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方法 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住院治疗的AMI患者80例;所有病例均入院后立即测量EOS水平,同时收集病史、治疗方式,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峰值、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血常规、血生化、尿微量白蛋白(UMA)、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糖化血红蛋白、颈动脉硬化、超声心动等指标,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死亡事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靶血管病变重建、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肌梗死、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需要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肌梗死和心功能衰竭,平均随访24个月的死亡事件,评价EOS水平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① EOS水平降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事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测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2020.7~2022.8就诊的90例贫血患者组成实验组,依据贫血疾病类型将实验组分为缺铁性贫血亚组、失血性贫血亚组、地中海贫血亚组、溶血性贫血亚组,另外选择同时期体检健康的人员90名组成对照组,测定实验组各个亚组以及对照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记录以上指标检测值,并在组间做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要明显更低,其结果具有较大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其他亚组相比,缺铁性贫血亚组的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计数(RBC)、水平明显更高,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明显更低,结果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其他亚组相比,溶血性贫血亚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明显更高,结果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结论:贫血疾病患者血液常规红细胞指标水平与健康人群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同类型的贫血疾病患者指标水平也不相同,所以,血液常规红细胞指标可以作为贫血疾病的辨别标准,为诊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其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04~2021.04,研究样本为本院急性脑梗死预后良好者50例、预后不良者50例,分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其临床相关资料及红细胞分布宽度进行分析与比对,分析急性脑梗死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其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糖尿病、发病到入院时间、红细胞分布宽度以及入院NIHss评分方面均较高,组间差异较大(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较高者(>15%)发生HT显著高于较低者(≤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红细胞分布宽度较低者相比,较高者的MMP-9、hs-CRP及Hcy水平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该类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越高,发生HT概率越大,且预后越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测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2020.7~2022.8就诊的90例贫血患者组成实验组,依据贫血疾病类型将实验组分为缺铁性贫血亚组、失血性贫血亚组、地中海贫血亚组、溶血性贫血亚组,另外选择同时期体检健康的人员90名组成对照组,测定实验组各个亚组以及对照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记录以上指标检测值,并在组间做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要明显更低,其结果具有较大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其他亚组相比,缺铁性贫血亚组的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计数(RBC)、水平明显更高,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明显更低,结果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其他亚组相比,溶血性贫血亚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明显更高,结果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结论:贫血疾病患者血液常规红细胞指标水平与健康人群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同类型的贫血疾病患者指标水平也不相同,所以,血液常规红细胞指标可以作为贫血疾病的辨别标准,为诊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月,从本院收治的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选择6例,所有患者均开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和理疗仪器治疗,同时配合针对性护理,比较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结果:治疗效果对比,6例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有4例、1例、1例,治疗总有效率83.33%。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头痛头晕、睡眠障碍、气短心悸、疲乏、紫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中,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和理疗仪器治疗方案,同时配合针对性护理,可以在提升疗效的同时减轻临床症状,提高预后效果有积极作用,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尽管针对各种恶性肿瘤的新型治疗方法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脑胶质瘤的治疗进展却差强人意。有效的治疗方法的开发和通过血脑屏障需要的足够剂量的确定仍然是胶质瘤治疗中的严峻挑战。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胶质瘤发生和进展的机制的研究对促进胶质瘤病理学的理解以及新型治疗策略的开发至关重要。长链非编码RNA是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由RNA 聚合酶 II催化转录形成,具备聚腺苷酸化和加帽等特征[1,2]。长链非编码RNA除了在染色质重塑、修改染色体连接、转录控制和核内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中发挥作用外,还可以调节细胞质内的信使RNA转运、翻译和翻译后修饰。随着转录组学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转录组学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先前未知的长链非编码RNA被研究人员发现,并且被证明与许多物种的多种生理或病理进程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脂血对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干扰及纠正方法。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脂血样本中的高脂质含量可能导致血液细胞分析仪的误差和不准确结果。这一问题影响了临床实验室的血液检测准确性,因此需采取相应纠正方法,以确保分析仪的可靠性。本文将详细探讨脂血引起的干扰机制,提出针对不同参数的纠正方法,以及在实验室实践中的应用。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改善血液细胞分析仪的性能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贫血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液检验,对其红细胞参数进行观察,并对观察组的贫血类型、贫血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缺铁性贫血组的RBC、Hb、MCV、MCHC、MCH低于地中海贫血组,而RDW则比其高(P<0.05);轻度组、中度组的Hb、MCH、RBC、MCV比重度组高,而RDW则低(P<0.05)。结论 在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能提高检验准确性,且可判断类型及病情严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