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植骨术后,阻生前牙牵引助萌效果,并分析其成败原因。方法选取2002-2012年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大连市口腔医院诊治的8例二期植骨成功的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0.5±2.6)岁。均有尖牙或侧切牙阻萌,其中侧切牙阻萌2例、尖牙阻萌6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牙列排齐整平并开大阻生前牙间隙后与外科配合进行闭合式牵引助萌,同时进行矫治结果分析。结果6例牵引成功,平均疗程(22.5±4.5)个月,牵引时间(从手术开窗到牙齿破龈)平均(6.5±3.5)个月;牵引到位的牙齿与邻牙邻接关系良好,牙争关系稳定,但与对侧正常萌出前牙相比,牙龈形态略不同。其余2例(1例阻生侧切牙、1例阻生尖牙)牵引失败。结论对于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植骨术后出现前牙阻萌患者,应在矫治中及时进行牵引助萌。植骨时间、成功率、阻生尖牙萌出角度及与邻牙关系、助萌手术对阻生牙影响等均直接关系到牵引助萌的成败。

  • 标签: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牙槽突裂植骨 阻生前牙 牵引助萌
  • 简介:目的探讨烤瓷冠和可摘局部义齿联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咬合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6—2009年中共辽宁省委机关门诊部口腔科就诊的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24例,对其进行咬合重建后采用烤瓷冠和可摘局部义齿联合修复,随访6~3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修复后临床效果的主观评价为美观24例、咀嚼有力24例、感觉舒适22例。修复后基牙均无根尖病变、叩痛及松动等现象。1例患者出现义齿塑料部分损坏,其余均未见异常。修复前牙周膜增宽的基牙,修复后牙周膜宽度基本恢复正常,牙槽嵴高度无明显改变。结论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进行咬合重建后,应用烤瓷冠和可摘局部义齿联合修复方法可得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烤瓷冠 局部义齿 牙列缺损 重度磨耗 咬合重建
  • 简介: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Sub-gingivalscalingandrootplaning,SRP)是牙周病序列治疗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及使用精细的龈下刮治器械,除去附着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龈下结石和菌斑,并刮除受到毒素污染的病变牙骨质和牙周袋内壁的部分肉芽组织,从而去除引起牙龈炎症的刺激物,形成光滑、坚硬且清洁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根面,形成有利于牙周附着性愈合的条件。

  • 标签: 利多卡因胶浆 牙周袋内麻醉 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 视觉模拟评分法 慢性牙周炎
  • 简介:尽管口腔治疗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仍然有一些病人得不到合理的治疗方案来解决目前牙列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引起缺牙的原因如下:进行性龋病,根管治疗失败,固定修复的基牙数量不足,无法治疗的牙周疾病,或者是有重建修复的失败史。对于这类病人,同保留剩余牙齿相比口腔种植可以提供更为有效的功能效果。建议在种植体植入前为病人设计特殊的过渡性固定义齿,建立牙龈外形,获得适当的牙龈美学效果并且改善功能。下面是利用特殊的修复和外科技术成功治疗此类病人的报告。

  • 标签: 全牙弓 临时固定义齿 牙龈 美学效果 牙缺失 种植修复前
  • 简介:目的:运用群组研究的方法.评估100名经牙周基础治疗和长期支持治疗的牙周病患者20年后其固定局部义齿修复的疗效和并发症。材料和方法:将经过积极治疗(包括牙周手术、牙髓治疗和修复治疗)的患者纳入牙周支持治疗项目,并要求患者每3~6个月复诊一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记录:初次就诊记作TO期.完成修复治疗后的第一次牙周支持治疗记作T1期,T1期之后的20年内最后一次进行牙周支持治疗记作T2期。运用多变量分析的方法观察各种临床因素对于20年的随访中修复基牙(PA)脱落的危险性的影响。结果:最终的样本包括100名患者。在T1期,全部948颗修复基牙均与实验中的原始样本相同。在经历20年的随访后.有854颗修复基牙(901%)仍可行使功能.而另外41位患者(41%)的94颗修复基牙(99%)在牙周支持治疗的过程中脱落:其中98%的失牙经历过牙髓治疗。牙根纵裂(48%)是失牙的主要原因.而牙周炎症进展则占失牙原因的31%。此外.年龄(P=0.002)、全13菌斑指数(P〈0.0001)、全13出血指数(P=00002)和副功能运动(P=0.0083)均可增加修复基牙脱落的可能性。在临床相关因素中.牙髓治疗(P=0.0082)、截根术(P〈00001)、多根牙(P=0.0005)和修复相关的副功能运动(P〈0.0001)均可增加修复基牙脱落的风险性。结论:依从性佳的患者经20年的牙周支持治疗后.其固定修复治疗有很高的成功率。

