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设计一种有效治疗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和恶性呕吐的方法,观察中药人参桂枝汤加味对机体部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未接受5-HT3受体拮抗剂及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的晚期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使用和不使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化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T细胞亚群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化疗过程中胃肠道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化疗前后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化疗后较化疗前显著减少(P<0.01),化疗后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也与之类似,胃肠道反应情况;两组的恶心呕吐均有发生,但治疗组发生恶心呕吐的程度轻,17例(56.7%)只有恶心的感觉,13例(43.3%)有轻度呕吐,对照组6例(20.0%)恶心,7例(23.3%)轻度呕吐,14例(46.7%)中度呕吐,3例(10.0%)为难治性呕吐,结论:中药人参桂枝汤加味对机体部分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促进作用,并能防治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减轻胃肠道反应。
简介:目的探讨FV基因突变(FVL)导致的高凝状态与炎症性肺损伤导致的肺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8周龄雄性C57BI/6J野生型小鼠(WT)、纯合子FvL转基因小鼠(FVQ/0)和杂合子FvL转基因小鼠(FV^Q/+)小鼠,分为博来霉素(BLE)处理组和磷酸缓冲盐水(PBS)处理组,分别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0.0375U/50μl或PBS50μl,每组6只。3周后,处死小鼠,取出肺脏标本,行病理、免疫组化和羟脯氨酸浓度测定。结果(1)博莱霉素组中FV^Q/+和FV^Q/Q转基因小鼠组的肺组织中羟脯氨酸浓度[分别为(35.3±4.4)μg/mg和(36.04±7.2)μg/mg总蛋白)较WT组(26.2±6.0)μg/mg总蛋白]明显增加(P<0.01),而生理盐水组中WT、FV^Q/Q和FV^Q/+转基因小鼠组间肺组织中羟脯氨酸浓度无差异。(2)博莱霉素处理的WT、FV^Q/Q和FV^Q/+各组小鼠肺实质内均有大量的兰色纤维生成,其中FV^Q/Q和FV^Q/+组的胶原纤维明显较WT小鼠为多。(3)博莱霉素处理各组小鼠肺间质及肺泡腔内均有不同程度的红染的纤维蛋白(原)存在,其中FV^Q/0和FV^Q/+组的纤维蛋白(原)沉积明显较WT小鼠为多。结论V因子基因突变与小鼠肺间质纤维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V因子基因突变导致的肺内纤维蛋白(原)沉积增加可能是继发肺部炎症反应后发生肺间质纤维化的危险因素之一,降低凝血活性的方法可能对限制继发肺部炎症反应后发生的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简介:肿瘤免疫治疗进展与抗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抗体技术的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共有三代抗体。一代抗体是多克隆抗体,引起特异性不强,只用于一般的抗原检测及被动免疫治疗;二代抗体,即杂交瘤细胞抗体,是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针对单个表位的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及重复性,已广泛应用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及治疗、免疫预防等领域。但是,它自身也存在一定缺陷:鼠源性mAb应用于人体,易造成HAMA;分子量大,组织穿透力差,因此降低了其靶向性;制作工序复杂,难以大量生产,价格昂贵;难以获取稀有抗体。三代抗体是基因工程抗体,80年代初,由抗体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成果与重组DNA技术相结合而产
简介:患者男,5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高血压、双束支阻滞.心电图记录于起搏器植入术后第8d.窦性P波顺序发生,窦性频率68bpm,起搏频率72bpm.肢导、胸导各为6导同步记录,肢导R1及胸导R2-4为窦性,P、R、T电轴分别为:54°、-66°、31°.PR间期0.12~0.16s,QT间期0.40s.肢导R2的形态介于窦性与心室起搏的QRS之间,PR间期0.12s,QRS前有1起搏脉冲信号,为窦-室室性融合波(VF).肢导窦性QRS呈左前分支阻滞(LAH),胸导呈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3个窦性QRS时间分别为0.13、0.12及0.11s,RBBB程度逐渐减轻,说明右束支不应期在逐渐缩短.RV5电压3.7mV.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提供人性化服务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重要性。方法对600例门诊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排号、等候输液。观察组采用排号、交流、沟通、根据所需提供服务,然后输液。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重复穿刺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重复穿刺率和满意度分别为97.00%,3.00%和96.3%,而对照组分别为87.33%,12.67%和84.67%;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主动提供人性化服务,可提高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率,减少患儿的痛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满意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