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间收治的48例孤立性肺结节病例,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和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CEA、NSE、CYFRA21-1)。所有检查都在病理活检前一周内完成,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分别统计18F-FDG PET/CT(经典指标SUVmax)、单项肿瘤标志物、18F-FDG 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良恶性结节诊断的诊断效力。结果:恶性结节组CEA、NSE、CYFRA21-1均高于良性结节组,但只有CEA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UVmax在恶性结节组中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将SUVmax与CEA联合,获得最大诊断效力,ROC曲线下面积为0.84。结论: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中,CEA和18F-FDG PET/CT联合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效力。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肺癌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血清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间收治的48例孤立性肺结节病例,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和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CEA、NSE、CYFRA21-1)。所有检查都在病理活检前一周内完成,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分别统计18F-FDG PET/CT(经典指标SUVmax)、单项肿瘤标志物、18F-FDG 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良恶性结节诊断的诊断效力。结果:恶性结节组CEA、NSE、CYFRA21-1均高于良性结节组,但只有CEA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UVmax在恶性结节组中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将SUVmax与CEA联合,获得最大诊断效力,ROC曲线下面积为0.84。结论: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中,CEA和18F-FDG PET/CT联合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效力。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肺癌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血清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模式与启动方式优化组合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行头颈动脉CTA检查的1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设计扫描方案时将行常规剂量扫描的设为对照组(50例),将行低剂量扫描的设为研究组(50例),对比并分析两组图像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研究组采用头颈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模式与启动方式优化组合,对照组采用头颈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模式。结果研究组DLP、CTDIvol及ED值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于CTA可在确保对图像质量无影响同时有效减少辐射剂量,有效降低对患者辐射危害。

  • 标签: 头颈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模式 启动方式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应用128层螺旋CT全主动脉造影进行诊断分析。方法:2019年6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64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均开展128层螺旋CT全主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影像学结果。结果:从数据可见,Debakey1型主动脉瘤的夹层有动脉瘤的患者共有13例,Debakey2型则有4例,Debakey3型的则有47例。在所有患者中,真假腔有64例,膜分离错位64例,但内膜破口则有5例,主动脉分支受累则有38例。结论:采用128层螺旋CT全主动脉造影检查对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无创伤,可以代替DSA有创检查,应用价值高。

  • 标签: 128层螺旋CT 全主动脉造影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诊断效果 Debakey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18FDG PET/CT显像SUVmax与肿瘤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由两名核医学科医生分别测量病灶SUVmax值。所有患者均取得肿瘤标本,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SUVmax与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中、低分化肿瘤SUVmax较高,晚期高于早期(P<0.05)。SUVmax在Ki-67高、低表达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14.7±4.9 vs 9.4±3.4,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SUVmax=9.6作为阈值时,其鉴别高、低Ki-67表达组的效能最优,曲线下面积为0.85,敏感性96.15%,特异性75.00%。结论:非小细胞肺癌PET/CT SUVmax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肿瘤的增殖能力。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病理 细胞增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18FDG PET/CT显像SUVmax与肿瘤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由两名核医学科医生分别测量病灶SUVmax值。所有患者均取得肿瘤标本,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SUVmax与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中、低分化肿瘤SUVmax较高,晚期高于早期(P<0.05)。SUVmax在Ki-67高、低表达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14.7±4.9 vs 9.4±3.4,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SUVmax=9.6作为阈值时,其鉴别高、低Ki-67表达组的效能最优,曲线下面积为0.85,敏感性96.15%,特异性75.00%。结论:非小细胞肺癌PET/CT SUVmax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肿瘤的增殖能力。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病理 细胞增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比较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优势。方法:选取2022年1月一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检查诊治的156例患者,均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进行检查,之后再采用传统的冠脉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对两次检查的准确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诊断方式对于患者的冠脉狭窄病变检查结果不具备可比性,P>0.05,并且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灵敏度为90.46%,特异度为91.74%,阳性预测值为88.65%,阴性预测值为92.34%。结论: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时运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可以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同时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操作方便,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对18F-FLT和18F-FDGPET/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分期诊断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拟接受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25例,在接受手术治疗前,首先展开双显像剂PET/CT检查,淋巴分期诊断,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18F-FLT和18F-FDGPET/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分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中均接受食管癌切除、淋巴结清除术治疗,病理结果显示,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共计18例,对比发现,18F-FDGPET/CT诊断胸段食管癌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敏感性与18F-F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特异性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可知,18F-FLT与18F-FDGPET/CT对食管癌区域淋巴结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无差异,但特异性较高,值得关注。