  • 标签: 固定修复 随访调查 治疗效果 牙周病 患者 牙周支持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平台转移在外连接种植体和内连接种植体上产生的生物力学效果,即负荷状态下种植体周围的应力分布。材料和方法:将特制的外连接(EX)种植体替代体和内连接(IN)种植体替代体(50mm×12mm)植入模拟缺牙区牙槽嵴的树脂块中。分别用直径为50mm、4.2mm和37mm的基台连接替代体。将大小为100N、与种植体长轴成30°的侧向力负荷于种植体上.重复10次。将微应力测量仪固定于种植体平台以下1mm(颈部)和8mm(根尖区)的表面以检测种植体周围的应力。用单因素分析和Steel-Dwass检验分析数据.P〈0.05,可认为数据具有显著差异。结果:用直径5.0mm的常规基台连接EX和IN种植体替代体时.种植体颈部的应力最高(EX,-682.8με:IN.-5821με);其次是直径4.2mm的平台转移基台(Ex,-184.1με;IN,-2291με)和直径3.7mm的平台转移基台(EX,-150.5με:IN.-1297με).数据对于EX种植体有统计学差异。在根尖区,随着基台直径的减小.应力稍有增加,但是对于IN种植体.直径42mm和37mm的基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尽管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但是可以说明平台转移能减少内连接和外连接种植体颈部区域的应力,并且EX种植体的应力降低幅度比IN种植体更大。

  • 标签: 外连接种植体 内连接种植体 平台转移 应力
  • 简介:目的:研究种植体支持的氧化锆单冠粘固修复时,传统涂布方法和水门汀预压薄方法水门汀残留和粘接强度的差别。方法:应用SinoraCEREC系统扫描Ankylos标准B型6mm种植体基台替代体,设计出水门汀层厚为50、80、110μm,厚度为1mm的氧化锆单冠3D数字模型,通过SinoraCEREC系统的CAD/CAM制作出氧化锆单冠。应用传统涂布方法和水门汀预压薄方法,将不同水门汀层厚的氧化锆单冠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在种植体基台替代体上。观察人工牙龈中水门汀的残留情况,并分别检测不同水门汀层厚氧化锆单冠的粘接强度。结果:用水门汀预压薄方法粘固,50μm组的粘接力明显大于80和110μm组,80和110μm组的粘接力无明显差异。用传统涂布方法粘固,110μm组的粘接力明显小80和50μm组,80和50μm组的粘接力无明显差异。3种水门汀层厚的氧化锆单冠用传统涂布方法粘固后,种植体替代体周围和人工牙龈中溢出和残留的水门汀多于水门汀预压薄方法粘固。结论: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预压薄方法粘固种植体支持的氧化锆单冠时,水门汀层厚的设计以50~80μm较佳,而用传统涂布方法粘固时水门汀层厚的设计以80~110μm为好。

