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四肢多普勒血流检查技术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早期筛查中的效果,分析对护理工作的指导意义。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数据库内资料登记有效并具有真实性的糖尿病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两组均分,按照系统将患者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0。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根据患者的四肢多普勒血流检查技术指标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记录评价,患者的病情改善状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病情有明显改善,患者的糖尿病足恢复状况良好,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四肢多普勒血流检查技术在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护理时,能够有助于对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对于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来说有积极意义,可将其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案,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MSCT重建技术在四肢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10月期间内收治的四肢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 4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 CT检查出,呈阴性的例数作为对照组数据, CT检查呈现阴性的患者再进行 MSCT重建技术, MSCT重建技术检查仍然呈阴性的例数作为对照组数据,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检查方式实施之后, MSCT重建技术检查后剩余阴性例数明显少于 CT组检查,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 MSCT重建技术应用于四肢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能够有效的发现其他检查方法中未发现的隐匿性骨折,使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应用"四步法"行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修复手术,随访观察修复效果和患者早、中期不良事件,分析此术式的优势及可能的不足。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本中心通过正中切口或右侧腋下切口完成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二尖瓣修复术62例。术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二尖瓣修复情况,记录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62例患者均完成二尖瓣修复,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轻度或微量反流。伴发房颤患者术后恢复窦性心律18例,5例通过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7例主动脉瓣完成修复,无明显反流。3例置换生物主动脉瓣膜,46例行三尖瓣瓣环成形,其余未行成形术。本组62例患者围手术期无输血,无死亡和并发症发生。随访4~22个月无死亡和不良事件,复查心电图均提示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提示19例为轻度反流,40例为轻微反流,1例为中度反流,2例为轻中度反流,峰值流速(1.2±0.3)m/s,无狭窄,3个月后均停止服用华法林抗凝。对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变的患者,使用"四步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成形效果,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增压型股前外侧双叶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3月— 2019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收治的29例四肢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3例;年龄22~60岁[(41.9±11.1)岁]。24例为四肢的单一创面,创面面积12 cm×10 cm~38 cm×27 cm;5例为2处相邻但不连续的创面,创面面积7 cm×4 cm~13 cm×9 cm。均设计、切取股前外侧双叶皮瓣,并使用内增压方式处理皮瓣所携穿支予以创面修复。记录皮瓣穿支来源、皮瓣切取时间及手术时间,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供区愈合情况、远期皮瓣及供区外形、感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64个月[(19.0±12.7)个月]。本组29例患者共设计30个双叶皮瓣。皮瓣切取时间25~60 min[(46.6±20.2)min]。手术时间4~11 h[(6.4±1.8)h]。术后1例1叶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非手术治疗后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大腿供区均Ⅰ期愈合,愈合时间为11~53 d[(18.5±9.9)d]。4例因皮瓣外形臃肿于术后4~8个月行皮瓣修薄手术。末次随访时,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感觉部分恢复。供区均为线性瘢痕存留,1例瘢痕面积较大,但未出现瘢痕挛缩及疼痛等不适。2例术后早期出现切口区感觉异常,3个月后逐步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内增压型股前外侧双叶皮瓣修复四肢创面,可克服穿支不共干时不能设计切取双叶皮瓣的局限性,扩大双叶皮瓣的应用范围,同时减少供区切取宽度,有效避免供区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建立连云港地区20~79岁健康成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参考区间。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收治的2 436例健康志愿者,男1 395例,女1 041例,年龄范围为20~79岁。