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析护理文书在书写过程中的缺陷及干预策略。方法:选取2021~2022年(未采取干预措施)、2020~2021年(采取干预措施)的护理文书各200份。分析护理文书缺陷情况。结果:2021~2022年护理文书缺陷率为6.00%(12/200),文书格式不规范、主观记录、文书漏项、文书内容不明确各为2例、3例、4例、3例,占比为1.00%、1.50%、2.00%、1.50%,2020~2021年总发生率为13.00%(26/200),比例为2.50%、2.00%、5.00%、3.50%,前者低于后者,组间差异存在,P<0.05。结论:护理文书在书写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包括格式不规范、主观记录等,经由干预后,护理文书缺陷发生率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用流程化作业标准对消毒供应室护理缺陷进行控制的作用。方法:以11位护士为调查对象,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将11位护士及所管理的包装材料300份,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例,对照组按规范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观察组实行流程化作业标准行规范管理;对两组护士的工作品质进行评价,并从清洁、消毒和包装三个方面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护士的工作热情、责任心、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锈渍、物品掉落、包装未消毒、加料过量、无菌制品质量、标签错误、数量错误、结构性能缺失、有残留物等护理瑕疵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流程化作业标准可以使护士的工作热情、责任心和专业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降低了工作中出现的差错。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零缺陷护理模式在急性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胃出血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零缺陷护理模式。通过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如临床疗效、干预前后的抑郁(SDS)与焦虑(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出血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零缺陷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后的抑郁(SDS)与焦虑(SAS)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零缺陷护理模式能有效控制出血量,降低不必要的输血和手术风险。结论 零缺陷护理模式在急性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抑郁(SDS)与焦虑(SAS)程度,并有效控制出血量。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精神发育迟缓伴行为缺陷患者进行焦点解决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患者共30例,均在2023年3月-2024年5月于我院进行精神发育迟缓伴行为缺陷治疗,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均有15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焦点解决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WHOQOL-BREF和SRS评分无对比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 对精神发育迟缓伴行为缺陷患者进行焦点解决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社交障碍程度,证明该护理方法可在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手术室零缺陷护理管理在骨折手术患者中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开展本次对比分析。方法 文章研究时限:2023至2024年间,研究样本:我院:218例骨折手术患者,结合病例信息将其分为两组,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整合分析两组不同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案的实践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各项生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远优于对照组,同时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以上数据引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组间数据P值均<0.05,符合对比意义。结论 对骨折手术患者实施科学性、严谨性手术室零缺陷护理管理模式,将个性化护理、风险事件紧急处理、体温管理等干预工作融入基础护理服务中,对该类患者机体指标的改善上、生活质量的提升上均发挥重要的影响意义,实现了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可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为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内科收治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0例给予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80例给予内科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差异。结果给予优质护理组患者满意度为97.5%,而常规护理组满意度仅为88.75%,两组患者间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5.6±5.4,明显高于对照组82.6±7.8分,两组间差异显著,同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治疗依从性效果明显,是保证住院期间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值得临床推广的科学护理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做好护理服务方面的工作,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帮助患者,更好地为患者进行服务。方法:根据卫生部下发的文件对护理工作进行指导,我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积极开展了优质护理方面的活动,进而根据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作所进行的评价和质量评分,从中寻找出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进行改善,促使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更加优质。结果:经过高质量护理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病人对病人的满意度是84.85%,然后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实施了高质量的护理后,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达到了98.48%,而在实施了高质量的护理后,病人的满意度比实施了高质量的护理前要高。而且,在实施了高质量的服务后,病人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程度比实施高质量的护理前要高,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活动,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于医患之间关系的改善,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从而使得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有了更高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骨折患者中的实际运用疗效。方法 抽取某院在2023.3-2023.12期间收治的骨折病患80例为研究主体,以患者选择的不同护理模式为参照,将其均分成2组:实验组(优质护理)与对照组(传统护理),对患者实施一段时间的临床干预,在出院前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概率、护理质量等展开评价。