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泉州黎明大学校董会、黎明大学巴金研究所昨晚10时许作出决定,将于今天向上海巴金治丧委员会发出唁电,沉痛悼念一代文学大师巴金逝世。

  • 标签: 巴金 大学 黎明 特藏室 赠书 开放
  • 简介:内容提要:大卫·昆的新著《〈失乐园〉之内》以弥尔顿与荷马、维吉尔等传统史诗诗人的对话与弥尔顿独特而不可复制的个人才能互为经纬,对《失乐园》展开百科全书式解读,指出弥尔顿在《失乐园》里结束一个史诗传统的同时开启了另一史诗传统,由此将弥尔顿的史诗创新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探究这部新著如何通过细数《失乐园》与史诗传统的互文范例而索隐弥尔顿的史诗设计,以揭示弥尔顿对史诗传统的颠覆与改写,从而一展昆特对弥尔顿史诗研究的革命性贡献。

  • 标签: 大卫·昆特 《〈失乐园〉之内》 《失乐园》史诗传统 颠覆 改写
  • 简介:本文从“文化”概念的基本内涵出发,探究歌德小说《威廉·麦斯的漫游时代》中“漫游”和“迁移”对于小说的文本结构意义,透视其社会文化功能,挖掘老年歌德在社会转型时期以文学方式对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所进行的思考,探寻这些思考的基本脉络以及蕴藏其中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分析表明,在以“漫游”和“迁徙”为主导的文化思考中,歌德追求的不是二元对立,而是以“断念”为基础的互补和综合;展现的不是唯一性,而是多样性。他在指出新时代带来的危机的同时,尝试建构机遇和可能,并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勾画出了一个文学乌托邦。

  • 标签: 歌德 《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 漫游 迁移 断念
  • 简介:本文从当代左翼思想家斯拉沃热·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对象化这一视角出发,研究艾格尼丝·史沫莱的《大地的女儿》和《革命中的中国妇女》如何在左翼思想的框架下书写、认同中国妇女以及如何通过女性跨文化书写重构自我。就内容而言,史沫莱塑造了献身民族解放、追求女性独立的中国女性形象;就形式而言,她采用了"百纳被"的拼贴叙事和叙事易装等策略模糊了自我与他者界限,巧妙地把自我投射在他者身上。

  • 标签: 史沫特莱 左翼思想 中国妇女形象 叙事策略
  • 简介:莎·哈德利(TessaHadley),英国学者兼作家,1957年出生于英格兰布里斯托尔,生活在一个文学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是爵士小号手,母亲是艺术家,舅舅彼得·尼古拉斯是剧作家。哈德利曾就读于剑桥大学,主修英国文学。她在巴斯温泉大学(BathSpaUniversityCollege)讲授创意写作课,并研究英国小说,特别是简·奥斯汀、亨利·詹姆斯、琼·里斯和伊丽莎白·鲍恩的作品。

  • 标签: 英国小说 《纽约客》 小号手 亨利·詹姆斯 奥斯汀 彼得
  • 简介:本文试从洪堡《论人类语言节后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中所提出的语言世界观,根据其对语言和民族精神的关系界定,分析《孙子兵法》中的中国传统军事思想和民族精神。

  • 标签: 洪堡特 孙子兵法 民族精神
  • 简介:乌斯宾斯基与洛曼是莫斯科一塔尔图符号学派最为重要的两个代表人物,乌斯宾斯基是莫斯科最杰出的代表,洛曼是塔尔图最核心的人物。“如果莫斯科的代表是在某种程度上研究文学理论的语言学家,那么,塔尔图的代表则是在某种程度上研究语言学的文学理论家。”

  • 标签: 符号学理论 洛特曼 文学理论家 颠倒 视点 代表人物
  • 简介:旷古杰作“杰尼西耶娃组诗”得名于丘切夫所钟情的女子杰尼西耶娃。在丘切夫与她从相识、相知、相恋,直至共同生活的14年间,诗人献给她许多情诗,后人把这些诗称为“杰尼西耶娃组诗”。根据俄罗斯学者的考证,这组诗一共包括诗人从1850年到1868年写的22首

  • 标签: “杰尼西耶娃组诗” 丘特切夫 俄罗斯 艺术风格
  • 简介:·格拉斯的长篇小说与德国浪漫童话传统之间的传承关系显而易见.这不仅表现在其叙事结构和对'奇妙'原则的运用上,而且也表现在作者借助童话构建'更为准确的''另一种真实'的艺术理念上.但格拉斯的'另一种真实'并不是德国浪漫诗人所追求的超验的、精神化了的真实,而是对人类历史切实而具批判性的关注.童话构建的历史从根本上区别于迄今为止男人创造和书写的僵化的历史,它所展示的是一代又一代厨娘口头流传下来的、因此是动态的、充满活力的历史.

