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傩,早即见于《周礼》和《诗经》,而“傩戏”的出现则是在一,二千年以后了。那么傩与傩戏到底是什么关系?傩戏的真实意义是什么?究竟它是宗教仪式、还是戏剧形式,或者是这两者相结合的形式;它可否断言是所谓的“戏剧的活化石”呢?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下面谨谈谈我的看法。也许正因为傩与戏有一种若即若离的联系,故而在傩文化的研究中,大都少不了对傩戏的源流沿革、发展脉络的探讨。力图将傩以至于傩戏放在中国戏曲史上重重的写下一笔,其颇有代表性的论述则是称傩戏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如果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说“傩戏”是中国戏曲的早期形式、中国戏曲的一个源头。这些论点从近年来所发表、出版的一些文章和书籍上时有所见。比如在《傩堂戏民俗价值浅议》(见《南风》1988.4.)中有“古朴原始戏剧的胚芽”之说(还可参见《世俗的祭礼》中“傩祭”条);而较为详尽地论述这种看法的当
简介:摘要逆向考察法是一种很优秀的史学方法,对于中国音乐史的研究很有启发。许多史学工作者在自觉不自觉之间就运用了逆向考察法,本文从分析冯文慈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中的逆向考察》一文着手,阐述逆向考察法在中国古代音乐研究中的重要性。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公元1—2世纪罗马时代埃及法雍地区木乃伊肖像画的特点,以及这些画像所反映出的深刻的精神内涵:埃及人对死后灵魂不灭进行全新诠释,活的永恒代替了古代埃及固定不变的永恒。作者认为。这种变化具有很重要的政治意义,反映出罗马时代埃及人要求“复活”的社会内容。复活!复活!走出坟墓!走出坟墓!而这正是罗马统治下埃及人要求摆脱奴役、恢复传统的要求。罗马统治下的埃及民众具有强烈的摆脱束缚的要求,就在自己的坟墓里放进了最为鲜活的肖像画,使之变成了最奇特的、最美丽复活之地——进入墓室不再意味着人去另一个世界生活,相反,他们只是带着深沉的惋惜之情,携带着自己巨大的生命能量,进入到了一个复兴的圣地:在那里,他要靠着自己美丽的生命力去完成那使自己复活,也使埃及传统复活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