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临床上探析抗骨质增生合剂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把其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抗骨增生胶囊的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抗骨质增生合剂的方法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患者疼痛评分(V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33%)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3.33%),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取治疗方法之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并没有太大差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都有了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得出结论抗骨质增生合剂能够有效治疗膝骨关节炎,还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临床症状,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助产士综合护理干预对窒息新生儿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来我院新生儿科行窒息复苏治疗的60例患儿,时间范围为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30例,参照组3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助产士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PCIS评分、SNAP II评分。结果:(1)护理前两组患儿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护理后两组均明显升高,且实验组升高更显著,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2)护理前两组PCIS评分无差异,护理后两组均明显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3)护理前两组SNAP II评分无差异,护理后两组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对窒息新生儿实施助产士综合护理干预的复苏效果更好,患儿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均显著提高,PCIS评分升高、SNAP II评分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索早期床上抗阻运动的康复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的干预效果及医疗价值。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行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为实验样本,涉及人数80例,依据对比实验要求将所有人员均分成两组(利用奇偶数分组原理完成),整理实施不同干预后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指标,观察结果差异表现。结果:观察组ODI评分、惯用手握力、简易机体功能评分(平衡测试、步速测试、坐立试验)、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P值均<0.05。结论:早期床上抗阻运动的康复护理可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康复,显示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定时翻身联合改良叩背器对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需要给予呼吸支持的早产儿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新生儿呼吸气囊面罩叩背器拍背法。观察组采用定时翻身联合自制电动新生儿呼吸气囊面罩叩背器拍背法。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0%(3/30),低于对照组的33.3%(10/30),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为(4.32±1.25)d,低于对照组的(7.86±1.3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上治疗应激性胃溃疡中使用奥美拉唑和西咪替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106例应激性胃溃疡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执行西咪替丁治疗的组别列为对照组,执行奥美拉唑治疗的组别列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8%,对照组明显比试验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止血时间、血清胃激素水平,试验组都比对照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胃液pH值,试验组比对照组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奥美拉唑治疗应激性胃溃疡,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对临床用药安全事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药物治疗患者中选取46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1例,对照组236例,对照组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观察组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对比两组的用药安全事故发生率和规范用药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用药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较低,规范用药评分较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临床用药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临床规范用药评分,临床实用价值显著,应该进一步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床上踩球运动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床上踝泵运动,观察组实施床上踩球运动。比较两组术后初次运动前后下肢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栓形成率。结果 两组术后初次运动后立即的下肢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静息状态,运动后30min、60min下肢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逐渐下降(P<0.05);两组术后初次运动前后各时间点下肢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栓形成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床上踩球运动可有效提升下肢血流速度,预防血栓形成。
简介:摘要2017年6月—2018年10月,太原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7例压疮患者,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75~86岁。共10个无骨外露4期压疮创面,创面面积为6 cm×4 cm~11 cm×9 cm;3个创面伴有潜行腔隙,潜行区域体表投影面积5 cm×3 cm~12 cm×8 cm。入院后进行保守清创治疗持续至皮肤缺损区肉芽组织鲜红、易出血、基底基本平整,于病床上取面积为创面大小1/4~1/2的大腿前侧刃厚皮片,制成微粒皮和/或边长1~3 mm的矩形小皮片,移植于肉芽创面,于术后继续保守治疗。7个创面1次移植术后3~6周愈合;1个创面1次移植术后6周潜行区仍残余窦道,患者出院;1个创面经2次移植,于第1次术后8周愈合。1例患者(1个创面)因基础疾病死亡。该方法创伤小、风险低、操作简单,在病床上就可进行,适用于不能进行常规手术、无骨外露的4期压疮创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卒中后临床上重要的应激相关性胃肠道出血(clinically important stress-related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CIS-GIB)的预测因素及其对近期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期间北京友谊医院连续收治的诊断为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 SU)的急性卒中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为CIS-GIB,定义为显性胃肠道出血且出血后24 h内产生对应临床表现。次要终点指标为发病后14 d时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估的短期临床转归,≤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利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IS-GIB和短期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96例卒中后SU患者,占全部急性卒中患者的2.5%(96/3 819);其中16例(16.7%)患者发生CIS-GIB,占全部急性卒中患者的0.4%(16/3 819)。在纳入的病例中,女性27例(29.2%),中位年龄70岁(四分位数间距62~79岁),中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8分(四分位数间距3~17分),SU距本次卒中事件的中位时间间隔为2 d(四分位数间距1~5 d)。与非CIS-GIB组相比,CIS-GIB组基线NIHSS评分和幕上卒中患者比例更高,SU事件与本次卒中事件的时间间隔更长,同时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应用鼻胃管和呼吸机、接受消化道侵入性止血术和红细胞成分输血治疗的患者比例更高,而且转归不良和死亡风险更高(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优势比(odds ratio, OR)1.14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29~1.275;P=0.013]、糖化血红蛋白(OR 1.567,95% CI 1.025~2.395;P=0.038)、慢性胃病史(OR 24.900,95% CI 1.446~428.728;P=0.027)、幕上卒中(OR 5.701,95% CI 1.002~32.443;P=0.050)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4.0 s(OR 11.036,95% CI 1.154~105.560;P=0.037)是发生CIS-GIB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NIHSS评分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OR 1.366,95% CI 1.029~1.812;P=0.031)。结论CIS-GIB在急性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0.4%,可显著增高短期转归不良风险。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高基线NIHSS评分、幕上卒中和慢性胃病史是发生CIS-GIB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心理特征分析为基础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6例经我中心门诊诊治的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心理结合专业护理综合干预组的观察组和单纯专业护理的对照组,干预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及采用简体中文版的生活质量调查核心问卷EORTC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经干预后,经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达到正常的患者为15例,血糖维持在6.2~8.0mmoL/L的患者为10例,有效率达89.29%;对照组血糖达到正常的患者为12例,血糖维持在6.2~8.0mmoL/L的患者为9例,有效率达75.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发现,对照组不仅在躯体功能、整体健康状况得分低于观察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情感功能及认知功能得分亦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心理特征分析为基础的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不仅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而且对于改善其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给药对于初发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按照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取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取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7.3%显著低于对照组31.7%,组间比较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较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更佳,更适宜临床推广应用。