  • 标签: 长篇小说 《比目鱼》 君特·格拉斯 德国 童话风格
  • 简介:作为后现代文学的重要分支,"垮掉的一代"对美国后现代文化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真正意义上的后现代亚文化代表。对"垮掉的一代"作家而言,同为亚文化的波普爵士乐不仅为他们的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更是他们创作的基础。本文以"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在路上》为个案,详细探讨了"垮掉的一代"文学作品在语言和主题上与波普爵士乐的交互,借以说明,"垮掉的一代"和波普爵士乐这两个产生于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亚文化现象都是以叛逆和追问自我为主题的,两者在本质和精神追求上具有同一性,在创作上互有影响。

  • 标签: “垮掉的一代“ 爵士乐 亚文化 《在路上》
  • 简介:山西省村,是晋东南地区晋城市的一个小村庄.丧葬仪礼,作为人生的四大仪礼之一,被当地人尤为看重,一来表示送走逝者,二来,也为族人制造机会,使其聚集于一起,共同处理族中大事.该村实行土葬,虽然国家早有政策规定推行火葬,但在该地,仍以"入土为安"为风俗,已逝者均按风俗实行土葬,埋入各自的祖坟.

  • 标签: 丧葬仪礼 山西省 民俗活动 变迁 民间 东南地区
  • 简介:17世纪中期的朝鲜,政治上党争激化,思想上出现了向朱子学一边倒的倾向。在当时的思想持续僵化的大环境中,霞谷郑齐斗(1649~1736)决然地选择阳明学,并继续将其发展,最终成为这一学说的集大成者。他选择阳明学并一直试图从中找到新的'活力'。郑霞谷并不是单纯地吸收阳明思想,而是把阳明学的主要核心思想要素与当时朝鲜学术的潮流加以整合,进而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学说。霞谷对阳明思想的理解不仅具有一定的深度,还在某些特定的点上进行了'独辟蹊径'式的探索。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以郑霞谷之生平及对四句教的解释为中心,探究阳明思想的形成背景及其思想特征。

  • 标签: 郑霞谷 四句教 无善无恶 善恶无定形
  • 简介:苏雪林的骂相号称“另类才女”的苏雪林(1896--1999),活了一百零三岁,是一位实在而真切地经历见证了整个20世纪中国历史演变的文化人。她的创作堪称丰富,涉及小说、散文、戏剧、古典诗词和绘画等多种领域,以自传体小说《棘心》和散文集《绿天》而一举成名。

  • 标签: 《红楼梦》 女作家 自传体小说 鲁迅 历史演变 20世纪
  • 简介: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李欧梵提到美国著名日本史学家哈图尼尔对《上海摩登》的批评意见,哈图尼尔认为李欧梵"对上海文化的变化没有提出‘不合拍与不相称的表现'","似乎把当时的上海讲得太好了,把当时英租界、法租界的那种生活讲得太好了",

  • 标签: 历史裂痕 商品化日常生活 尼尔超
  • 简介:写于一九八O年的中篇小说《杂色》是王蒙创作道路上的一部重要作品。作家高行健在《谈王蒙的(杂色)》一文中说:“当代作品如果能有杰作,我想王蒙的《杂色》可以属于这杰作之林……”而俄罗斯汉学家托罗普采夫·谢尔盖则干脆将王蒙的《杂色》看作是“‘登山成仙’的神话”,“认为它是王蒙最好的作品”。

  • 标签: 艾特玛托夫 王蒙 当代作品 创作道路 中篇小说 高行健
  • 简介: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译林出版社约请十余位译者,合译出版了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的名作《追忆似水年华》七卷本,周克希也参与其中。2003年周克希决定独立重译全书,并将书名定为《追寻逝去的时光》,以更贴合法文原意。第一二卷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今选载尚在翻译中的第五卷片段,以飨读者。

  • 标签: 女囚片断 时光译稿 普鲁斯特追寻
  • 简介:在新作《帕涅罗帕记》中,阿伍德借用女仆的合唱对古希腊作为男性公民群体代言人以及戏剧稳定叙述参照系统的合唱团传统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写:撤换歌队启用男性公民为歌者的传统,让女性诉说自己的故事;将歌队颂咏的焦点从神与英雄调整到了奴隶的生活;违反了古希腊戏剧中歌队为主体叙述服务的特点,用女仆的合唱解构了帕涅罗帕的叙述。借助这些改写,阿伍德增加了《帕涅罗帕记》的复调性,透过这部作品,我们能够看到她对父权社会的女性命运、女性的阶级身份、女性与女性间的关系等命题的多层次的思考。

  • 标签: 阿特伍德 古希腊合唱团 神话 女性主义 颠覆
  • 简介:引言20世纪以来,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对美国文学以至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黑人女性文学己成为深入了解美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黑人女作家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描写黑人妇女的体验,“在抨击种族歧视的同时揭露性别歧视,或者主要反映黑人妇女争取妇女平等权利的斗争。”她们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处于社会最底层、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艰难挣扎。这类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要属成名于20世纪80年代的托妮·莫里森和爱丽丝·沃克。

  • 标签: 美国黑人 女性书写 20世纪80年代 嬗变 当代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