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微创颅骨钻孔引流治疗小儿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5例急性硬膜外血肿儿童患者,颅骨钻孔置管后,应用尿激酶冲洗并引流硬膜外血凝块,总结临床效果。结果25例经颅骨钻孔外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治疗,住院6~12d,平均(89±16)d;引流管留置3~7d,平均(44±11)d;血肿完全清除17例,绝大部分清除8例,其中2例术后1d复查头部CT硬膜外血肿完全消失;出院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OS),均达到恢复良好标准;术后随访1~3个月,脑组织均膨胀良好,无血肿复发病例。结论颅骨钻孔外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治疗小儿急性硬膜外血肿创伤小,操作简单,经济有效,可避免开颅手术及输血,手术方法安全,但需掌握手术适应证。
简介:目的该研究通过对重型β-地中海贫血(β-TM)患儿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特点的研究,探讨HRV对β-TM患儿心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β-TM患儿(地贫组)和15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分别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比较分析两组HRV时域和频域指标的变化及β-TM患儿血清铁蛋白水平与HRV的相关性。结果地贫组患儿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和频域指标极低频谱(VLF)、低频谱(LF)、高频谱(HF)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铁蛋白水平与HRV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β-TM患儿自主神经功能异常;HRV对β-TM患儿早期心功能异常有预测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卵黄囊瘤的临床特点,探讨脂肪酸合酶(Fattyacidsynthase,FASN)在小儿卵黄囊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卵黄囊瘤患儿临床资料,运用免疫组化检测26例卵黄囊瘤、17例未成熟畸胎瘤、1例胚胎性癌及12例相关部位正常组织标本中FASN的表达情况。结果26例小儿卵黄囊瘤发病平均年龄2岁5个月,16例单纯以肿块就诊,5例单纯以局部继发症状就诊,5例同时具有肿块及局部症状。FASN在卵黄囊瘤的表达程度(73%)显著高于未成熟畸胎瘤(28%)、胚胎性癌(0%)、正常组织(16%)。FASN在性腺内和性腺外小儿卵黄囊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和100%。伴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组和无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61%。FASN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以上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前后FASN表达率分别为72%和7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卵黄囊瘤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手术治疗联合化疗有效,FASN的表达可为诊治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探讨非蛋白结合铁在新生儿窒息后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克服基体效应的Bleomycin方法,分别测定20例窒息新生儿生后6h内、6~12h和12~72h的血浆非蛋白结合铁(NPBI),并取20例正常新生儿于出生6h内测定其血浆非蛋白结合铁作为对照.结果窒息组NPBI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vs20%),P<0.01.窒息组血浆非蛋白结合铁水平在生后6h内为[(4.14±2.41)μmol/L]、6~12h为(2.26±2.21)μmol/L,均比对照组[(0.28±0.79)μmol/L]显著升高(P<0.05),尤以生后6h内为最高.结论非蛋白结合铁可能在新生儿窒息后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胆道闭锁患儿接受Kasai手术时的年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2月我院85例行Kasai手术的胆道闭锁患儿病例资料。按手术年龄分为〈60d组32例,60-90d组40例,〉90d组13例。至2007年2月,获随访且术后存活时间超过2年的患儿27例。结果〈60d组中,56.25%的患儿术后1个月血清胆红素较术前下降三分之一:40.63%的患儿术后3个月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46.88%的患儿术后6个月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60.90d组中.术后1个月血清胆红素下降三分之一、术后3个月及6个月降至正常率分别为65%、37.5%和50%。〉90d组患儿中则分别为46.15%、23.08%和23.08%。术后1个月、3个月血清胆红素下降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d组患儿术后6个月黄疽消退率较其他两组降低,P〈0.05。获随访的27例存活2年以上患儿中.〈60d组、60~90d组和〉90d组分别为15例、9例和3例,各占60%、32.14%和30%,P〈O.05。结论胆道闭锁患儿早期手术(出生后1~3个月)血清胆红素下降快,黄疸消退率及2年以上存活率均明显高于晚期手术者;2年无黄疸生存预示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提高。
简介:目的探讨融合团体箱庭疗法对学龄前Asperger综合征(AS)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学龄前AS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进行干预,试验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接受融合团体箱庭疗法。通过社交反应量表(SRS)、情绪识别工具和沙盘主题特征的变化评定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干预前试验组儿童SRS总分、各因子得分以及正立、倒置、上半面孔、下半面孔的面部表情识别正确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儿童SRS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较前降低(P<0.01);对照组除正立位外,其余位置表情识别正确率均较前增高(P<0.05);试验组各位置表情识别正确率均较前增高(P<0.05)。干预后试验组儿童SRS总分与除社交知觉因子外的其余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各位置表情识别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儿童干预前与干预后沙盘主题特征个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融合团体箱庭疗法可有效提高学龄前AS儿童的社交反应和情绪识别能力。
