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中低位T1期直肠癌治疗中应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间诊治的64例中低位T1期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成参比组和研究组,n=32。参比组接受经腹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比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比组,P<0.05。结论: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中低位T1期直肠癌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参考。

  • 标签: 中低位T1期直肠癌 经肛门局部切除术 经腹根治性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3M液体敷料对PICC留置患者局部皮肤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本院2021 年6月-2021年10月242例静脉治疗门诊PICC留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换药后采用3M普通透明敷贴固定导管。实验组常规换药后在PICC穿刺处周围均匀应用3M液体敷料,涂抹范围大于贴3M普通透明敷贴皮肤范围,然后再应用3M普通透明敷贴。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实践,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比例,并根据患者主观舒适度评价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舒适度进行统计。结果  实验组120例中,2例发生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对照组122例发生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38例,对照组患者导管舒适度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M液体敷料是预防PICC穿刺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患者情绪稳定,导管舒适度明显增加,感受良好,为临床护士提供参考。

  • 标签: 3M液体敷料 PICC 过敏 MARSI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和病毒载量对宫颈病变患者局部细胞免疫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病变并HPV感染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对患者进行HPV分型,并分析其病毒载量,比较不同分型与不同病毒载量的局部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25+、CD4+/CD8+)与炎症反应指标(IL-6、TNF-α、IL-8)。结果:不同HPV分型患者的免疫指标与炎症反应指标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病毒载量越高,CD4+、CD4+/CD8+越低,CD8+、CD25+、炎症因子指标越高,互相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HPV分型 病毒载量 宫颈病变 局部细胞免疫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肛肠科门诊短小手术过程中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加局部麻醉取得的效果。方法 在选取样本中,时间点设定在2020年5月-2022年5月间,从中抽取80例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患者,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案开展干预,研究组患者则需要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加局部麻醉的方案,对两组患者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结果 在不同方案的干预下,研究组患者在经过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加局部麻醉方案应用后,其满意度达到了97.5%,而对照组患者仅为80%,差异显著,p

  • 标签: 丙泊酚 芬太尼 肛肠科 短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后再复发者采用二次放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术后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后复发的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单辅助化疗治疗;实验组采用辅助化疗3周期后给予放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与对照组(43.58%)相比,实验组(76.93%)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15.39%)相比,实验组(15.39%)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后再复发者采用二次放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是临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复发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胃良性肿瘤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胃良性肿瘤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1:1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40例应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40例应用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各项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试验组总发生率2.50%低于参照组总发生率17.50%,p<0.05。结论:对胃良性肿瘤患者应用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术,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加快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胃局部切除术 胃良性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展开研究,探究其对于耳鼻喉局部麻醉患者的焦虑情绪有何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类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我院耳鼻喉科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实验研究,病例数总共100例,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由专业临床医生,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额外治疗。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干预前,P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耳鼻喉科 术前焦虑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中,探究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具体步骤、应用成效。方法:根据需要,抽取患者82例,分为2组后,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样法,且2组患者检查后,各项指征与“局部进展期结肠癌”诊断标准所涉内容符合,入院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在2020年9月、2022年7月;其中,常规开腹手术为对照组提供,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为实验组提供,各组41例,对比效果。结果:关于手术指标即: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测定数据,有统计意义,且实验组VS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临床上,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有确切效果,既可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又能减少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系数较高。

  • 标签: 结肠癌患者 局部进展期 并发症 腹腔镜 结肠癌根治术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局部皮瓣转移对于眼睑肿物切除术后出现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间入院治疗的20例眼睑肿物切除术患者,且术后伴有组织缺损表现。对其开展局部皮瓣转移疗法,分析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所有患者的切口愈合良好,眼睑形态、睑缘位置均正常,眼睑功能优异,睑裂能够彻底闭合。继续随访半年,所有患者的睑活动能力正常,眼睑外有轻度瘢痕,未见眼睑闭合不全或是睑外翻等并发症。结论:局部皮瓣转移可有效修补眼睑肿物切除后的组织缺损情况,能恢复正常的眼睑形态和功能,且远期并发症较少。