结果 关于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概率、护理质量等指标的对比结果来说,实验组明显超过对照组,差异突出,P<0.05。结论 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若对其实施优质护理方案,对改善患者的病情状态、预防护理风险、提高满意度等发挥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WAS)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07年1月至2020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65例WA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的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Welch法近似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Pearson χ²检验、Yates校正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结果165例WAS患儿均为男性,其中死亡组患儿40例,死亡年龄为19(9,28)月龄,存活组125例,末次随访年龄为60(36,86)月龄。死亡组患儿WAS评分为(4.1±0.8)分,存活组为(3.1±1.2)分。死亡组患儿反复感染和(或)重症感染、颅内出血、湿疹发生比例均显著高于存活组[95.0%(38/40)比32.0%(40/125)、25.0%(10/40)比2.4%(3/125)、90.0%(36/40)比72.0%(90/125),χ²=48.253、18.325、5.440,均P<0.05]。感染(22例,55.0%)、出血(15例,37.5%)是主要死亡原因,另外3例(7.5%)患儿因移植后发生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而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反复感染和(或)重症感染及未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支持治疗是WAS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OR =8.999、2.860,95%CI:2.041~39.667、1.375~5.950,均P<0.05)。结论反复感染和(或)重症感染是WAS患儿的主要死亡危险因素,规律IVIG治疗可提高WAS患儿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癫痫患者并发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成年癫痫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对研究对象并发ADHD的临床特征发生率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收集汇总。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成年癫痫患者并发ADHD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通过对165例成年癫痫患者的ADHD发生率进行随访调查,结果显示:成年癫痫并发ADHD患者为53例(32.12%),Ⅰ型为43例(26.06%),Ⅱ型为7例(4.24%),Ⅲ型为3例(1.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癫痫病因、痫样放电部位、首次发病年龄、痫样放电频率、抗癫痫用药情况、家族史、家庭功能均为影响成年癫痫患者并发ADHD的相关因素(均P<0.05);痫样放电频率、首发病年龄、抗癫痫用药均为成年癫痫患者并发ADHD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痫样放电频率、首发病年龄、抗癫痫用药为成年癫痫患者并发ADHD影响因素,临床上需结合癫痫患者病情与ADHD临床特征对患者采取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方案,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与护理,进而提升其病情改善效果。
简介:摘要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ntiretrovirals,ARV)疗效和可及性的改善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逐渐成为一种可控的疾病。HIV感染者因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导致的病死率下降,生存周期变长,故老年感染者数量明显增多。与其他感染人群不同,老年HIV感染者存在免疫应答有限、合并症和合并用药风险高等问题,提示在其临床管理方面应有特殊策略,并应重点考虑ARV对老年感染者长期安全的影响。本综述主要介绍老年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其面临的临床管理挑战,并结合现今国际临床研究成果,为今后制订相关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提高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减少漏诊。方法对28例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或)艾滋病患者中的12例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机会感染性疾病情况进行回顾,并结合文献分析总结。结果12例患者分别诊断为艾滋病脑病(5例)、慢性脑膜炎(3例)、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和获得性脱髓鞘性神经病各1例)、脑梗死(1例)和肌肉病(1例)。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率约为42.86%(t2/28)。至少合并1~2种以上机会性感染,以真菌最为多见,发病率为83.33%(10/12);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为25%(7128)。结论HIV感染可累及神经系统多个部位及肌肉。艾滋病期患者常合并多系统混合感染,以真菌最为常见;临床以消瘦、间歇性发热、头痛、咳嗽、认知功能减退、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症状与体征为主,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或漏诊。诊断与鉴别诊断需依靠脑脊液检查、肺部CT、头部CT和(或)MRI等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筛查,尽早明确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孕前优生指标筛选对避免新生儿出现出生缺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在符合我国生育政策且计划生育的已婚育龄女性1512例。1512例受试者随机分成三组,实验组和对照组A、实验组B,实验组A生育期前均进行孕前优生筛查,对究对象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验组B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让其了解优生优育的相关知识,了解备孕和怀孕期间的一些心理和生理变化,预防降低新生儿缺陷的措施。然后对比实验组A和对照组,实验组B和对照组,观察三组的新生儿缺陷率。结果参照组504对夫妻,出生胎儿521例,缺陷率为4.8%,实验组A504对夫妻,出生胎儿510例,缺陷率为0.4%,实验组B504对夫妻,出生胎儿512例,缺陷率为0.4%,参照组504对夫妻,出生胎儿521例,缺陷率为2.3,分别实验组A和参照组新生儿缺陷率,实验组B和参照组新生儿缺陷率,两两组差异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婚适龄女性孕前优生筛查可通过对相关风险因素干预、评估来避免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本次研究进一步证实,进行孕前优生筛查提前并提前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讲,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缺陷率,提高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
简介:摘要本文对2例分别就诊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SMARCB1(INI-1)缺陷型鼻腔鼻窦癌[SMARCB1(INI-1)-deficient sinonasal carcinoma,SDS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本研究提示SDSC是一种罕见的高侵袭性恶性肿瘤,组织形态谱广,但具有特征性基因学改变,熟悉这些特点有助于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