简介:目的研究孕前体重状况与孕期体重增长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方法以上海2家医院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采集产妇指标(年龄、身高、孕前BMI、文化程度、既往疾病史、分娩前体重、血三酰甘油)和新生儿指标(性别、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孕周)。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孕前BMI分组,将新生儿是否为巨大儿作为因变量,孕期增重作为检验变量,对孕前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分别使用ROC曲线计算界值,得出孕期合理体重增长的上限值。结果共纳入1286例产妇,平均年龄(28.8±3.7)岁。孕前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分别为239例(18.6%)、872例(67.8%)和175例(13.6%)。孕期平均增重(15.4±4.7)kg,其中孕期体重增长过少206例(16.0%)、正常488例(37.9%)、过多592例(46.0%)。新生儿出生体重(3380±384)g,巨大儿发生率6.0%(77/1286)。孕前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2.9%(7/239)、5.6%(49/872)和12.0%(21/175)。巨大儿产妇孕周、孕前BMI、孕期增重、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产妇。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孕前超重、孕周增加、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和高三酰甘油血症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孕前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孕期体重增重界值分别为20.8、14.8和15.3kg。结论孕前超重、孕周增加、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和高三酰甘油血症与巨大儿发生相关。
简介:目的评价补锌对婴幼儿运动和智力发育改善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获得补锌对婴幼儿运动和智力发育影响的RCT文献。根据随机分配方法,分配隐藏,对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和研究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偏倚来源进行文献偏倚评估。以生后6~36个月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和发育商(DQ)为疗效判定指标。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检验异质性,根据异质性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分析。计量资料以SMD或WMD及其95%CI表示。结果①共检索到文献84篇,共10篇RCT满足纳入条件进入Meta分析。7篇文献采用了正确的随机方法,8篇文献采用了分配隐藏,9篇文献对受试者采用了盲法,8篇文献对研究者和结局测量者采用了盲法,9篇文献提及报道数据的完整性,9篇文献未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仅1篇文献报道了其他偏倚来源。漏斗图检验未见显著发表偏倚。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锌组与对照组MD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8(95%CI:-1.55~1.40);补锌组与对照组PD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5(95%CI:-0.12~0.42)。但研究间均具显著统计学异质性,根据补锌的剂量、是否与其他营养物质合用、纳入对象的营养状况行亚组分析,进一步探讨异质性产生的原因。亚组分析显示不能完全消除文献间的异质性,异质性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③补锌组与对照组DQ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72(95%CI:-7.97~6.53)。补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Alberta运动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30(95%CI:-2.09~2.69)。结论早期补锌并未提高MDI、PDI及DQ评分,对婴幼儿运动和智力发育未显示有改善作用。鉴于研究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异�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与癫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SD患儿190例,采用自编问卷、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和孤独症行为量表对儿童ASD与癫癎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结果190例ASD患儿中,20例(10.5%)曾有癫癎发作,12例(6.3%)被诊断为癫癎。有癫癎发作的ASD儿童1岁前出现体格发育问题及听力问题的比例较无癫癎发作的ASD儿童显著增高(P〈0.05);被诊断为癫癎的患儿及正接受癫癎治疗的患儿1岁前出现体格发育问题的比例显著增高(P〈0.05)。有癫癎发作的ASD儿童其感觉反应能力和行为能力较无癫癎发作的ASD儿童差(P〈0.05)。癫癎治疗对ASD儿童行为有正向影响(P〈0.05)。结论儿童ASD与癫癎患病有显著关联,可根据儿童1岁前生长发育状况、感觉反应能力和行为能力及有无癫癎发作评估二者共患的可能性。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内张力延长技术对Ⅰ型食管闭锁患儿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本院应用食管内张力延长技术辅助治疗的6例Ⅰ型食管闭锁患儿临床资料,男3例,女3例,出生后行胃造瘘手术并完善食管造影及支气管镜检查诊断Ⅰ型食管闭锁,检查3月龄以上患儿上、下食管盲端相距仍大于4个椎体间隙,分别于上、下两盲端食管内行张力延长。结果6例患儿分别给予36d、42d、69d、28d、55d、64d食管内张力延长后顺利完成胸腔镜下食管端端吻合,术后吻合口瘘1例,经保守治疗17d愈合,全部患儿治愈出院。随访2个月至1年11个月,吻合口狭窄3例,行1~5次食管扩张。结论食管内张力延长技术在Ⅰ型食管闭锁的治疗中疗效确切,能避免食管吻合前胸腔内手术操作,达到依靠本身食管完成食管端端吻合的目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极早产儿俯卧位机械通气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83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极早产儿随机分为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4例退出研究,79例完成治疗和观察(仰卧位组37例,俯卧位组42例),以容量辅助/控制模式机械通气。俯卧位组患儿每仰卧位通气4h行俯卧位通气2h。分组干预之前以及分组干预后仰卧位组每6h、俯卧位组每于转换为俯卧位后的1h,分别记录呼吸机参数、动脉血气分析和生命体征。结果俯卧位组FiO2、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机械通气时间低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潮气量、呼气末正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组的PO2/FiO2比值高于仰卧位组,而氧合指数、呼吸频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2、pH、BE、心率和有创动脉血压平均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与仰卧位交替通气能改善机械通气极早产儿的氧合功能,降低吸入氧体积分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简介:目的了解语言障碍儿童的智能发育特征。方法对300例语言障碍儿童进行Gesell发育量表评估,了解其运动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4个能区的发育商。结果300例儿童的运动能平均发育商正常,应物能、言语能及应人能平均发育商均低于正常。运动能、应物能、应人能异常的比例分别为31.0%、49.0%、52.7%。言语能发育商与其他3个能区发育商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06、0.644、0.711,P〈0.01)。结论语言障碍儿童往往不是单纯的语言落后,而是常伴随运动能力、适应行为及社交行为等方面的落后,应对其进行诊断性的智能发育评估并对伴随的其他发育异常问题进行全面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