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ABO血型、性别、年龄对血浆成分中Ⅷ因子活性(FⅧ)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的影响.方法采用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和去冷沉淀血浆,检测献血者ABO血型、冷沉淀凝血因子与去冷沉淀血浆中Ⅷ因子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并采用t检验,LSD法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冷沉淀凝血因子中FⅧ水平以A型、B型组明显高于O型组(P〈0.001),去冷沉淀血浆中FⅧ水平以A型、O型组明显低于B型组(P〈0.01).冷沉淀凝血因子中FIB水平以女性组明显高于男性组(P〈0.005),去冷沉淀血浆中FIB水平以女性组明显高于男性组(P〈0.05).去冷沉淀血浆中FⅧ水平以〉30岁人群明显高于≤30岁人群(P〈0.05),去冷沉淀血浆中FIB水平以〉30岁人群明显高于≤30岁人群(P〈0.001).结论血型是冷沉淀凝血因子和去冷沉淀血浆中FⅧ水平的影响因素,B型含量均是最高.ABO血型对冷沉淀凝血因子和去冷沉淀血浆中FIB水平无影响.性别是冷沉淀凝血因子中FⅧ和FIB水平的影响因素,也是去冷沉淀血浆中FIB水平的影响因素,且女性组高于男性组.年龄是去冷沉淀血浆中FⅧ和FIB水平的影响因素,适龄献血人群中〉30岁组明显高于≤30岁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病变的特点。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50例男性、50例女性,共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50例女性为对照组,50例男性为观察组,对其既往缺血性脑卒中史、急性冠脉综合征家族史、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病变特点加以分析。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家族史、既往脑卒中史、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在两组间未有显著差异(P>0.0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对照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吸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脉病变都是单支病变处于优势,两组间冠脉病变特征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男性患者面临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而女性患者面临的最主要因素是高血压,需要进行合理预防。
简介:摘要: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医院住院的32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高尿酸血症(HUA)为92例,其患病率为28.0%。HUA组与UA组相比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BMI)、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研究对象根据(SUA)水平进行四分位分层,高血压、高血脂、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均有上升趋势。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女性患者SUA水平以“J形”关系独立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但在男性患者中无明显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无锡地区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分布和不合格情况,为今后开展献血工作、加强血液安全、防止血液资源浪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统计无锡2014—2023年无偿献血者性别、年龄与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的情况。结果 无锡地区10年来,对426787例无偿献者血样本进行了检测,总不合格率为1.58%(6740/426787),其中2014年最高为2.80%,2022年最低为0.92%,所有检测指标的不合格率为:抗-TP> HBsAg> ALT>抗-HCV>抗-HIV。各年间总不合格率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男性不合格率(1.75%)显著高于女性(1.32%),且各年龄段的不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个检测项目中,男性的 ALT、HBsAg、 抗-HIV不合格率都高于女性;女性抗-HCV、抗-TP的不合格率高于男性,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014-2023年无锡地区献血人群筛查总体不合格率偏低,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抗-TP、 HBsAg、 ALT。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浓度与肥胖、性别、血糖、胰岛素等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因高血压病于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表达水平检测,并通过对比研究明确肥胖、性别、血糖、胰岛素等不同参数条件下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浓度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高血压患者(P<0.05);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女性高血压患者(P<0.05);胰岛素水平与sE-s浓度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血糖水平与sE-s浓度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肥胖、性别、胰岛素等项目均可能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浓度产生影响,因此临床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合理化干预对高血压疾病发生、进展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体检、就诊的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对于纯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这主要是为了解决单纯西药治疗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存在的不足,比如临床疗效不佳和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不耐受等情况。方法:采用了随机分组的研究设计,共选取100名符合特定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纯西药治疗,包括消心痛、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片等;而治疗组在接受对照组相同的西药治疗基础上,额外服用自拟的中药方剂。所有参与者接受4周的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了多项评估,包括心绞痛发作次数、CCS心绞痛分级、和心电图等。数据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CCS心绞痛分级和心电图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改善,相比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的缺血性改变也在治疗组中有所改善。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稳定性心绞痛在疗效上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并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显示出较高的安全性。这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仍需要更多、更长期的研究以全面评价其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