  • 标签: 局部皮瓣转移 眼睑肿物切除术 组织缺损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最大限度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mTURBT)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后达到明显降期(≤pT1期)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行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22例非转移性MIBC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0例,女12例。中位年龄66岁。单发肿瘤17例,多发肿瘤5例。治疗前肿瘤分期T2期17例,T3期5例。中位肿瘤大小为3.0(0.8~5.3)cm;所有患者均无原位癌和上尿路积水。患者首先接受mTURBT,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病灶,明确病理分期,然后接受3~4个周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顺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21天为1个周期)化疗。22例化疗后再次行TURBT,根据病理结果分别采用同步放化疗或主动监测。治疗后6个月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评估患者膀胱功能。结果本研究22例中,mTURBT+全身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pT0期)12例,降期达pTa~T1期10例。14例行同步放化疗,其中4例发生>Ⅲ度化疗不良反应;8例行主动监测,其中3例全身化疗后发生>Ⅲ度不良反应。22例中位随访36.7个月,保留膀胱成功率为90.9%(20/22),其中9例发生肿瘤复发,2例死亡;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为52.2%,5年总生存率(OS)为86.1%。mTURBT+全身化疗后降期为pT0期的12例中,3例复发,5年RFS为66.7%,OS为100.0%;mTURBT+全身化疗后降期为pTa~T1期的10例中,6例复发,其中2例死亡,5年RFS为40.0%,OS为72.0%。20例成功保留膀胱患者治疗后6个月OABSS为(1.00±1.03)分。结论以mTURBT+全身化疗后明显病理降期作为判断标准,联合同步化放疗,对MIBC患者保留膀胱是可行的,化疗后病理降期为pT0期患者的预后更好,长期不良反应少见。

  • 标签: 膀胱肿瘤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保留膀胱治疗 同步放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后手法牵引复位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下颈椎绞锁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脊柱外科收治的53例外伤性下颈椎单节段脱位合并单/双侧关节突关节绞锁患者资料。男36例,女17例;年龄18~64岁,平均45.5岁。患者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手法牵引复位联合ACDF治疗,通过观察并发症,并比较手术前、后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m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6~30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切口无感染,均一期愈合。患者术后出现谵妄2例,腹胀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中枢性尿崩1例。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所有患者均实现颈椎序列复位,椎间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脱。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脊髓功能ASIA分级与术前相比,总体改善率为84.9%(45/53),VAS评分(2.0±0.5)分、mJOA评分(13.1±3.1)分、NDI指数(16.6±5.9)与术前[(7.5±1.5)分、(6.9±3.5)分、37.8±7.8]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评估患者损伤状态的前提下,全身麻醉后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手法牵引复位联合ACDF是治疗单节段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的安全、有效的方式。

  • 标签: 颈椎 脊柱骨折 脱位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法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19年12月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57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黄疸、胰腺炎、糖尿病,血CA19-9、总胆红素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有无行根治性手术,肿瘤TNM分期、肿瘤部位等。通过约登指数确定SII最佳临界值,根据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SII组和低SII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降低患者选择偏倚,对患者进行1∶2匹配,卡钳值取0.1,比较两组患者总生存期的差异。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的预后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累积生存率,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曲线之间的差异分析。结果SII最佳临界值为765,倾向性评分匹配前高SII组(125例)和低SII组(332例)的有无胰腺炎、血总胆红素水平、是否根治性手术及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高SII组(113例)和低SII组(182例)间除CA19-9外,其余上述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9-9水平、SII、是否行根治性手术、不同TNM分期均与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CA19-9水平、高SII、未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及更差的TNM分期为患者总生存期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高SII(HR=1.882,95% CI 1.446~2.450,P<0.001)与患者预后差呈显著相关。高SII组患者总生存期明显短于低SII组(P<0.001),高、低SII组患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8.86、11.38个月。结论SII对评估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价值,SII越高,总生存期越短。

