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进入高校前的一年的工作及生活中,与一些欧美地区国家的来访者有过一些工作上的接触和交流。有过这段经历,和在书本上了解到的知识,我认为一个外事工作者,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在与外文化中生活的人们交流时,调整自己,保持灵活的处事方式。本文就这一方面展开讨论。关键词文化动力、对外交流、外事我们平日里都习惯于去将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潜意识的。我同样尤其篇爱这样的文化对比,但是文中比较的是中国人的英语文化背景与其他欧洲人使用英语(背景却是他们各自的本土文化背景)。如果不了解这一点,读者们可能会很容易就将这些研究的范例与他们各自的本土文化相比,从而得出与我完全不同的结论。那么在交流的过程中,什么是文化动力呢?一个外事工作者应该如何调整他的方式方法,以便于巧妙地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呢?一、高语境语言与低语境语言1.了解客户如何在他们所了解的文化语境下,表达他们的情感和回答问题的两个德国客人来了,一大早就来见我,他们确实是有事情要谈,但是他们却没有用一种合适的方式,让我能从一开始就了解他们的意图。他们的肢体语言让我感觉他们似乎很不自在。然而也没有什么更多的解释,他们就希望我能给他们一个答复。尽管他们想要问题得到解决的这个愿望十分强烈,我还是通过问他们一些问题,才更多的并且更好的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和态度,最终,还是揭开了他们对这个无法明状的问题的面纱,找到了他们真正的想要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这次事件中,我发觉我的处事风格其实还是应该更策略一些的,而不是那么的直接。他们需要的只是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我其实完全可以提示他们,让问题的答案自己浮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的都很有条理,他们尽量避免从他们回答的内容上,或是他们很谨慎的肢体语言上,透露出一点他们的想法和意图。在大家谈了十分钟后(实际上,这让我感觉好像过了半个小时),最终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在依然没有搞清楚问题的全部的情况下,我问他们想要解决问题的范围到底是什么,他们仅给了我一个非常模糊的回答,但是那是远远不够的。后来他们终于使问题清晰化了。与他们的老板还包括我在内的几个人,电话沟通了一下,推动这件事情的进程,可能这也就是他们想要的。这样我们第二天就这样做了,结果大家就可想而知了。从这次交流中学到了什么?首先,这几位德国客人用了一种高语境语言,可是英语却是一种低语境语言,仅是通过特定的词汇的选择来传递大部分信息。高语境的语言用词带有太少的字面意思,而是要通过说话时的语调、屈折变化、甚至是肢体语言来传递大部分的信息。这在种特殊的情况下,我使用了一种更加便利的方式去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的办法,因为我一开始就感觉到,他们知道事情需要做到什么样的结果。同时我也不得不有格外的耐心,去了解他们的文化导向(culturalorientation)。尽管我提供的办法可能并不可行,或者让他们觉得不是特别满意,但是我还是必须要控制自己想要帮他们尽快找出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的迫切心情。所有的这一切都可以从他们无声的语言传递感觉出来,例如他们的肢体语言。语言的使用和对一些特定的单词或短语的细微差别的使用是国际交流这个范围上,还是很复杂的,它要远比本国的语言的使用复杂的多。2.能够说至少一门外语,而且语速恰当,合理,对于一个外事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前提条件。当我与一些说法语或西班牙语的客人接触时,我总是会注意他们称呼对方的方式。在法语中“tu”和“vous”的区别。“Tu”是非正式场合的“你”,“vous”是正式场合用的,表示尊敬,或是对上级。通过留意这些变化,尤其是他们之间的称呼,我就能够很快的对他们的组织关系等等进行估计。而且,对于第二语言有读写能力是非常有用处的,因为外语的能力是认识和体验文化差异的一个起点。正如上面提到的,有些语言与其他语言相比,更加的精准。他们被认为是低语境语言。包括说英语国家在内,最让人容易产生混淆就是在澳大利亚人使用英语。我接触过的一些澳大利亚客人,他们用shocking这个词来描述情况有大的改变。有时这个词甚至表示更加可怕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就需要我在作为外事工作者这个媒介角色时,仔细的审核和关注。其他时候,shocking这个词就是用来表示有些不幸或者仅是有一点吃惊的含义。