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胸腔积液新生儿病人的临床特点,通过对9例PICC少见并发症的经验总结,提高危重症新生儿医护人员的观察及应急处理能力。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9年7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留置PICC导管后并发胸腔积液9例新生儿病人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新生儿病人均为早产儿,留置PICC后首次拍片导管尖端位置4例未置入上腔静脉,5例置入上腔静脉,其中3例在住院6~29d时发生导管异位。结论:PICC置管过程中任何原因导致的导管异位是导致PICC输液发生渗漏的主要原因。PICC置管后一旦并发胸腔积液,疾病进展迅速,护理人员应提高PICC少见并发症的认识,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进行防范并积极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鼓膜置管术联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3月份到2023年3月份纳入的2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鼓膜置管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鼓膜置管术联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方法,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水平。结果:针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能够得知,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听力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听力指标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过程当中,通过运用鼓膜置管术联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水平,提升患者的听力,减轻身体炎症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自2023年1月至12月,共选取86例患者进行股静脉置管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采用对比法进行观察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股静脉置管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液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压稳定,肾功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生存率明显提高。结论:股静脉置管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保证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应用及其护理的基本方法。方法 选取64例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同步实施置管前护理、置管期间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置管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置管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88%>81.25%,χ =4.01),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25%<28.13%,χ =5.38),P均<0.05。结论 在PICC置管术治疗过程中予以实施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缓减患者痛楚,且并发症发生率得以显著降低,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肿瘤患者实施PICC置管出院的具体作用效果。方法:本文按照多阶段抽样法将起始于2022年2月终到2023年3月在我院治疗结束的58例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平均数量分配原则划分成两组,参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延续性护理,统计验证两组患者出院后产生的并发症以及实际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在生活质量相关量表测评分数对比参照组更高一些,并发症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显示数据指标之间的统计差异。结论:肿瘤患者经治疗后实施PICC置管出院后经过延续性护理持续作用下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馈控制护理策略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肿瘤化疗的80例患者,以无差别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n=40)与实验组(n=40)。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形式,对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前馈控制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情况明显更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采用前馈控制护理干预方式的效果较为显著,主要作用就是使得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有效避免不良反应风险问题发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PICC置管术后并发静脉炎的原因进行分析,做好护理探究。方法:通过选取PICC置管新生儿共计60例,对照组采用PICC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预防性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CVC-RI、CRBSI发生率中整体发生率分别为3.33%、3.33%,相比较对照组较优(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消失时间及护理质量评分分析,试验组整体症状消失时间快,整体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PICC置管术后并发静脉炎的原因进行分析,依据出现的问题进行护理,能够提升护理质量,满意度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为新生儿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脐静脉置管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均护理至出院。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护理质量、体重、家属总满意率和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新生儿的导管留置时间、开始喂养时间、穿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时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15天、30天后两组新生儿体重均有所增加,但各观察时间点观察组新生儿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开始喂养时间和穿刺时间,提高新生儿体重增长速度和家属护理满意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血管通路护理小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2017年6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4例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发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组患者分别为32例。干预组给予血管通路护理小组的干预措施,常规组给予常规的干预措施,对比干预组和常规组的深静脉置管感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深静脉置管感染率1例(3.13%)显著低于常规组6例(18.7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23例(71.87%)显著高于常规组30例(93.75%),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血管通路护理小组的干预措施,减少了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院外导管维护中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05月-2024年05月84例本院接收的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随机数字分组:研究组(综合护理,42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42例),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导管维护知信行水平、自我管理能力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后导管维护知信行水平、自我管理能力高,P<0.05;研究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运用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可提升其导管维护知信行水平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切实优化患者生活质量,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