  • 标签: 胸段食管癌 淋巴结分期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右肺上叶肺癌及纵膈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中三期动态 CT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 60例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诊断的右肺上叶肺癌及纵膈淋巴结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病理诊断确诊,均对其进行三期动态 CT增强扫描,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在 60例患者诊断中腺癌、鳞癌、鳞腺混合癌以及小细胞癌的检出情况。结果 60例患者诊断中腺癌、鳞癌、鳞腺混合癌以及小细胞癌经动态 CT扫描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相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右肺上叶肺癌及纵膈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中三期动态 CT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影像检查结果明确患者肺部以及纵膈淋巴组织的病变情况,以便于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

  • 标签: 三期动态 CT增强扫描技术 右肺上叶肺癌 纵膈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通过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发现明显差异,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均呈现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中对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配合度,保障CT扫描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措施 CT扫描 造影剂 不良反应发生率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与X线摄影在四肢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四肢骨折患者共计200例,安排患者先后进行CT检查和X线摄影,将两种检查的阳性诊断率进行比较。结果使用CT三维重建检查的诊断阳性率要明显高于使用X摄影的阳性诊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患者四肢骨折情况的诊断中,使用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的效果要好于X线摄影,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CT三维重建技术 X线摄影 四肢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的8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CT平扫,研究组采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比较两组的病理检查结果和比较两组的检出率。结果对照组的CT平扫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相比,检出结果具有明显差异,且研究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采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率,有利于降低失误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可广泛用于临床推广中。

  • 标签: 64层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 肝脏占位性病变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CT影像技术在肺微浸润性腺癌及肺浸润腺癌中的鉴别价值做深入分析探讨。方法:研究选取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间开展,入选样本均为笔者所在院内胸外科就诊患者53例、68个结节CT体现为(GGNs)患者作为研究依据,结合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划分为:⒈肺浸润腺癌组

  • 标签: CT影像 磨玻璃样结节 肺微浸润性腺癌 肺浸润腺癌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CT影像技术在肺微浸润性腺癌及肺浸润腺癌中的鉴别价值做深入分析探讨。方法:研究选取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间开展,入选样本均为笔者所在院内胸外科就诊患者53例、68个结节CT体现为(GGNs)患者作为研究依据,结合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划分为:⒈肺浸润腺癌组

  • 标签: CT影像 磨玻璃样结节 肺微浸润性腺癌 肺浸润腺癌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影像学诊断方式中X线、CT、MRI诊断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限定为2018年12月到2021年1月,以该阶段间本院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5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分别实施X线、CT、MRI影像学检测,对比分组组间调研中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结果的应用价值。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中,X线检查中,明显可见关节骨密度异常表现、CT检查中,关节软骨组织异常状态明显、MRI检查中,信号表现异常,信号强度不均匀、脂肪沉积T1WI、T2WI信号呈带状高信号;ASJL分级检出率分析,0、3、4级检出率中,各组数据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级、2级检出率分析中,X线较之MRI检出率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各级检出率较之MRI组检出率差异较小(P>0.05),但MRI检出率更高。讨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诊断方面,X线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较之CT与MRI诊断方式差异较大,其中MRI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在临床应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体现。

  • 标签: X线 CT MRI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 骶髂关节病变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性改变以及间接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2007年至2014年间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CT轴位图像、冠状位图像特点及增强扫描图像特点,并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增强图像及后处理图像明确显示颈内动脉、海绵窦及眼上静脉均同时强化,患侧海绵窦、眼上静脉增宽,1例眼外肌增粗。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等后处理的运用可以准确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原因,及时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

