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预置D-J管在妇科复杂手术中对输尿管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妇科复杂手术患者,术前取得患者同意后在膀胱输尿管逆行插管留置D-J管,为术中快速准确寻找输尿管起到标示作用。结果41例患者术中均能较容易辨认输尿管,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直视下判断辨认输尿管9例,对输尿管支架进行触摸确定输尿管32例,无一例输尿管损伤发生。结论妇科复杂手术前选择性留置D-J管可在术中有效保护输尿管,预防其发生损伤。

  • 标签: D-J管 妇科手术 输尿管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尿道钬激光和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将其分为开放组(40例)和微创组(40例),开放组患者予以开放手术取石治疗,微创组患者予以经尿道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并比较两种手术一次碎石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止痛类药物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微创组患者一次碎石成功率为97.5%,开放组一次碎石成功率为8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止痛类药物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显著优于开放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技术对复杂性上段结石具有较高的碎石成功率,且该方法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开放手术 经尿道钬激光 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排石颗粒联合盐酸坦索罗辛与单纯应用排石颗粒治疗输尿管下段小结石疗效比较。方法将2011.1-2013.12就诊我院的62例输尿管下段小结石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单纯给予排石颗粒治疗;观察组31例,排石颗粒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观察排石率,结石排出时间。结果两组排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排出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石颗粒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小结石能明显缩短结石排出时间,效果好于单纯应用排石颗粒。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盐酸坦索罗辛 排石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J管在晚期恶性肿瘤继发的输尿管梗阻治疗中的价值及护理。方法采用输尿管内逆行留置双J管治疗23例晚期恶性肿瘤继发的输尿管梗阻。结果置管成功后,肾积水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前升高的血肌酐术后复查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初次成功置管后输尿管再发梗阻2例,发生在初次置管后第1天、第3天,术后随访发现,13例(56.5%)死于肿瘤晚期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10例(43.5%)现存活,其中7例输尿管内置管已达1~26个月,病情稳定。结论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可作为晚期恶性肿瘤继发的输尿管梗阻的首选方案,给予相关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 标签: 留置双J管 晚期恶性肿瘤 继发输尿管梗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联合胆道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50例纳入研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25例。A组行腹腔联合胆道取石治疗,B组行开腹取石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行腹腔联合胆道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书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联合结肠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接收的50例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腹腔联合结肠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采用结肠辅助腹腔治疗的手术27例,采用腹腔治疗由结肠辅助21例,采用腹腔结合结肠治疗有2例,50例患者全部成功完成手术。手术后腹腔感染患者3例,经过治疗后痊愈。在术后对患者随机访问3-24月,出现了2例T2N0M0期肿瘤患者吻合息肉,在经过治疗后痊愈。结论采用腹腔结合结肠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很好,且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镜 治疗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肠疾病应用潜水法胶囊内(潜水法CE)与双气囊小肠(DBE)诊断情况进行探析。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45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先后接受潜水法CE和DBE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本组45例患者,潜水法CE诊断阳性病变34例(75.5%),DBE诊断阳性病变40例(88.9%),相比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潜水法CE和DBE病变检出一致性为53.3%。结论在小肠疾病诊断中,潜水法CE与DBE均有较高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建议联合应用,以提高检出率。

  • 标签: 潜水法胶囊内镜 双气囊小肠镜 小肠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腹腔联合胆道在胆道结石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方式,从我院收治的胆道结石患者(2015年2月—2017年8月)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参照这些患者的病例记录,根据采取治疗手段的不同分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40例通过腹腔联合胆道治疗,在对这80例对照组和研究组观察的同时,并对这两组患病人员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研究组中,患病人员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患病人员的结石残留率为7.50%,在对照组患病人员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50%,患病人员的结石残留率为17.50%(P<0.05)相对于对照组来说偏低。研究组的患病人员出血量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的患病人员出血量(P<0.05),对研究组患病人员和对照组患病人员的手术时间的长短进行对比时P>0.05。结论用腹腔联合胆道方式对胆道结石的患病人员进行治疗时,反映出安全性高和潜在价值大的良好效果,所以建议胆道结石的患病人员优先采取用腹腔联合胆道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胆道结石 胆道镜 腹腔镜 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内与显微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要点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神经内血肿清除术)和对照组(接受显微下血肿清除术)。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血肿量、术前GCS评分。(2)两组骨窗大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3)两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4)术后6月两组GOS分级。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分别为(62.6±18.5ml、7.1±1.5分)、(62.8±19.1ml、7.2±1.6分),比较无差异(P>0.05)。(2)两组骨窗大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3)两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及比较有差异(P<0.05)。(4)术后6月两组GOS分级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对血肿清除率高,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恢复好。

