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腹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我院行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之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行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恢复情况、镇痛药物应用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患者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后切口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76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患者,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对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干预组;并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的76例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结果;观察两组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干预组术后各时间段内疼痛程度更弱,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自我康复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几丁糖预防CO2激光双声带息肉切除后声带粘连的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将102例双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几丁糖组和对照组在行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双声带息肉切除术后,分别立即局部涂擦几丁糖和生理盐水。术后1周、1月、6月对患者随访,根据电子纤维喉镜观察声带肿胀、粘连情况。结果局部应用几丁糖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均无声带粘连;术后1月几丁糖组患者无声带粘连发生率为3.9%(2/51),对照组声带粘连发生率为19.6%(10/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几丁糖组患者声带粘连发生率为3.9%(2/51),对照组声带粘连发生率为23.5%(12/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声带术后局部应用几丁糖可以减少声带粘连,提高恢复效果,可作为双侧声带手术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进食、活动干预运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价值及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260例,研究组采取早期进食及活动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对疗效、服务态度、医院环境及知识宣教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进食及活动干预运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效果明显,可快速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预防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以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科肝胆外科收治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42例为治疗组;以同期收治的非老年成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41例为对照组。经过相关围手术期处理,给予LC术,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结果可见2在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差异;但心、脑血管及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只要及时诊断治疗,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及时机,积极控制合并的慢性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预防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80例患者,其中40例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另40例患者术后给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性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7.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提供专业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护理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32例患者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与40例患者行传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术后护理进行观察,比较两组住院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疼痛程度情况。结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组在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均优于传统腹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简介:摘要为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对4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进行总结分析,本组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除3例双侧同期置换患者及3例80岁高龄患者在术后3周后出院外,其余患者均于术后2周左右出院,出院后4~6周门诊复查屈膝、屈髋均大于90度,能完成日常生活,认为做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5例,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2tomy,LC)与不切断腹直肌右肋缘下切口胆囊切除术(opencholecystectomy,OC)的优劣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具有手术指征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成LC组25例和不切断腹直肌OC组25例,对两种手术术中、术后,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对比分析,结果LC组切口长度明显优于不切断腹直肌OC组,而不切断腹直肌OC组在住院费用上显著低于LC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之,两种术式各有优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与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经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总不良反应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低位前切除术相比,经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其创伤小、操作简便,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巨大子宫肌瘤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分组治疗,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用时、手术出血、患者出院时间)发现,观察组患者均相对较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5.0%明显较低(对照组患者为2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在巨大子宫肌瘤治疗中,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同时减少手术出血,使得患者的手术切口得以减小,手术后患者能够及时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联合盆腔自主神经保护(pelvicautonomicnervepreservation,PANP)对于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及性功能保护作用的差异。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腔镜)诊治的98例直肠癌患者,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TME+PANP组(RTME+PANP组)和腹腔镜TME+PANP组(LTME+PANP组),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改良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15)、女性性功能指数(FIFS-19)三个量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排尿功能以及勃起功能、性欲望、性高潮、性欲主观唤醒能力等性功能能力进行评分,从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三个量表的得分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TME+PANP组患者术后IPSS得分低于LTME+PANP组患者,且两组数据在术后三个月(10.2±0.6vs10.8±1.2)及术后六个月(8.2±0.6vs8.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ME+PANP组患者术后IIEF-15得分高于LTME+PANP组患者,且两组数据在术后六个月(46.8±6.2vs40.4±8.4)及术后一年(52.2±10.9vs46.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ME+PANP组患者术后FIFS-19得分高于LTME+PANP组患者,且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比较两组术前IPSS、IIEF-15、FIFS-19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手术能较好的保留患者近期的排尿功能及性功能,且在女性患者性功能保护方面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