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造影及选择性栓塞术在颈部副神经节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研究样本选择为本院于 2017 年 4 月到 2019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12 例颈部副神经节瘤患者,其中 8 例接受颈动脉造影、选择性血管栓塞术, 4 例仅接受颈动脉造影,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剥离肿瘤与颈动脉的治疗措施,对比术前接受选择性血管栓塞术与未实施选择性血管栓塞术的治疗效果差异。 结果: 所有患者经影像学诊断,颈动脉副神经节瘤均处于颈部之上,下颌之下,胸锁乳突肌前缘。 8 例接受颈动脉造影、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患者在完成颈动脉选择性血管栓塞术后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出存在着明显的异常血管 团 ,且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分叉较大。 8 例接受颈动脉造影、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用时较短; 4 例选择实施选择性血管栓塞术的患者出血量较多,手术用时较长。 结论: 在颈部副神经节瘤的诊治中通过将颈部血管造影与选择性血管栓塞术,从而有效的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使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造影及选择性栓塞术在颈部副神经节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研究样本选择为本院于 2017 年 4 月到 2019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12 例颈部副神经节瘤患者,其中 8 例接受颈动脉造影、选择性血管栓塞术, 4 例仅接受颈动脉造影,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剥离肿瘤与颈动脉的治疗措施,对比术前接受选择性血管栓塞术与未实施选择性血管栓塞术的治疗效果差异。 结果: 所有患者经影像学诊断,颈动脉副神经节瘤均处于颈部之上,下颌之下,胸锁乳突肌前缘。 8 例接受颈动脉造影、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患者在完成颈动脉选择性血管栓塞术后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出存在着明显的异常血管 团 ,且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分叉较大。 8 例接受颈动脉造影、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用时较短; 4 例选择实施选择性血管栓塞术的患者出血量较多,手术用时较长。 结论: 在颈部副神经节瘤的诊治中通过将颈部血管造影与选择性血管栓塞术,从而有效的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使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超诊断卵巢囊肿及清心消瘤汤联合三苯氧胺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从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总共80例进行观察和研究。随机平均分为两个小组,在治疗前后两组均应用B超进行检查诊断,对照组利用单纯三苯氧胺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清心消瘤汤进行联合治疗。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肿瘤三径之和也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拥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囊肿患者应用清心消瘤汤联合三苯氧胺治疗及
简介:摘要:胃肠间质瘤作为一种间叶来源性肿瘤其患病率逐年呈增高趋势,目前该类疾病的诊断、分型、治疗方法等均已基本完善。多数患者确诊为胃肠间质瘤后均需要行手术治疗或服用分子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舒尼替尼或瑞戈非尼等。本治疗中心于 2018 年收治一名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行系统性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十二指肠间质瘤, 根据检查结果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 2 个月后出现严重皮肤损伤。本文意通过检索Sci-hub、知网、万方等医学数据库分析引起该类副作用机制、概率及治疗手段并结合文献复习。 【关键字】:胃肠道间质瘤 伊马替尼 皮肤损伤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使用临床护理的方式以及护理的效果,对护理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我院对 88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治疗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 44例,观察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的临床并发症和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几率是 9.09%,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是 27.27%,两组的并发症几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x=4.889;P=0.02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 93.18%,常规护理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 72.73%,两组的满意度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x=6.510; P=0.011)。 结论: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临床中的价值非常高。 【关键词】临床护理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 ;应用价值 ;并发症发生率 脑动脉瘤是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发病原因有伤口感染,高血压等等,脑动脉瘤破裂会让患者有恶心,呕吐,疼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思维,因此非常危险。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从股动脉进入,在瘤径口和近端置入脱性球囊进行治疗 [1]。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对 88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栓塞介入治疗的价值进行分析,对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探讨,有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我院对 88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进行分析,我们选取的患者接受影像诊断,符合脑动脉瘤诊断依据,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参与,研究患者都没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没有精神疾病和恶性肿瘤疾病。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 44例,对照组有 20例女性和 24例男性,最小 34岁,最大 77岁,平均( 64.28±3.90)岁,观察组有 19例女性和 25例男性,最小 33岁,最大 75岁,平均( 63.98±3.47)岁,两组患者的普通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对结果不会产生影响,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护理措施 为两组患者提供了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措施 [2],观察组使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科研小组为患者进行路径护理内容制定,并且制作执行项目表,根据表格来进行相关的流程。组织护理人员接受相关的培训,对护理的细节进行讲解,护理人员严格的遵循护理路径图来进行护理操作,完成操作后在表格内进行相应的记录,防止遗漏,在护理人员交接的时候,对表格实施情况进行核对,如果有需要中断,需要根据问题来进行调整路径,手术过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的监控。 1.3观察指标 使用我院的满意度调查表格收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护理质量,干预效果,并发症几率等等进行统计对比。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总例数。 1.4数据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 IBM SPSS Statistics 21.0进行数据分析,使用百分比( %)对计数资料进行描述, x2检验,组间统计学比较以 95%为可信区间。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几率是 9.09%,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是 27.27%,两组的并发症几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x=4.889;P=0.02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 93.18%,常规护理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 72.73%,两组的满意度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x=6.510; P=0.011)。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现代新型护理方式,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护理方案来执行护理操作,定期的进行健康宣教,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提升宣传的有效性 [3],护理人员遵循护理路径表格来进行护理操作,不机械的遵循医嘱进行操作,护理操作具有主动性,是比较科学的护理方式 [4]。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几率是 9.09%,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是 27.27%,两组的并发症几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x=4.889;P=0.02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 93.18%,常规护理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 72.73%。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几率,让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提升,让患者的治疗负担缓解,让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总而言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使用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可以让患者的并发症几率减少,让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提升,临床中的价值非常高,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内分泌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去势治疗+比卡鲁胺行全雄激素阻断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直接去势治疗+比卡鲁胺行全雄激素阻断,并在治疗后加用放射治疗对患者的状况进行改善。治疗后将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78%,与对照组94.44%的治疗有效率相比明显较高;治疗后两组的相关指标均存在上升情况,同时观察组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来那度胺与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 MM)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在 2017年 1 月至 2019年 1 月收治的 MM患者 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2例,观察组采用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加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采用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加环磷酰胺治疗;连续用药 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观察组 CR(32.50% vs 15.63%)、 ORR( 84.37% vs 62.50%)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15.63% vs 37.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来那度胺联合 CD方案治疗 MM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来那度胺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对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治疗的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对其进行治疗。实验组则给予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以及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明显比对照组的76%高,(P<0.05),实验组(12%)同对照组(16%)不良反应状况相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免疫细胞因子升高幅度明显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时采用硼替佐米和来那度胺药物联合对其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率以及死亡复发率低,值得推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