间[(7.25±0.62)周]、骨愈合时间[(11.36±1.47)周]均短于解剖锁定钢板组[(88.41±14.35)min、(17.57±2.72)d、(8.57±0.74)周、(13.58±1.63)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7%(1/37)]显著低于解剖锁定钢板组[21.6%(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解剖锁定钢板、PFNA治疗均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方法比较,采用PFNA治疗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解剖锁定钢板 髋关节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是江宁区唯一一所公立的三甲医院,在疫情爆发后,江宁医院作为江宁区新冠肺炎控体系的核心医疗单位,勇挑重担,数百名员工战斗在防疫一线;随着国内疫情好转,国外输入风险加大,江宁医院在巩固区域抗疫成果同时,承担起江苏省境外疫情控任务;随着生产和生活秩序的恢复,江宁医院既保证新冠肺炎疾病的控,又效保障了其他患者就医需求,维持良好的医疗秩序,满足了区域患者健康需求。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 预防与控制 责任与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无创产前筛查中的应用,特别是对高龄孕妇出生缺陷控的效能。方法:取2023年1月到2024年6月自愿进行产前的高龄产妇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观察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结果。结果:在1260例孕妇中,共发现13例染色体异常.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无创产前筛查中显示出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在21-三体综合征的检测中表现优异。

  • 标签: 高通量测序技术 无创产前筛查 高龄孕妇 出生缺陷
  • 简介:摘要罕见遗传病作为出生缺陷的重要组成,是我国乃至全球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联合诊断单基因病和染色体病非整倍体高通量测序与连锁分析(mutated allele revealed by sequencing with aneuploidy and linkage analyses, MARSALA)新策略下,以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为核心技术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作为一种经济且有效的一级控措施在阻断罕见遗传病的发生上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商业化时代的到来,5G结合区块链技术给PGT精准控制罕见遗传病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总结目前PGT技术用于控制罕见病的发展现状,基于5G和区块链技术,提出建设基于“5G+区块链”的基因诊断云服务平台、远程协同诊疗平台、中国人群基因组突变数据库的设想,试图把握5G时代红利使我国罕见遗传病的精准控走在国际前沿水平。

  • 标签: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区块链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防控 遗传 罕见病 下一代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旋髓内钉(PFNA)骨水泥增强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采用PFNA联合骨水泥增强内固定治疗的5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44例;年龄为65~91岁,平均7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4.4 d。骨折AO分型:31-A1.2型1例,31-A2.1型2例,31-A2.2型8例,31-A2.3型34例,31-A3.1型1例,31-A3.3型6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髋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79.4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23.6 mL,住院时间平均为11.9 d。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Francisco评分标准评定:良43例,可接受9例。45例患者术后获5~12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7例患者失访。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4例,良25例,可6例,优良率为88.9%(39/4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螺旋刀片松动、切割、断裂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PFNA联合骨水泥增强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骨质疏松 骨水泥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仍在全球诸多国家流行,已发现此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有着多种相同的合并疾病,例如肥胖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共存的OSA或许增加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死亡风险。本文旨在介绍OSA与COVID-19感染风险和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控下对OSA的管理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我国医院职务发明专利转化多种模式并存,但大多为单位间一对一许可或转让,耗时长,难以迅速实现产业化。本研究聚焦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特定时期医院如何实现疫情控相关专利高效转让。方法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运用普通许可(即一项专利同时或者先后许可给多家企业)模式实现专利转让的成功经验,探讨普通许可模式对转化医学的重要价值。结果快速有效地将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转化为临床医学技术和产品,平衡各方利益,形成"共赢"局面。结论妥善运用普通许可模式,能够使医院职务发明专利快速转化、高效发挥作用。

  • 标签: 职务发明 医学专利 转化医学 专利许可 普通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