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我院住院的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66例,按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保肝、利尿、限制钠水补充白蛋白、注意休息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奥曲肽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d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2.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4,P<0.05)。结论小剂量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晚间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9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100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晚间护理措施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0.16±6.51)h、(12.21±2.16)天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8.52±5.98)h、(17.59±1.27)天(P<0.05)。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率(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P<0.05)。结论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晚间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出血停止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种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MSCT运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仿真内窥镜(CTVE)几种成像技术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病例。结果130例均检查成功,几种血管成像技术图像对ASO有特征性显示,可以准确、清晰显示血管管壁各种斑块及管腔的不同程度狭窄。结论多层螺旋CT多种血管成像技术对下肢动脉的显示具有各自的明显优势,已成为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8例非冠心病者为对照组,63例冠心病患者为实验组,均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斑块超声检测,进行比较。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IMT值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IMT明显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冠状动脉病变与IMT值及斑块检出率明显相关。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斑块可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4例),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GGT水平以及治疗后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GGT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GG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GGT水平,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其机体HBV-DNA转阴和提升其整体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120例确诊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6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及血脂、CRP含量变化。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与CRP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较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之中,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西医治疗,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动脉硬化与尿毒症内瘘血流量有无相关情况。方法选择120例拟行动静脉内瘘术的尿毒症患者手术中取桡动脉病理活检,将病理活检结果分为正常、轻度硬化、中度硬化、重度硬化四组,将检测结果与术后6周的血管峰值流速相对照,了解动脉硬化对内瘘的血流量有无影响。结果动脉硬化在尿毒症患者中发生率约为88%,其硬化程度与手术后内瘘血流量呈负相关且合并糖尿病和(或)高血压者明显高于其他疾病。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尿毒症患者,动脉硬化程度与动静脉内瘘手术后的血流量呈负相关,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可作为动静脉内瘘手术前评价血管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就阿德福韦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德福韦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场强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1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MRI资料,均行T1WI、T2WI和T2WI压脂平扫,17例行Gd-DTPA动态增强T1WI扫描。结果15例见再生结节,11例见退变结节,6例见原发小肝细胞癌。再生结节为肝内弥漫的小于1cm结节状病灶,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略低信号影;小肝细胞癌为直径小于3cm结节状病灶,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影;Gd-DTPA动态增强见小肝细胞癌于肝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消退。结论依据结节大小、信号改变,MR可区分大部分再生结节与小肝细胞癌,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更高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肝脏纤维化及肝癌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2月,于我院住院至少3次或3次以上的HBV感染相关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24例,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肝纤维化及肝癌发生的影响。所有分析对象是均接受约2年的随访(包括2年内死于肝癌的患者)。其中男92例。女32例。124例患者中71例患者接受连续2年及以上的抗病毒治疗和护肝软肝治疗,53例患者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但接受护肝软肝治疗。结果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71例患者肝纤维化的变化程度较53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明显减轻。53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中,2年中15例被确诊为肝癌,发生率为28.3%(15/53);而接受抗病毒治疗的71例患者中,19例被确诊为肝癌.肝癌发生率为26.76%(19/7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849)。结论核苷类似物对HBV感染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有助于减慢肝脏纤维化进程,但不能降低肝纤维化向肝癌的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晚间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3月—2015年12月间随机选择我院接收的51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科室为患者提供一般院内护理服务,作为对照组;于2016年1月—2016年10月间随机选择51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科室为患者做好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晚间护理干预服务,作为观察组,评价两组患者出血停止、住院用时;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出血停止(25.63±3.51)h、住院用时为(15.03±3.10)d,观察组患者出血停止(21.42±2.01)h、住院(12.53±2.16)d,对照组患者出血停止及住院用时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室为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做好基础护理流程后加强晚间护理干预,患者止血、住院用时均较短,且满意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