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20例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运用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0例,其间28条肢体,单纯运用介入治疗肢体则为16条肢体,介入联合手术治疗则是12条肢体。结果29条肢体均成功进行了介入及手术治疗,治疗之后症状缓解,踝肱指数为0.52±0.16,这比术前指数0.32±0.11比较,则显著提升P<0.05。1条治疗失败则采用手术截肢,截肢率为0.36%。治疗30d之内死亡1例,死亡率为5%。20例患者随访均为1~72个月,平均36个月。2例人工血管搭桥血栓形成,1例行手术取栓,同时施以人工血管动脉吻合口球扩支架,1例膝上截肢,1例则给予药物保守治疗。2例髂和股腘动脉支架出现二次下肢缺血,支架阻塞2例,狭窄则为1例,2例予以二次球囊扩张支架置入,1例手术转流,通过上述治疗之后患者症状均得以缓解,下肢症状无复发。结论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能够充分改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状,使得患者下肢恢复血供,同时降低脑梗死发生率及截肢率和病死率。
简介: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方法及其疗效。方法38例患者(共54条患肢)均在造影指导下进行手术。剥脱大隐静脉主干,然后对小腿严重屈曲成团的静脉进行点状剥脱,最后对明显的曲张浅静脉进行泡沫硬化剂治疗。术中再次静脉造影,对残留的曲张静脉再次注入泡沫硬化剂,直至完全闭合。结果38例患者(54条患肢)第一次泡沫硬化剂注入后进行静脉造影,发现77.8%(42/54)患肢存在小腿深部有残留曲张静脉,再次进行泡沫硬化剂治疗后绝大部分曲张静脉闭合。术后第5天静脉造影复查时发现有8例皮下深层有曲张静脉团,再次注入泡沫硬化剂后曲张静脉闭合。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结论改进的应用泡沫硬化剂方法闭合曲张静脉可以安全、有效、微创及彻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并取得较好的中期疗效。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颈硬化症患者应用电化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膀胱颈硬化症患者,经临床症状、尿流动力学和膀胱镜检等检查确诊后,均采用EASY一100A电化学前列腺增生治疗仪进行电化学治疗。观察患者术后1、3及6个月的尿流率、残余尿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6例患者术后5—7d拔除导尿管,34例拔管后排尿通畅,2例出现尿潴留,经重新留置导尿1周再拔除后排尿通畅。所有患者术后无出血、尿失禁等并发症。术后l、3及6个月的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0.4±1.6)、(11.2±1.8)及(11.7±1.3)mL·s-1,与术前(4.9±1.7)mL·s-1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术后l、3及6个月残余尿量分别为(38±11)、(35±15)及(26±13)mL,与术前(80±12)mL比较均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对于高危膀胱颈硬化症患者经电化学治疗是一种安全、经济而有效的治疗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查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抽取120例同一阶段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TBL、AST以及ALB等生化项目检测,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CHE、ALB两项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TP、TBL及AST三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P均<0.05,对比差异明显。结论肝硬化患者的生化检测结果与健康人群具有一定差异,其中胆碱酯酶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总蛋白水平、总胆红素水平以及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的对比能够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医生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可以此为依据,有利于提高医生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也就有利于及时的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能够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改善,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总胆汁酸(TBA)、血清甲胎蛋白(AFP)、前清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免疫分析仪,对我院50位患有肝硬化的患者(实验组)和50位健康人(对照组)的四项血清指标进行检测,探究血清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血清总胆汁酸和血清甲胎蛋白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前清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的好坏均与TBA、AFP、PA、RBP四项指标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临床判定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分析老年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其与临床相关因素,改善老年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分别回顾调查医院内2014年10月到2016年1月的200例老年肝硬化患者,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估和调查,分析不同老年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其临床相关因素例如住院时间,并发症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老年组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肝硬化患者,老年组肝硬化患者发生营养不良者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老年组肝硬化患者没有发生营养不良者,但是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上臀围、尿素氮、体重、贫血、皮脂厚度等与其营养状态并无差异。结论老年组肝硬化患者较为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并且住院时间也随着营养不良的程度而延长。因此,医生在给肝硬化患者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患者自身的营养状态和进行营养支持疗法,并且当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时及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