将志愿者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按照年龄分为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采用ACL TOP7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浆中PT、APTT、TT和FIB的水平,并依据CLSI C28-A3和WS/T 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推荐方法建立血浆凝血四项的参考区间。结果连云港地区健康成人血浆中PT、APTT、TT和FIB的结果分布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本研究建立血浆凝血四项的参考区间,PT为10.0~13.6 s,APTT为25.2~37.8 s,TT为11.9~17.7 s,FIB为2.13~4.56 g/L。结论连云港地区健康成人血浆PT、APTT、TT和FIB参考区间的建立,能够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监测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虎黄洗剂结合中药熏洗疗法疗四肢深II度烧伤的疗效。方法 2015年3月——2018年9月笔者单位选取四肢深II度烧伤患者180人,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90例和试验组90例,对照组冬菊洗液局部浸浴后按常规换药处理。试验组患者冬菊洗液局部浸浴、虎黄洗剂熏洗后按常规换药处理。用药后14天,评定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7,14天,培养鉴定细菌。对数据进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用药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川凉山彝族社会经济状况(SES)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横断面调查,对20~80岁彝族农民和城镇移民社会经济状况与超重/肥胖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文化程度、个人年收入、SES综合指标作为社会经济状况的指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经济状况与超重/肥胖(BMI≥24.0 kg/m2)的关系。结果共纳入彝族农民1 894人,彝族移民1 162人。调整年龄、吸烟、饮酒、体力活动后,相对于文盲,彝族农民男性文化程度较高组(小学及初中、高中及以上)超重/肥胖OR值分别为1.71(95%CI:1.13~2.58)、4.15(95%CI:2.10~8.22);年收入≥5 000元组相比于<5 000元组OR值为1.66(95%CI:1.12~2.44);中、高SES综合指标组相比于低SES组OR值为1.65(95%CI:1.02~2.67)、3.26(95%CI:1.97~5.42)。彝族农民女性年收入≥5 000元组相比于<5 000元组OR值为1.49(95%CI:1.10~2.02);中SES综合指标组相比于低SES综合指标组OR值为1.47(95%CI:1.11~1.95)。彝族移民中,未发现社会经济状况与超重/肥胖存在显著性关联。结论彝族农民社会经济状况与超重/肥胖存在正向关联。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的凝固曲线波形分析(CWA)参数CT、|Min1|、|Min2|、|Max2|的参考区间并分析其在凝血因子缺乏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通过具有CWA功能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125名表观健康人的标本,建立凝血4项CWA参数CT、|Min1|、|Min2|、|Max2|的参考区间。25例凝血因子缺乏者的标本用于分析凝血4项CWA各参数在疾病中的变化。结果PT的|Min1|(dT/dt)、|Min2|(d2T/dt2)、|Max2|(d2T/dt2)的参考范围分别为3.14±1.22、0.56±0.22和0.50±0.18;APTT的|Min1|(dT/dt)、|Min2|(d2T/dt2)、|Max2|(d2T/dt2)的参考范围分别为4.75±1.71、0.78±0.29和0.65±0.28;Fbg的CT(s)、|Min1|(dT/dt)、|Max2|(d2T/dt2)的参考范围分别为 7.01±1.96、1.22±0.51和0.15±0.11;TT的|Min1|(dT/dt)、|Min2|(d2T/dt2)、|Max2|(d2T/dt2)的参考范围分别为0.95±0.32、0.14±0.05和0.07±0.03。凝血因子Ⅴ缺乏患者CWA参数明显减低,|Min2|、|Max2|在凝血因子Ⅶ活性为0.42时明显低于健康人。凝血因子Ⅷ缺乏患者CWA参数随着凝血因子Ⅴ、Ⅷ活性减低明显减低。结论凝血4项CWA参数的参考区间有助于凝血因子缺乏患者的临床判断。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联合检测尿液四项微量蛋白质在肾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治疗患者 9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45 例进行肾病检查, 45 例正常人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含量,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无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他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 P<0.05 )。 结论 在早期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性肾病中 mAlb 、 RBP 可以作为指标,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对早期肾损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治疗外伤性肢体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外伤性肢体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 (2= 5.192, P = 0)023);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Lysholm、IKD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6。67%(卡方= 7)954, P = 0。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是有效的。