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戏曲大师阿甲先生曾经说过,"以戏曲特点反映现代生活必然有所扬弃,有所批判,但还要有唱,念,做,打。客观的内容不同了,戏曲的虚拟和程式也须随之改变,它原有的特点也要有新的发展,这便是戏曲艺术的否定之否定,也可以说是戏曲虚拟程式在新的条件

  • 标签: 外国戏剧 中国戏曲学院 一桌二椅 战宛城 唱念 罗密欧
  • 简介:从音乐的听觉体验出发,展开了对作为音乐创作与演奏者主体音乐行为(创作、演奏及音乐审美)的探究,以此阐释了曲作者兼大提琴演奏者这一具有双重身份的艺术家为了获得一种民族化的音响效果,在创作取材和演奏技法两个方面所进行的艺术探索与实践。

  • 标签: 大提琴曲《草原情》 颜乐 声音感觉 马头琴 形似 神似
  • 简介:  舞台上,一个名叫GenesisP.Orridge的男子赤裸着全身,将伴有血、尿、牛奶和威士忌的一瓶特制"饮料"一饮而进,随后又顺势把一根10寸长的钉子用力吞咽了下去,没过一会儿,他便为自己招致了一场轮番的剧烈呕吐.……

  • 标签:
  • 简介:凯奇早期代表作、仅使用金属打击乐器的《第一结构》(1939),受勋伯格传授的维也纳乐派逻辑性结构思维和动机展开性变奏的影响,在整体和乐句结构层面上运用他自己发明的、按4:3:2:3:4比例划分的"宏观-微观"的节奏结构体系;而对节奏动机的组织则是基于方整性结构框架内非方整性划分的原则,采用二分与三分节奏时值结合、全音符的奇数划分、对称性的节奏音值排列、节奏动机间解构与重组关系四种方式设计动机,运用动机的不定次反复、动机交替的横向对称性连接和纵向对位性叠置、动机陈述跨越与不跨越乐句和音色分层的手法组织动机[本文(上)发表于《黄钟》2011年第一期]。

  • 标签: 宏观-微观节奏结构 平方根形式 节奏动机 预制钢琴的噪音音色 非正统打击乐器 音色分层
  • 简介:流散现象、流散地、流散研究、流散写作,这些概念在音乐领域的出现和发展,实际上代表着艺术理论研究者对后殖民主义思潮作出的回应——针对亚裔/华裔社群的音乐活动进行的研究也是如此。在《流散诉求:亚裔/华裔美国的音乐、跨国主义与文化政治》一书中,郑苏选择身份、年龄和经历上都彼此不同又各具特色的个体为对象,在音乐和历史的双重语境中对他们的流散境遇进行了分析,进而向读者立体地呈现出音乐对这些研究对象在时间上、空间上和认同上的影响。文章一方面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出发,结合萨义德、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理论中独具特色的方面,对郑苏所做的流散研究案例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则对后殖民主义语境的翻译实践谈论了自己的观点。

  • 标签: 后殖民主义 流散写作 流散翻译
  • 简介:在高考新政策的背景,普通高中艺术类特长生升学的渠道越发宽广,相应的备考也因渠道不同、招生目的不同而各异。所谓普通高中艺术类特长生是指普通高中具有音乐、舞蹈、美术、设计等特长,并选择以此为专业方向参加高考的一类学生。目前笔者所在浙江省的艺术类高考生的升学渠道主要是报考专业艺术类高等院校或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此外还可以参加高水平艺术团的特招、"三位一体"和联考等考试。

  • 标签: 培养策略 高考 艺术类专业 音乐类 联考 三位一体
  • 简介:二、舞蹈模式的比较根据对现场表演的观察,“阿细跳月”与“撒尼大三弦舞”的舞蹈动作都相对较为简单。由于在舞蹈的进行过程当中,这些动作会不断地加以重复,因此体现出较强的规律性。

  • 标签: 舞蹈动作 文化语境 三弦 音乐 支系 彝族
  • 简介:傅磬同志是当代广西代表作曲家,其短暂的一生为民众创造了四百多首(部)品,他将广西多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自成一派的创作特色。作为广西地区声乐教育工作者,笔者也曾研读过傅磬歌曲作品,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教学与演唱的实践,本文仅以“傅磬同志纪念音乐会”中的作品来谈谈其创作和艺术家们是如何演绎这些作品的。从而从理论的高度更深刻认识广西本土歌曲文化。

  • 标签: 傅磬 歌曲创作 演唱诠释
  • 简介:<正>四、折字的记谱法折字的记谱,在《越九歌》与十七首中截然不同.《越九歌》是律吕文字谱,折字也用文字表示,十七首是工尺减字谱,折字也用减字记谱.我们只要弄清这些属于两个完全不同谱系的乐谱,也就不会产生"折字之义,为《越九歌》作,与十七调旁谱无与也"的误解了.十七首中的折字大部分写作"?",也有写作"?".写作"?"大多是和它左边的谱字有连系出现的,因为折字全部出现在双字谱中.但也有时与左边不连而写作"?",这是因为不同抄本的缘故.张奕枢本是据同畊馀抄本,刻于乾隆十四年,十七首中的折字全都写作"?".陆钟辉本刻于乾隆八年,与朱孝臧《疆村丛书》本折字有时写作"?".许增在光绪年间据陆本重刊,折字也多写作"?".《事林广记》中的《愿成

