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出血并发症发生时间。方法研究对象都是在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2月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3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分析患者用药后的出血并发症发生时间。结果3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过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共有8例患者出现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8/36),出血部位涉及皮下、出血性梗死、鼻内、消化道、血尿、颅内以及牙龈。患者药物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77±1.65)明显低于治疗前(15.49±2.17),形成明显的治疗优势,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具有探讨研究价值。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降低患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减少出血并发症存在的时间,缓解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特殊护理在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特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水平(Fbg)。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干预组患者PT、APTT水平均显著升高,Fbg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发生,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于小儿白血病中的意义及对患者消化系统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 32例小儿白血病患者,随机平均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16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导入 PICC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带管时间以及出现的感染情况、 消化系统等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大于观察组,观察组的带管时间远远长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小儿白血病进行治疗时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能够更加安全稳定、减少感染、 消化系统并发病的发生,推荐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氨溴索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对小儿重症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8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氨溴索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5%,观察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FEV1、PEF、FVC等肺功能指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PEF、FVC等肺功能指标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患者中采用规范化护理流程法进行干预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深静脉导管治疗出现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相关指标及护理满意度、感染发生时间。结果观察组CRBSI、导管堵塞、非计划性拔管及外周血培养阳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经检验表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发生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规范化护理流程运用于深静脉导管治疗发生的相关感染患者中能有效的改善感染症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了感染时间,临床运用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筛选出本院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有无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将患者分为有服药史组与无服药史组,每组均为4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h的NIHSS评分,有服药史组低于无服药史组,差异显著(P<0.05)。随访3个月,有服药史组的总有效率是95.0%,无服药史组是82.5%,有服药史组高于无服药史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影响,有助于缓解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升短期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同时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采取临床护理,按照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分期胸前中置入引流管来引流胸腔积液,40例研究组患者则同时在胸腔双侧置入引流管引流胸腔积液。对比两组的置管时间、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置管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同时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引流并进行临床护理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置管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85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2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添加静脉注射左卡尼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临床指标、不良症状改善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观察组总有效人数为39例(90.70%),明显多于对照组27例(6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B型尿钠肽、每搏输出量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即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有呼吸困难、水肿、乏力、食欲不振、右上腹闷胀感等临床症状出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相关症状改善人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静脉注射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病症,增强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实施于小儿腹腔镜疝气修复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疝气修复术的患儿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34例设为对照组,开展氯胺酮麻醉,剩余34例设为观察组,开展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分析和对比两种药物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而诱导时哭闹以及切皮时体动情况均比对照组良好(P<0.05);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手术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下降低于90%的患儿例数相比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实施于小儿腹腔镜疝气修复术中,不仅诱导效果好,而且不影响患儿呼吸,且术后苏醒快,镇痛以及镇静作用均非常好,因此建议在临床上使用该种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静脉脉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筛查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5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静脉脉彩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具体诊断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血管狭窄检出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以低回声斑块为主,其余多为强回声斑块。结论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静脉脉彩等技术联合应用,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筛查提供可靠的依据,且该方法具有价格低廉、快捷有效和连续监测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美托洛尔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等。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及心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碘酮与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心率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与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0)未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n=20)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血红蛋白Hb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最高血清总胆红素值较对照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后,NEC的发生率为3.45%;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后,NEC的发生率为4.51%。两组患儿的NEC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患NEC的发生率,与是否静脉输注IVIG无显著的相关性。因而,本实验研究认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儿自身的实际病情,酌量应用IVIG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在院治疗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112例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患儿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与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退热时间、昏迷时间、惊厥消失时间、脑电图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分别均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指标可通过大剂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显著改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预见性护理在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和试验组关节置换术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试验组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