改善手术观察指标,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晚期合并难辨梭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8年1月年至2019年5月单中心诊断的4例肝硬化合并难辨梭菌感染者的诊疗过程及随访,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4例患者均为失代偿期肝硬化且合并多种并发症,难辨梭菌感染为首发,通过粪便检测难辨梭菌葡糖脱氢酶(GDH)联合毒素酶联免疫法检测确诊,其中3例为暴发型,1例为复发;4例患者均给予万古霉素治疗;2例存活,2例于发病后1年内死亡且其中1例于确诊24 h内死亡。结论提高临床认知、尽早完善确诊实验室检查并及时确诊治疗是控制肝硬化合并难辨梭菌感染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早期(3个月内)转换成含西罗莫司的四联低剂量免疫抑制剂维持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移植术,并在术后早期由三联免疫抑制剂方案转换为含西罗莫司在内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61例,对换方案前后受者的肾功能、肝功能、血脂、尿蛋白及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换方案后随访1年,受者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呈进行性下降(P<0.05);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较转换前升高(P<0.05);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丙氨酸转氨酶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钾及血钙水平较转换前有差异(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钠水平在转换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方案前后受者尿蛋白阴性比率有变化(转换前为44.26 %,转换1年后为81.97 %)。此外,换方案后随访1年内受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肺部感染24.59 %,BK病毒(BKV)感染4.92 %,移植肾动脉狭窄3.28 %,急性排斥反应6.56 %。结论在受者肾移植术后早期转换为含西罗莫司的四联低剂量免疫抑制方案可有效改善移植肾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4例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阳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17)岁,2例以面-臂肌张力障碍(FBDS)为主要表现,3例出现癫痫症状,均无记忆力减退,血钠水平均正常,血清LGI1抗体(+),脑脊液LGI1抗体(-)。确诊时间最长5个月。3例头颅MRI检查正常,1例示右侧基底节异常信号,治疗后病灶缩小。胸部、腹部及盆腔CT检查均未发现肿瘤。4例均采用丙种球蛋白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恢复良好。LGI1抗体阳性脑炎以癫痫为主要表现,临床上中早期识别FBDS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后恢复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解剖性肝中叶切除的手术技巧与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行腹腔镜解剖性肝中叶切除的12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43~72岁,中位年龄55岁。解剖第一肝门,显露、悬吊肝右前和左内叶肝蒂,控制出血,采用腹腔镜解剖性顺时针四切面肝中叶切除法,顺时针依次离断左侧、足侧、右侧、头侧切面。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中位数为226(177~288)min,术中出血量295(50~800)ml。术后发生胸腔积液1例,胆漏1例,均通过保守治疗治愈。术后7 d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2.3)d。结论腹腔镜肝中叶切除有一定的挑战性,正确地选择肝切面,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腹腔镜顺时针四切面肝中叶切除法是安全、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临床表现、诊疗过程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医师对二者合并病例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3月至2020年3月住院诊断为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例,对其临床症状、头磁共振(包括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及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确诊4例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均为中青年男性,亚急性起病,其中3例患者明确诊断前病程迁延,临床表现包括视物模糊、癫痫发作、记忆力下降、性格改变等。影像学表现:3例患者以双侧丘脑病变为主异常信号,1例额顶叶皮层异常信号,4例患者头磁共振静脉成像均可见静脉或静脉窦显影异常,且DSA最终确诊为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结论临床上中青年患者不明原因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尤其血栓迁延不愈时,需警惕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可能;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与血栓形成及静脉回流障碍部位相关,双侧丘脑是最常见受累部位,针对性的影像学检查对于及时诊断治疗非常重要。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运用于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7月至 2018年 6月在我院治疗四肢创伤骨折的 11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常规组)及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降低更为显著( P< 0.05),且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 98.1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 92.73%( P< 0.05)。结论 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其术后疼痛程度,且该方法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