总的来说,与美国人相比,澳大利亚人说的是高语境的英语。尤其是遇到这些外域文化的人们时,如果他们使用了一个词,而这个词恰巧我又不太熟悉,就要请求澄清或者解释一下,直到能够明白他们所说的话。但是如果意识到确实存在问题,那我就会直接问对方该做什么,或者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现在的状况。很显然对于外事工作人员来说,责任就是弄清对方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这确实是说来容易,做来难。3.与多国文化融合的外国人处事,必要的是“拨去洋葱的表皮”我们在处理与外籍人士之间的问题时,通常情况下不只是一国文化动力在起推动作用。比较典型的还包括企业文化,国家地域文化或本土文化。我曾与一个驻德国的法国的人一起共事,他恰巧为一家美资跨国公司工作。像往常一样,我将重心转向两个主要地域文化,也就是公司文化,以及这个人的家乡文化。我也曾试图调整我自己的工作风格,以及我的交流方式,来适应他的方式。在这个特定的事件中,我的方式,就是我们现在就把事情做好,这也是美国人的方式,然而,当我与我的客户交流的时候,我问他们我是否用了正确的方式面对遇到的问题时,他们说,在世界范围内的的管理中,他们倾向于看中那些对所探讨问题进行的机智的讨论,而很少是看中人员中受到良好教育的比例。这种复杂的方式似乎在我的案例中很奏效,并且我接触的一些外国人,似乎也很喜欢这种方式。二、意识到不同价值观的存在当面临着适应不同的文化,无论是你感到在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不合谐时,那么就要试着优雅地使这一切变的一致、和谐,即使开始没有成功,也一定不要担心、放弃。在外事工作期间,我曾按领导的要求安排了一个下午的会议,请涉及到的几位外籍客人参加。便是他们当中有人晚到了20分钟,并且只给我10分钟来再给他重述一下内容,而我认为这点时间根本不够。我的其他的客人早已经下去吃午饭了,而且回来时还带着酒气,感觉自由散漫的样子。如果是和加拿大人或者是和美国人在一起,出现这样的事情,肯定是要受到责备的,或者是发怒至少也会怨声载道的。这些礼貌上的事,都是非常严重问题。因为在美国和加拿大,午饭时间喝酒(即使是啤酒),或是开会迟到,都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而且在一些相当严肃的场合中,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这就很可能成为被解雇的理由了。在一些以拉丁文化背景的客人中,用餐时喝酒是建立友好工作关系的一个很正常的方式,这在中国似乎也是被接受的,尤其是在北方。而且偶尔会议迟到,也没那么严重。而且通过这样的方式,可能会通过吃一顿饭,更加增进双方的了解,可能更有利于发展一个潜在的商务伙伴。当面对这些潜在的,无法解决的状况时,从对方的角度去观察整个情况是十分必要的。而不是从自己的文化视角去观察。然后再采用适当的方法去解决。能不能理顺这些关系,其实就在于能不能完美的协调好各自的文化。积极的表现出和谐的态度,是与其建立良好往来关系的最佳方式。三、其他因素试着做个感性的人,不要总是小心提防什么,即使是为了什么事情即将崩溃了,或是火冒三丈的时候。即便这一点不能马上做到,但可以一次一次尝试,这是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但是相互信任是可以在客人和外事工作人员之间建立起来的重要桥梁。四、结束语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目前正展现出他巨大的复杂性。包括语言的不同,领导风格的不同,经商理念的不同,还有高、低语境的导向等等。作为我们,一个外事工作人员,就更要认识到文化背景的不同,并且能用适当的方法去得体的回应这些不同,求同存异,以期达到积极、圆满的结果。处理这些与外籍客人之间的问题,有的时候其实就像坐上了小时候常玩的旋转木马。与外国客人处事,就好像爬上了一支大大的木马,什么时候上去,什么时候下来,都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有时,在木马高速旋转的时候,必须呆在上面,有时这种木马旋转的旅途似乎又让人觉得太漫长了,有时又会觉得时间太短暂。总而言之,提高自身的了解外国文化的能力如今已经变成了外事工作者工作的前提条件,这也是一个特别的技巧,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工作角度而言,都将给予我们巨大的收获。参考文献1.论社会发展的文化动力张海燕2005-05-20中国知网硕士学位论文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外文化互动高慎盈黄玮尹欣等解放日报2007-08-17
简介:摘要高校统战工作在统战工作中占有至关重要地位,是统战工作开展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对高校统战工作的创新性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