  • 标签: 脑出血 内镜 显微镜 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6例肝胆管结石经腹腔联合胆道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至我院进行肝胆管结石治疗的患者56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对手术前后患者肝胆管直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肝胆总管直径明显小于治疗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手术时间(187.22±69.81)min,术中出血量(50.34±12.50)ml,平均住院时间(7.44±1.52)d;平均肛门排气时间(33.47±5.08)h,残石率3.57%;并发症发病率为5.36%。结论腹腔联合胆道在肝胆管结石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其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具有较低的残石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肝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联合胆道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PLG患者82例,根据其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31例),对照组患者行腹腔胆囊切除术,研究组患者行腹腔联合胆道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止痛药次数、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间差异不明显,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联合胆道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治疗PLG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且能保留胆囊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胆囊息肉样病变 腹腔镜 胆道镜 微创 保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采用腹腔联合电子胆道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纳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确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18例,实验组患者行腹腔联合电子胆道治疗22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术后排气时间、疼痛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显著更长(P<0.05),但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实验组术后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采用腹腔联合电子胆道治疗胆总管结石不仅术中出血少,并且可早期下床,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有显著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电子胆道镜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联合胆道微创术式用于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84例胆囊结石患者等分两组。单一组采用开放手术,双组采用腹腔联合胆道微创术式。比较两组胆囊结石治疗效果;手术时间、胃肠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出血;患者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双组胆囊结石治疗效果高于单一组,P<0.05;双组手术时间、胃肠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出血低于单一组,P<0.05;双组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腹腔联合胆道微创术式用于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减少出血,胃肠功能恢复快,下床快,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微创术式 胆囊结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取的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120例,并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腹腔联合胆道方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的开腹手术治疗,对比其质量效果。结果两组都顺利完成手术,且所用时间的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时间对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采取腹腔联合胆道的方法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胆囊息肉 胆囊结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胆道治疗胆囊结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抽取45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腹腔联合胆道手术进行治疗。统计患者的术中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均成功,所有患者术后T管造影显示胆总管内全部无残余结石,术后1年内回访,无患者结石复发,手术成功率100%;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7.76±26.18)min;术中出血量(42.46±7.53)ml;术后引流量(118.1±20.5)ml;肠鸣音恢复时间(11.77±3.61)h;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8.56±7.92)h;术后下床时间(1.5±0.4)d;住院时间(6.6±1.3)d;2例患者因疼痛使用镇痛药物,1例患者发生反流性食管炎,不良反应发生率6.67%。结论以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创伤小,恢复快,预后良好,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8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开腹手术(A组)和腹腔联合胆道组(B组),各43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使用镇痛剂例数、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石清除率及其术后近期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比A组少(P<0.05);B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其术后住院时间比A组均短(P<0.05);B组使用镇痛剂例数比A组少(P<0.05);B组发生残余结石、胆漏及其胆道损伤的例数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近期B组发生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的例数比A组多,(P<0.05)。结论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近期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治疗方式。

  • 标签: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反复困难胃管置入的方法。方法采用自制离合式口咽通气管提高常规经鼻置入胃管在口腔内盘绕受阻的困难置管成功率。结果32例困难胃管置入患者均一次成功。结论离合式口咽通气管对ICU反复无创鼻胃管置入困难的危重患者效果明显,其操作简单方便安全而且不增加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 标签: 胃管置入 离合式口咽通气管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球筋膜下麻醉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应用于治疗青光眼治疗活动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青光眼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本研究对治疗组患者给予球筋膜下麻醉进行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对对照组患者给予球筋膜下麻醉进行以穹窿部位为基底的结膜瓣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以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合作程度、眼压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选择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总有效率97.2%,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4.1%,且合作程度均较高,通过对比得知,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者的合作度水平较高,另外,治疗组患者的眼压以及滤过泡形等临床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由此可以看出,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患者选择不同位置进行球筋膜下麻醉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并且均能够获得较高的满意合作度,但是这两种治疗方案背景下的临床指标存在差异,另外,通过本研究结果了解得知,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从而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 标签: 复合式 切除术 青光眼 临床疗效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接收的52例青光眼患者等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6及12月的眼压稳定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其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用于青光眼中,效果可观,不仅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增强眼压的稳定性。

  • 标签: 疗效 复合式 青光眼 并发症 小梁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