  • 标签: 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 涂布方法 牙种植体基台 氧化锆单冠
  • 简介: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气管切开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方法将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需要气管切开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乳膏组(R组,2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20例)、0.9%氯化钠溶液组(N组,20例)。在开始缝合切口时(约术毕前1h),R组和D组分别用30min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N组以同样的时间输注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在术毕气管切开更换气管套管时,R组在气管套管外壁涂抹利多卡因乳膏。比较三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期间呛咳、躁动的情况以及心率(HR)、血压(BP)和呼吸(RR)的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三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2)苏醒期R组追加芬太尼的次数和追加芬太尼后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90%以下的例数均明显少于D组和N组(D组:χ2=7.619,P=0.006,χ2=8.547,P=0.003;N组:χ2=25.600,P<0.05,χ2=24.000,P<0.05),D组少于N组(χ2=7.619,P=0.006;χ2=6.995,P=0.008);(2)苏醒时呛咳评分R组明显低于D组和N组(D组:P=0.006;N组:P<0.05),D组明显低于N组(P=0.007),追加芬太尼后D组和N组呛咳评分明显下降,苏醒30min至1h又再度上升,而R组的呛咳评分在苏醒期各时间点都较低且无明显波动(F=0.716,P=0.702);(3)苏醒期Rass评分显示R组一直处于平稳的最佳镇静状态(F=0.886,P=0.662),而D组和N组的镇静程度不佳,在追加芬太尼前后呈现由烦躁到镇静过度的转变,其中N组最为明显(D组:F=4.335,P=0.017;N组:F=20.476,P<0.05);(4)麻醉诱导前与苏醒期R组HR、BP及RR的变化均不明显(HR:F=1.876,P=0.225;MAP:F=1.520,P=0.301;RR:F=1.112,P=0.465),D组和N组的波动比较明显,其中N组波动最�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利多卡因乳膏 全麻苏醒期 气管切开 镇静 镇痛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K3(VitK3)对腺样囊性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与As2O3的联合效果。方法:体外培养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83),分别以VitK3、As2O3以及两者联合孵育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对腺样囊性癌细胞的抑制率,Annexin-V/Pl双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凋亡细胞的百分数,倒置显微镜及AO/EB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后的形态。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体外实验表明,VitK3能抑制SACC-83细胞生长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细胞死亡方式以凋亡为主。VitK3与As2O3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结论:VitK3能抑制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并且与As2O3联合时有协同作用。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维生素K3 AS2O3 凋亡
  • 简介:为了研究含L.reuteri乳酸菌的含片用作早期慢性牙周炎的辅助治疗措施的效果,检测患者的牙周袋内Lreuteri乳酸菌的定殖水平,将4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一个病人都有至少两颗牙齿邻面位点牙周探诊深度(PD)5-7mm,每一个象限的牙龈指数(G1)为2.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辅助治疗 随访调查 微生物学 临床效果 含片
  • 简介:目的评价关节盘锚固术联合正畸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青少年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14例(28侧关节),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颞下颌关节MRI和头颅侧位片,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髁突高度及相关头影指标进行测量,比较手术前后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RI测量显示:术后随访髁突高度比术前平均增加(1.74±0.98)mm(P〈0.001)。28侧髁突均有新骨形成,主要位于髁突的顶端和前后缘(占84.61%)。头影指标测量显示: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A角)、软组织鼻根点到经额点且垂直于前颅底平面直线的垂直距离(Sn-G)、Y轴角(Y-Axis)、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及上下中切牙角(U1-L1)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B角)比术前增加(1.83±1.56)°(P〈0.001),下颌颏前点(Gn)术后前移(2.18±3.13)mm(P=0.028),前牙覆盖(overjet)比术前平均缩小(3.55±1.86)mm(P〈0.001)。结论关节盘锚固联合术后正畸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畸形,可以促进其髁突生长,减轻牙颌面畸形的程度。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前移位 骨性Ⅱ类错畸形 青少年 关节盘锚固术 正畸功能性矫治器
  • 简介:目的:评估采用不翻瓣技术在无牙[牙合]下颌骨种植的2个与4个种植体,其所支持的螺丝固位金属烤塑跨牙弓修复体在即刻修复下颌无牙[牙合]中的应用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来自两个不同试验中心的60位患者随机分组:30位患者被分配到all-on-2组,另外30位患者被分配到all—on-4组。以至少40Ncm的扭矩植入种植体.并即刻负重。通过对修复体、种植体是否失败.生物学和生物力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8位患者进行了翻瓣处理。2位患者的2个种植体因没有达到计划植入的扭矩而被更大直径的种植体立即代替。即刻负重4个月后.没有发生1例种植体脱落或种植失败。1例生物力学并发症在all—on-2组发生,4例发生在all-on-4组。在并发症方面,all-on-2组与all-on-4组之间以及两个试验中心都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这些负重后4个月的初步试验结果提示.仅仅2个种植体就可支持即刻负重的下颌骨跨牙弓固定义齿修复。长期的疗效(10年左右)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 标签: 牙种植 不翻瓣技术 即刻负重 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