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院静脉给药出现的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和相关因素,提高ADR警戒意识,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某院2013-2015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报告中,静脉给药导致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例静脉给药引起的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中老年人(≥45岁)发生率最高,占59.18%;不良反应类型以新的一般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主,共84例(85.74%);中药注射剂和抗感染药物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0.77%和29.81%;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占31.28%,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占21.23%。结论临床应重点监测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医院应积极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管理工作,促进合理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淋巴瘤患者应用美罗华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4月—2016年7月应用美罗华治疗的淋巴瘤患者10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在应用美罗华治疗过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应用美罗华治疗过程加强对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美罗华用药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评分、美罗华用药护理评分、不良反应监测评分、不良反应处理评分;应用美罗华不良反应出现率;护理前后患者负性情绪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美罗华用药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干预组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评分、美罗华用药护理评分、不良反应监测评分、不良反应处理评分比对照组好,P<0.05;干预组应用美罗华不良反应出现率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相似,护理后干预组负性情绪显著减轻,优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结论淋巴瘤患者应用美罗华过程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强化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不良反应治愈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钙拮抗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实施治疗的病患为基本对象,共有300例,对患者给予钙拮抗剂药物治疗,分析病患治疗后的基本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共有101例病患产生了不良反应,占总例数的33.67%。病患产生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为心悸、面部红肿、便秘、头痛以及外周组织水肿等,所占比例较多的为面部红肿以及头痛,各占不良反应总例数的21.78%、39.60%。结论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使用钙拮抗剂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取得相应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极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为此,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要经过具体的预防措施来防止不良反应的出现,从而提升病患的治疗有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因西药制剂应用引致的不良反应事件与临床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情况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80例西医药物应用不良反应事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由针对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和西医用药处方展开回顾性分析,揭示患者西医药物不良事件的累及部位和发生原因。结果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分布的身体部位角度展开分析,本组入选的80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累及皮肤及其附属组织,有12例患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有10例患者累及消化系统,有8例患者累及循环系统,有7例患者累及全身,有7例患者累及泌尿系统,有5例患者累及呼吸系统,有3例患者累及血液系统,有3例患者累及肝胆器官。结论因西医给药治疗过程引致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与临床中发生的不合理用药事件之间具备密切相关性,做好西医用药不良反应事件及其引致原因的研究分析工作,能够为临床药物应用合理性水平的不断提升创造支持条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评估护理对不良事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评估护理。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社会功能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00%<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观察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评估护理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社会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行前瞻性分组研究,观察组50例,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50例仅给予奥美拉唑用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所有病患均用药治疗后,腹部疼痛、嗳气、腹胀、胃灼烧感等症状评分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症状评分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确切,可快速改善患者症状,用药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身凝集反应对113例输血不良反应及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取2015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站申请接受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凝集情况的不同将其随机均分为次侧凝集不高于自身凝集、主侧无凝集的实验组与主次侧均无凝集的参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不良反应以及输注效果差异。结果共计12940例,实验、参照两组各有113例、12827例。实验、参照两组输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19%,二者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输血效果方面,实验、参照两组总体分别为10.4g/L/2U、11.3g/L/2U,P>0.05,同样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输血过程中自身凝集反应对113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输注效果均无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对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献血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06—2016.01)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献血者经优质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35.44±8.31)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36.99±8.58)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结论对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预防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0例建卡孕妇统一筛查不规则抗体作为观察组,500例不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对两组患者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观察组不规则抗体出现原因予以分析。结果输血次数≥3次的阳性率高于输血次数<3次;女性有妊娠史者的阳性率高于无妊娠史者;观察组患者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小于对照组18%的不良反应率;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预防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对减少溶血性不良输血反应具有较好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接受的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对照组(35例给予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消化道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术中保温护理对腹部手术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共60例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患者实施保温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寒战和低体温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相比较,差距很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PLT、PT、TT、APTT、FIB均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较大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术中保温护理干预,不仅可以保持患者稳定体温,促进患者的康复,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凝血功能,观察其临床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对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ICU清醒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11比例分为参照组(n=42)和试验组(n=42),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前瞻性护理,评价并比较两组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焦虑、抑郁评分与参照组相比,显著下降,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睡眠质量评分进行比较,试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清醒患者实施前瞻性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积极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的效果。方法研究分析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肺癌患者,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后的患者情绪状态差异。结果在焦虑、抑郁评分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97.5%显著高于对照组7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颈椎病神经根型疼痛患者中针灸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医治的颈椎病神经根型疼痛患者(198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99例。此次研究患者均常规治疗,研究甲组针灸,研究乙组物理疗法,总结疗效、治愈患者的治疗次数、不良反应。结果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5.96%)大于乙组(87.88%),P<0.05。甲组痊愈患者治疗的次数(7.12±1.51)次少于乙组痊愈患者(12.12±2.05)次,P<0.05。此次研究患者在治疗中,均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对治疗没有产生影响,没有退出、中断的病例。结论在颈椎病神经根型疼痛患者中,针灸治疗的有效率高,可快速使患者痊愈,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瞻性护理对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ICU清醒患者80例,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前瞻性护理组,每组40例患者。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其临床症状进行治疗,前瞻性护理组患者采用前瞻性护理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前瞻性护理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评分要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两者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前瞻性护理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绪发生及睡眠质量提高采用前瞻性护理,能够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稳定患者情绪,减少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提高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