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及物性系统是批评语言学家经常使用的几个主要的语言学分析工具之一。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探讨及物性对批评性阅读尤其是大泉媒体语篇阅读的积极作用,旨在增强读者的批评性语言意识,从而提高批评性阅读能力。

  • 标签: 及物性 语篇分析 批评性阅读
  • 简介:致使义的"让"字句历来是各国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之一。文章通过观察TOCFL学习者语料库中韩国学习者产出的"让"字句,发现韩国学习者在"让"的误代上有明显的特征,因此从语际迁移和语内迁移的角度找出其误代的原因。同时考察"让"字句在教材中的编排是否符合学习者的习得顺序以及全面性,并据此提出教学建议。

  • 标签: 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 让字句 偏误成因
  • 简介:本文由德占胶澳事件这一个案入手,分析了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互相争斗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指出:德占胶澳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后果,不论负面的还是正面的,都应放在近代中外经济的侵略与反侵略这个基本格局下考察

  • 标签: 胶州湾 经济关系 实例分析 胶澳 德国研究 青岛港
  • 简介:近二十年来,苏联学者在俄语句法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明显的标志便是从句法的线性分析(линейныйаналэсин—таксиса)转向句法结构、语义、功能上的总体分析(обьёмныйаналиэ),而句法语义则是总体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 标签: 句法成分 语义研究 句法语义 无人称句 单部句 性质特征
  • 简介:本文前半部根据简单的关系逻辑讨论学科史上的两种传递模式,进而探讨修辞学研究如何介入并影响到比较文学研究。第一种是法国比较文学家保罗·梵地根的跨国传递模式;第二种是语言学家罗曼·雅可布逊的语言传递模式。透过雅氏的语用模式我们可以看出修辞学无论在涉及讯息发送者和接受者的沟通行为上,或者辞格在语码和讯息互动的表义作用中,对文学研究所可能提供的贡献。本文后半部举出先秦“名实之辩”和上古“哲学对话”两个议题,说明修辞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在古今中外文本之间的交流现象,并详细分析了三篇古代的“哲学对话”。

  • 标签: 比较文学 修辞学 雅可布逊 语言传递模式 名实之辩 哲学对话
  • 简介:直接法是19世纪末相对于语法翻译法而兴起的新的自然习得法则。直接法注重语言的交流,不依靠母语翻译及语法规则的解释。在实际交流中创造自然环境并使二语习得逐步接近母语的习得。语法翻译法长期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起了一定的作用。该文探讨直接法的理论来源和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并将其适用的习得规则与视听说教学结合并进行对比,分析新的教学模式。

  • 标签: 直接法 语法翻译法 视听说课程 可适用性
  • 简介:《左传·成公十年》有“攻之不可,达之不及”一句,杜预把“达”解释为“针”。后世大型训诂资料集未予收录,字典辞书不设这一义项。通过系统梳理达的古文字字形,参考达的直接引中义,证明达确实有“针”义,而且是它的本义。

  • 标签: 左传
  • 简介:本文首先区分英语中的无灵句与无灵主语句,然后以韩礼德一项相关研究中的实例为语料,对比分析无灵句和无灵主语句在书面与口头语篇中的分布状况和语用特征。对比分析发现:(1)无灵句在书面和口头语篇中分布均衡,不受语篇类型差异的影响,而无灵主语句则主要存在于书面语篇中,能体现书面语篇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特点;(2)无灵句在书面语篇中以被动结构占绝对优势,在口头语篇中则以主系表结构最具代表性,而无灵主语句则无论在书面还是口头语篇中都以主谓宾结构为主;(3)无灵主语句是由生命性概念跨域映射而形成的隐喻句。由于生命性存在强弱之分,隐喻性也有程度之别,因此,无灵主语句既大量存在于书面语篇中,也少量出现在口头语篇里,但各自的语用特征不同;(4)书面语篇中的无灵主语句,因用词具体和造句新颖独到而生命性较强、隐喻性明显,具有生动形象的特征,而口头语篇中的无灵主语句,则因用词笼统和注重习惯搭配而生命性较弱、隐喻性不明显。具有通俗易懂的特征。

  • 标签: 英语无灵主语句 英语无灵句 书面语篇 口头语篇 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