  • 标签: 自度曲 姜白石 扬州 写作 谱字 九歌
  • 简介:李斯特在作曲技术方面是一位具有预见性的、先知性的探索者。作为浪漫主义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不仅局限于有调性中心的创作技术,并且他还是作品标题明确以"无调性"命名而进行创作的第一人。文章正是针对李斯特《梅菲斯托圆舞曲》第四号"无调性小品曲"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古典时期乐句写作范式与"无调性"处理糅合应用的这一现象,透视作曲家创作本源的同时,解析作曲家是如何在传统创作中得以创新发展的。

  • 标签: 古典时期 乐句写作范式 “无调性”处理 李斯特 “无调性小品曲”
  • 简介: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后,"核心素养"横空出世,为愈发常态化的中学音乐社团活动中,学生的音乐质化与量化的成长记录,铺设了一条"有法可依"的道路。本文中,笔者针对管弦乐团的少数民族学生部分展开跟踪记录与调查,并对艺术核心素养渗透中学音乐社团的方式方法提出见解。

  • 标签: 音乐核心素养 合奏社团 少数民族学生
  • 简介:三、斯特拉文斯基(Op.7)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出生于1882年,是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是开创20世纪一代音乐风格的、有代表性的音乐大师.作于1908年,是斯特拉文斯基比较重要的钢琴作品.他的练习曲以富于生命活力的音律和节奏的坚毅而引人入胜.其作品与20世纪的许多作曲家的作品一样都具有率直、乐观、富于激情的特点.

  • 标签: 巴托克 希曼诺夫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 普罗科菲耶夫 钢琴练习曲 《四首练习曲》
  • 简介:一转眼,离开沈阳音乐学院已经4年了。这四年,我向数不清的人解释过我的专业,但是每一次的版本都是不一样的。刚毕业时,有人问我音乐治疗是什么?是给别人听听歌解决心理问题么?那时我会在脑子里回忆书上的定义,然后回答他们:我们专业的人都是“杂家”,我们要学心理学,要学医学,当然还要学音乐,然后用音乐作为我们的工具,去做放松、咨询、治疗、康复。2015年真正开始在特殊康复中心面对着干净的如同白纸一样的特殊孩子.

  • 标签: 音乐治疗 音乐性 音乐语言 天生 复习 助人
  • 简介:(接上期)形态6的扩展变奏序列原型的截断转轮与逆行阶段的补齐,构成了全曲中最富有歌唱性的优美双声部合唱片段,我们可以把它视作钢琴版本身A材料上下行的拉宽变奏。

  • 标签: 管弦乐 钢琴 配器 笔记 音乐 思维
  • 简介:以专业为本,坚持德育优先,应是音乐学院附中始终应该贯彻的办学方向.也就是要在抓好专业教学、训练与艺术实践的同时,抓好德育工作、以达到学校预期的培养目标,为多出德才兼备的音乐人才,以及直接为高等音乐学院输送高水平的音乐后备人才服务.在当今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贯彻好这一办学方针,尤其是如何有效地充分发挥政治课的育人效能,是一个必须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我

  • 标签: 政治课 新形势 如何发挥 音乐人 思想政治教育 导向性
  • 简介:美国音乐学家、女性主义学者苏珊娜·库西克在《性别化的现代音乐》一文中考察了"阿图西—蒙特威尔第之争"的原始文献,通过对文本中叙事结构和叙事技巧的分析,揭示了阿图西与蒙特威尔第兄弟各自的写作目的,进而探讨这些叙事形式的社会性别隐喻。库西克的阐释不局限于争论本身的音乐问题,还包括当时社会的性别对立、政治变化,乃至20世纪现代音乐中的相关问题。她关注的并非争论本身是如何发生的,也并非争论事件的性别政治,而是更关注争论文本在话语技巧上与性别政治的关联。在库西克的论文中显示出女性主义学者敏感的学术"嗅觉",以及对男权意识形态惯性思维的挑战。

  • 标签: 库西克 “阿图西—蒙特威尔第之争” 性别修辞 《性别化的现代音乐》 女性主义叙事学
  • 简介:作为器乐音乐中与纯音乐相对的体裁之一——标题音乐(programmusic),从其诞生以来就极为引人关注同时又引起很大争议(主要体现为情感论美学与自律论美学之间的争辩)。虽然都是各持一家之言,但如果不能将其概念、内涵与表现特征廓清,则不但会对专业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与音乐评论,即便是对于一般的音乐欣赏也会产生相当大的误导。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标题音乐的发展沿革、创作过程特点、表现特征以及欣赏过程中音乐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做以简要的梳理,同时辅以接受美学的相关原理与音乐实践过程的对比,希望能够借以得出音乐欣赏过程中标题音乐在接受美学条件的解读方式。

  • 标签: 标题音乐 音乐欣赏 音乐美学 接受美学
  • 简介:《音乐传播学导论——音乐与传播的互文性建构》一书,系武汉作者汪森、余烺天合著的一部阐述与构建音乐传播学的专著。该书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写作方法,系统地阐述了音乐传播学的发展脉络、传播理论、音乐传播现象及其在不同时代的特点。具有视野宽泛、材料丰富、条理清晰、行文流畅等特点,对于了解和认识该学科具有一定的帮助意义。

  • 标签: 音乐传播学建构 交叉性质 学科现象 学科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