  • 标签: 颈内动脉 海绵窦瘘 CT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孤立性小结节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于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30例肺孤立性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根据其活检结果分析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对肺孤立性小结节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结果的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71.43%以及准确度为76.67%,良性病变患者的边缘有清晰状态57.14%显著高于恶性病变患者的边缘状态,而良性病变的内部结构有一半的患者为钙化状态,而恶性病变中有62.50%的患者为均匀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64排螺旋CT 肺孤立性小结节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孤立性小结节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于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30例肺孤立性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根据其活检结果分析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对肺孤立性小结节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结果的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71.43%以及准确度为76.67%,良性病变患者的边缘有清晰状态57.14%显著高于恶性病变患者的边缘状态,而良性病变的内部结构有一半的患者为钙化状态,而恶性病变中有62.50%的患者为均匀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64排螺旋CT 肺孤立性小结节 鉴别诊断
  • 简介: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预后良好,但仍有约3.8%的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和16.4%的滤泡状甲状腺癌(follicularthyroidcarcinoma,FTC)在初诊时就已发生远处转移。初诊后已治愈的PTC和FTC患者在其后的随访过程中,又有5.8%发生远处转移。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随访过程 甲状腺球蛋白 ^131I carcinoma 转移治疗
  • 作者: 李强胡俊岭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08-18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8期
  • 机构:咽扁桃体又称腺样体,咽扁桃体增生又称腺样体肥大。咽扁桃体增生是儿童期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1]。在耳鼻喉科临床工作中,以往诊断儿童咽扁桃体增生主要依靠耳鼻喉科的物理检查、器械检查或患者的主诉及临床体征[2],而儿童的主诉往往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器械检查又会或多或少遇到患儿不能合作等情形,而且其准确性及可重复性也较低,而鼻咽部CT扫描能提供准确的参考。目前,国内外的文献报道中关于儿童期咽扁桃体的影像学测量方法的内容中,执行的标准各不统一,Fujioka等[3]利用鼻咽部侧位X线照片测量咽扁桃体最厚处的上下径(A值)与鼻咽腔上下径(N值)的比值来衡量咽扁桃体增生的程度,另外,还有其他一些类似的关于上气道的测量方法,但是,以测量鼻咽腔及咽扁桃体A/N比值应用最为广泛[3]。从鼻咽侧位X线片测量A/N比值不能很确切的观察鼻咽腔周边结构,不能很好的识别患者的伴随病变。笔者对经过临床检查确诊的咽扁桃体增生的100例2~15岁的儿童进行CT鼻咽部斜冠状面扫描及颞骨横断面扫描,测量和计算出咽扁桃体A/N的比值,并对该100例患儿并发的中耳乳突炎症程度进行量化和评分,然后进行以下统计学的分析:首先比较X线与CT对A/N比值的测量结果是否一致;之后将咽扁桃体增生患儿的A/N比值与相同年龄经过耳鼻喉科检查咽扁桃体正常儿童的A/N比值进行比较,比较其差异性;再将咽扁桃体增生患儿的A/N比值与反映其中耳乳突炎程度的C/D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目的在于探究2~15儿童咽扁桃体增生的CT分度及手术指征,探究2~15儿童咽扁桃体增生与儿童中耳乳突炎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经耳鼻喉科临床检查确诊的并经过相关影像检查证实的100例儿童咽扁桃体增生患者进行研究,该组为增生组。增生组的确诊标准采用鼻咽镜或间接喉镜的判定法,该法在耳鼻喉科被常规应用,即在鼻咽镜或间接喉镜下观察鼻咽腔,能看到咽扁桃体肿大且向鼻咽腔突出,表面纵沟消失或变浅即为咽扁桃体增生的确诊病例[4]。该组男性儿童60例,女性儿童40例,年龄2岁~15岁,病程为1周至9年。按照病人的局部症状:睡眠打鼾的97例;长期张口呼吸50例;流涕或鼻部症状77例;耳鸣、听力减退或外耳道-中耳分泌物增多的16例;阵咳、咽喉肿痛的55例;按照病人的临床检查体征:口咽腔扁桃体肿大51例;双侧中、下鼻甲肥大88例;鼻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