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于改善护理效果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作为本次受试对象,从中选取272例进行本次研究。患者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风险管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后患者满意度及护患纠纷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进而评估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5.6%(130/136),而患者对于常规护理的满意度为75.0%(102/136),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风险管理后,相比于常规护理,护理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事件显著减少,进而降低了患者投诉的发生,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的护理模式,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而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分层次管理模式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的240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对这些护理工作人员进行随机编码,选择其中的单数号码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双数号码工作人员为观察组,两组护理人员的数量相同。对于两组护理人员,其采用的护理管理模式不同,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的是分层次管理模式,而对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其在工作过程中采用的是常规管理模式。最后对两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对比分析,了解不同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知,采用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护理人员,其在研究完成之后,在理论掌握水平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且两组护理人员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来说,采用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后,其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同时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充分的锻炼,帮助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这中护理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层级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选取2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实施中层级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安全措施评分(92.6±1.7)分明显优于实施前(71.5±1.8)(P<0.05);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100%(22/22)明显高于实施前89.17%(19/22)(P<0.05)。结论将中层级管理应用在心内科护理过程中,可明显提高心内科护理人员的各方面护理质量,进而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我科室的护理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医疗废物管理中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作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 文章以我院感染科 2017 年 5 月到 2019 年 5 月开展的一些强化措施为例进行分析,最终实现医疗废物管理水平的提升。 2017 年 5 月到 2019 年 5 月间,每年通过现场监督和填写检查表的方式,调查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情况,然后分析、比较了所获取的数据。结果 2017-2019 年间,医院医疗废物处理的各类调查指标分数值呈现连年上升的趋势,且各项指标分值也逐年升高。结论 在医疗废物管理中,医院感染科发挥了管理、指导与监督作用,对医院预防与传染用传播防控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现实作用。
简介:目的将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使医保管理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方法通过建立医保质量管理委员会、加强医保管理科队伍建设、健全管理制度和流程等途径不断规范医保管理;制定医保管理评价标准,并每月对医保管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反馈、整改,实现持续改进。结果医保管理工作成效得到较大提升。新农合出院病人次均费用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医保拒付金额逐年减少,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出院病人自费率逐年下降。结论将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作为医院常态化管理是医改的需要,更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精细化管理对口腔门诊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 2月 -2020年 2月中的我院口腔门诊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将未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口腔门诊时间段设为对照组,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时间段设置为观察组。分别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接诊患者数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医生对管理方案的满意率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接诊患者数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4%,低于对照组发生率 7.96%,同时观察组满意率 97.37%高于对照组满意率 82.03%,以上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在口腔门诊中采用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门诊等待时间和预约时间,提升患者对于医院的满意程度,值得在门诊管理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差错管理对血站管理水平及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中心血站的30名采供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差错管理方式实施前后分为观察组(30名,2020年1—12月,差错管理方式实施后)和对照组(30名,2019年1—12月,差错管理方式实施前)。结果对比两组采供血人员管理水平、差错事件发生机率、血液报废率,观察组管理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更优,观察组差错事件发生机率相比于对照组更低,观察组血液报废率相比于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心血站实施差错管理方式,能够提升采供血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减少血液报废率,提升血站的血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