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作者: 张建松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11-21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感知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是认知的开端。而学生掌握知识是从对教材的感知开始。教学中只有学生对教材感知得越充分,越全面,才能形成更为清晰的表象和概念,为下阶段的理解教材打下基础。
  • 简介:传统直观性教学原则作为教学的经典性原则一直在夸美纽斯阐释的意义上加以使用,它建立在感知直观的基础上。随着现代哲学与心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理智直观的价值和意义,胡塞尔的“本质直观”,李泽厚的“自由直观”,完形心理学所论证的“格式塔”,为“理智直观”的研究奠定了哲学和心理学基础。由此,现代直观性教学原则亟待扩展其意义,即培养学生的理智直观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养成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整体的感悟能力与自由人格德性。

  • 标签: 直观性教学原则 感知直观 理智直观 自由直观
  • 简介:音乐欣赏是艺术活动的重要一环,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指导大学生欣赏音乐,提高审美素质,应从用耳去"听"--感知音乐;用"心"去听--体验情感;用"脑"去听--深化理解三方面入手.

  • 标签: 音乐欣赏 素质教育 审美体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差异一直受到教育者和教学者的关注。通常认为其调查结果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等问题上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本文采用Ms.Reid的感知型学习风格调查问卷,通过SPSS10.0分析,得出142名文理科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风格的倾向差异,并就成因进行了分析。笔者指出分析结果对大学英语教师在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的改进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 标签: 学习风格 感知型学习风格 文理科大学生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弟子规》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其对于培养孝德之心,提高人文修养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在实践中我通过吟唱、书写、DIY绘本等方式来感悟《弟子规》中“童蒙养正”的教育意义。通过实践,我发现我们学生内心世界、行为习惯、学习态度都改变了,体验国学经典,感悟到了“德育”内涵。

  • 标签: 〔〕童蒙养正国学经典实践感知
  • 简介:丁钢在《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撰文指出,教育史学研究一直以寻求教育历史发展“规律”,注重精英思想和制度形成作为学术研究方向,忽视了历史进程中各种人物活动及其事件。应结合叙事范式与叙事的历史感知的视角,来寻求教育史研究的新方法。叙事研究把人的活动置于教育史研究的中心地位,并以此强调教育史的历史感知及其人文意蕴。

  • 标签: 教育史研究 教育历史 叙事范式 感知 维度 《教育研究》
  • 简介:探索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如何影响其学业成绩对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两视角,以对云南某县331名初二年级学生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为分析单元,对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影响学业成绩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对其学业成绩影响的直接作用让位于间接作用;(2)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既能以同步形式,又能以连续的形式在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与学业成绩之间充当中介作用;(3)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特定中介效应均显著高于学习投入的特定中介效应、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连续中介效应,而学习投入的特定中介效应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连续中介效应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感知的教师支持 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习投入 初二学生 学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