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效果,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选取了66例具有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阿司匹林长期使用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实验组给予每日100毫克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对照组则服用外观相似的安慰剂,疗程持续12个月。通过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血小板聚集率及不良反应情况,并于试验结束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心血管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率差异。结果:经过12个月的观察期,实验组中共有2例患者发生了心血管事件,占该组总人数的6.06%;而对照组中则有7例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占比21.21%。此外,实验组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示出显著改善(P<0.05),表明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在实验过程中也发现,实验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轻微胃肠道不适的副作用。结论: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明确的效果,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健康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脾胃病调理方法与机制,以寻求更全面、有效和科学的脾胃病治疗策略。方法:为了研究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脾胃病调理方法与机制,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脾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实验组接受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脾胃病调理干预,包括经络按摩、中草药治疗和针灸等。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治疗,未进行个体化的脾胃病调理干预。在干预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估。评估指标包括胃镜检查、腹部超声、胃痛情况 。结果:实验组在胃镜检查、腹部超声、胃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脾胃病调理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该调理方法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多种机制对脾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的结果验证了中医经络调理在脾胃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并为进一步探索脾胃病调理方法与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启示。这对于优化脾胃病的治疗策略、推动中医经络理论的应用以及提高脾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胃腺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病发于机体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疾病,目前关于胃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的治疗靶点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丙酮酸激酶(PK)已被认定是参与细胞糖酵解的重要因子,对促进葡萄糖向丙酮酸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M2型丙酮酸激酶(PKM2)是PK的一种亚型,也是肿瘤细胞中促进有氧糖酵解的关键酶。既往研究证实PKM2在多种恶性肿瘤疾病中发挥作用,可促进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活性,作为PK的一个亚型,是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途径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PKM2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代谢,对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针对PKM2在胃腺癌中的相关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后续临床靶向治疗胃腺癌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的影响,以加深对该领域的认识。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的方法,搜集和分析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重点关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甲状腺疾病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其潜在的发病机制。结果:研究发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的影响较为明显。内分泌干扰物可以通过模仿或干扰体内的内源性甲状腺激素作用,干扰甲状腺激素合成、运输和代谢等过程。此外,它们还可以抑制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正常功能,干扰甲状腺激素信号传导通路。这些作用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失调,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等疾病。结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发病。这一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监测和控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排放,可以减少生态环境中这类有害物质的累积,从而保护公众的健康。
简介:摘要卡他莫拉菌在儿童定植及感染率高,产酶菌株已达临床分离率的90%-99%,同时对大环内酯类耐药逐渐严重,耐药机制研究显示与23SrRNA位点发生突变有关,而ermA、ermB、ermF、mefA、mefE等常见的耐药基因尚未发现。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细菌耐药机制,探讨临床抗生素应用管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2160例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强化临床抗生素应用管理后)1106例和对照组(强化临床抗生素应用管理前)10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评价其临床抗生素应用管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0.54%<1.80%)、多重耐药菌检出率(27.31%<42.79%)以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0.66%<2.09%)相对更低(P<0.05)。强化临床抗生素应用管理后,在用药指导、药物配伍、耐药预警、跟踪监测等方面质量评分均显著提升(P<0.05)。结论以细菌耐药机制为参考,加强临床抗生素应用管理,能够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激励机制在护理员满意度测评中的影响。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研究法、随机抽样法进行临床试验。将我院内分泌科50名护理员抽样出42名护理员在采用激励机制前后,每月随机发放42份护理员满意度调查表,观察对照组与研究组之间的差异,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中不采用激励机制进行的护理员调查满意率为96.1%,而采用激励机制后进行的护理员调查满意率为97.7%,采用激励机制后护理员的满意率明显高于未采用激励机制的护理员满意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适时给于物质及精神奖励,是激发护理员工作热情必不可少的举措,能不断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员的满意度,能促进老年护理医院可持续性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方法 抽选我院 2015年 3月~ 2018年 6月收治的 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35例, 经检查确诊后,对照组予以常规用药,研究组予以系统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中,显效 24例(占 68.6%),有效 10例(占 28.6%),无效 1例(占 2.9%),治疗总有效率为 97.1%;对照组中,显效 16例(占 45.7%),有效 12例(占 34.3%),无效 7例(占 20%),治疗总有效率为 80%。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经检查确诊后,根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用药,能够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近些年竞技体育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在发展,同样也导致了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和运动疲劳,如何有效的让运动员恢复是教练和运动员迫切需要的。 全身 超低温 治疗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物理 治疗 ,因其能很好地缓解疼痛、降低受伤后的炎症反应、加快恢复速度,且操作简便、耗时短、治疗过程舒适,日益受到国内外优秀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注。 本文就全身超低温治疗技术在促进运动疲劳恢复是生理机制进行综述。
简介:坏死性凋亡是一种非caspase依赖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它的调节、诱导及阻断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一系列分子的表达及调控。研究发现,坏死性凋亡不仅参与机体的生理性调节过程,一些具有坏死表型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坏死性凋亡的活化直接相关,如神经变性性疾病,缺血性疾病,炎症、病毒感染性疾病等。此外,对肿瘤耐药细胞株的研究证实,在规避肿瘤多药耐药方面坏死性凋亡诱导剂具有“广谱性”。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生理特征及临床相关性研究,为肿瘤性疾病分子靶向治疗及靶向药物研发开拓了新的前景。本文就坏死性凋亡的可能调控机制、生理学特征及坏死性凋亡与临床疾病和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