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前列地尔对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择的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患者,本研究共选择患者例数为5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放他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患者25例。为本研究对照组患者选择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为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进行比较。结果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结束以后患者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而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于慢性肾衰竭进行治疗,为患者选择采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相关指标,有效促使患者更好的恢复,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医院接收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办法为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要远远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方法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被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负面情绪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展开心理护理方法。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负面情绪与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护理前所有患者负面情绪与免疫功能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负面情绪与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接受临床护理的过程中,予以心理护理模式,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鼠被动吸烟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小鼠30只,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烟草损伤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损伤组小鼠使用烟草使其进行被动吸烟,待实验结束后,统一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血气功能指标,最后对结果进行讨论。结果研究对各组小鼠体重进行了测量与比较,其中发现各组小鼠在研究期间内其体重均出现明显变化,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还对不同组小鼠的血气指标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发现PH、PaCO2、SaO2、Glu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被动吸烟会导致其体重出现下降,且血气功能也出现一定影响,对小鼠的健康有消极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0%(48/50),对照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0.0%(40/5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具有积极影响,即可显著改善和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并能促使其病情快速恢复,从而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来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皮肤瘙痒患者选为研究目标,依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30)、试验组(n=30)。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总结患者皮肤瘙痒原因,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皮肤瘙痒程度评分。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原因主要有电解质代谢紊乱、氮质代谢产物生成增多、过敏反应。试验组患者透析后皮肤瘙痒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原因非常多,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以此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心脏超声在慢性心衰(CHF)患者诊断以及心脏功能评价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其中Ⅰ+Ⅱ级慢性心衰患者26例,Ⅲ级慢性心衰患者25例,Ⅳ级慢性心衰患者29例),将其划分试验组,从体检健康人群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研究样本开展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对比两组研究样本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以及HFEI评分,分析NT-proBNP与心衰超声参数、左室射血分数以及HFE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试验组慢性心衰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NT-proBNP和HFE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中NYHA等级越高,慢性心衰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NT-proBNP和HFEI评分越高(P<0.05),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越低(P<0.05);NT-proBNP得分与左室射血分数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NT-proBNP得分与HFEI评分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这充分表明心脏超声诊断结果能够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全面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建议在慢性心衰患者诊断过程中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对比分析,所选患者全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对所选患者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产生并发症的几率,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凝血、低血压、体温升高、高血压以及失衡综合征并发症的出现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其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几率,保证治疗方式的安全和有效,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诊治的偏瘫患者中抽取108例作研究对象,并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n=54)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研究组(n=54)则加用等速肌力训练,就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患侧肘屈肌肌张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前,2组上肢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2组M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M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正性影响,在增强患侧肘屈肌肌张力上有积极作用,可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内未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小儿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补体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IgA、IgM、IgG、G3b、G4),C3b、C4红细胞免疫状态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情况。结果在急性期的观察组红细胞免疫状态各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儿在急性期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分别为(1.06±0.12)、(0.72±0.18)、(7.23±1.9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指标;实验组患儿在急性期CD3、CD4和CD4/CD8指标为(61.43±4.86)、(40.32±4.13)、(1.18±0.15),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患儿的免疫功能,并且有部分的B淋巴细胞失调,因此积极调节小儿免疫状态,对患儿的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吡嗪酰胺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将本院2016年7月-2018年3月接收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06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吡嗪酰胺治疗,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肾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在血肌酐和尿素氮方面,治疗前和治疗后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后血尿酸、血清胱抑素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更高,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吡嗪酰胺应用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治疗之中,不仅可以对肾脏尿酸的排泄造成影响,同时也能够通过肾功能免肝指标对用药状况进行监测,避免不良损害的出现。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骨科的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治疗,用疼痛评分量表评价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疼痛、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膝功能进行评定,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5.1%,治疗组的的优良率为93.0%,治疗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简介:摘要近年来,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已引起广泛关注。产妇在妊娠期由于子宫增大,对盆底慢性牵拉引起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加上孕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产妇进入分娩期后胎儿先露部分对盆底的挤压,使盆底韧带和肌肉过度扩张,引起盆底神经、结缔组织连接分离等导致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特别妨碍女性的工作和社会活动,足以见其危害性。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的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和治疗,对产后42天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经过了严格的临床实践,大大地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产后尽早进行盆底肌功能的康复训练,并选择最佳时机及正确方法,是预防日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关键。尤其目前产科领域正在努力降低剖宫产率,倡导自然分娩的形势下,重视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康复和重建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