  • 标签: 胰腺肿瘤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总生存期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与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ystemic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JIA)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为二者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1月在淮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确诊为KD患儿41例(KD组)及SJIA33例患儿(SJIA组),另选择同期该院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并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对照组儿童血清降钙素原(PCT)、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清铁蛋白(SF)水平。结果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的q检验统计学方法比较KD组、SJIA组、对照组三组实验室指标,KD组患儿CRP、ESR、SF、IL-6实验指标均明显低于SJIA组[(57.80±25.23)mg/L比(77.72±45.64)mg/L,(67.02±28.80)mm/h比(83.84±47.64)mm/h,(320.21±182.53)µg/L比(945.58±604.65)µg/L,(50.35±20.54)ng/L比(89.35±45.54)ng/L,q=4.34、3.42、11.51、8.85,均P < 0.05],而KD组IL-10水平高于SJIA组[(18.52±16.71)ng/L比(10.01±3.24)ng/L,q=-5.25,P < 0.05];另外KD组和SJIA组患儿血清WBC、CRP、ESR、PCT、PLT、IL-6、IL-10、SF等实验室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均P < 0.05)。结论通过分析对比血液中检测CRP、ESR、SF、IL-6、IL-10等实验室指标,可以为KD和SJIA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客观参考,从而减少临床诊断的误判。

  • 标签: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关节炎,青少年 诊断,鉴别 C反应蛋白质 转铁蛋白 血沉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 作者: 狄奇 申刚 时胜利 卢跃兵 张靖 刘景 胡靖 陈志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放射科,郑州 450018 狄奇现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介入血管瘤科,北京 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介入血管瘤科,北京 100020,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放射科,郑州 450018,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介入血管瘤科,广州 510623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静脉化学疗法(IVC)联合眼动脉灌注化学疗法(IAC)与单纯IAC治疗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临床疗效、预后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眼内期RB患儿300例352眼进行随访。按照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2个组,其中IAC组140例160眼,接受IAC联合局部激光光凝或冷冻治疗,IVC+IAC组160例192眼,接受IVC联合IAC治疗。对2个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保眼率)、生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患者随访2~60个月,随访期内IAC组和IVC+IAC组保眼率分别为85.62%(137/160)和81.21%(154/1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C组患儿RB复发率为18.75%(30/160),转移率为8.57%(12/140),分别高于IVC+IAC组的10.94%(21/192)和3.13%(5/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99,P=0.038;χ2=4.143,P=0.042)。2个组患儿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6,P=0.184);随访截止时,IVC+IAC组患儿总生存率为95.00%(152/160),高于IAC组的88.57%(124/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3,P=0.041)。Kaplan-Meier分析显示,IVC+IAC组患儿总体无复发、无转移及总生存率均优于IAC组(均P<0.05)。IAC组患儿眼睑水肿和/或下垂、眼底出血、眼球内陷及白内障发生率与IVC+IA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AC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2.14%(45/140),低于IVC+IAC组的43.75%(7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5,P=0.039)。结论与单纯IAC治疗比较,IVC联合IAC疗法能够降低RB患儿的转移率和复发率,提高患儿生存率,但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化学疗法 眼动脉灌注 生存率 复发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枣庄市胸科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86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分入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31例,女12例,年龄(54.18±6.26)岁,予以全身麻醉。试验组男33例,女10例,年龄(55.18±7.26)岁,予以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两组均观察至术后48 h。比较两组术后苏醒相关指标、术后24 h的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uality of Recovery-40,QoR-40)各项评分、术后4 h、24 h、48 h的Ricker镇静-躁动评分(Ricker 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并行χ2检验。结果试验组自主呼吸完全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为(3.42±0.74)min、(7.92±1.33)min、(6.92±1.25)min、(11.15±1.24)min,均短于对照组的(5.76±0.71)min、(11.33±1.52)min、(14.94±1.83)min、(23.63±3.27)min(t=14.962、11.071、25.730、23.401,均P<0.05)。术后24 h,试验组QoR-40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4~48 h两组SAS、VAS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3%(9/43),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4/4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中下段食管癌手术患者中,应用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轻疼痛,改善术后苏醒质量。

  • 标签: 食管癌 全身麻醉 椎旁神经阻滞 苏醒质量 镇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